这正是孙澎在秘密进行 ** 实验。他不仅找到了稳定的硫磺与硝石矿源,更凭借记忆完美复刻了多种 ** 配方——从刘伯温《克敌武略荧惑神机》记载的铳炮 ** 、纸包 ** ,到戚继光《纪效新书》中的鸟铳配方,乃至关天培《筹海初集》记录的配比方案。
尽管无法复制诺贝尔的无烟 ** (缺乏必要化学稳定剂),但明代以木炭、硝石、硫磺调制不同用途 ** 的技术,已完全满足当前需求。
孙澎重点研发的是一种名为 ** 包的 ** 装置。这种装置既能用于矿山开采,更能在攻城时直接摧毁城门。他计划设计一种装载 ** 包的攻城车,作战时推至城下点燃引信,待人员撤离后,的一声——不仅城门化为碎片,甚至可能连带炸塌整段城墙。
在这 ** 时代, ** 包不仅具有惊人破坏力,其震耳欲聋的 ** 声更能瞬间瓦解敌军士气。若再配上雷公助我这样的威慑性口号,效果堪比神迹。
发展至第三年,孙澎终于卸下所有伪装。他不再掩饰对技术碾压的追求,只期待曹操与袁绍能带来足够挑战,让这场博弈不至索然无味。
有优势不利用,就会失去机会。
不过这个 ** 包,属于孙澎的底牌,暂时还需要隐藏,等到关键时刻再拿出来扭转战局。
为孙澎研制 ** 的,原本是几个痴迷炼丹术的道士。当初孙澎发布招贤令,重金悬赏 ** 配方,这几个道士带着各自研制的 ** 前来应征,但效果与孙澎的要求差距太大,并未被采用。
尽管如此,孙澎还是留下了他们。最初打算让他们在医学院炼制一些简单的中成药,比如他曾向张仲景提过的龙虎小药丸。但随着 ** 研发的需求,这几个道士又重新回归老本行,按照孙澎提供的配方专心配制 ** 。
** 的威力太大,孙澎担心他们带着配方逃走,特意调回周泰,派兵封锁了这片山谷。道士们也清楚 ** 的厉害,知道孙澎不会放他们离开,便安心留在山谷里专心工作。
当然,即便他们真跑了也无所谓。
孙澎只需用倒带功能回溯时间,提前设防即可。
可惜的是,他所借鉴的网文作者只写了 ** 配方,未提及金属冶炼的细节。如今别说制造线膛枪炮,就连最基础的滑膛枪炮都无法实现。
因此,孙澎目前只能专注于 ** 包的制作,这东西技术门槛低,只要不断增加 ** 的用量,量变引发质变,炸穿城门不在话下。
六月,孙澎收到消息,曹操派出一支百人规模的使团前往冀州邺城拜访袁绍。
江东的细作迅速行动,陆续从邺城传回情报。
如今的孙澎早已今非昔比,论情报网的规模,他毫不逊色于曹操和袁绍。
很快,袁曹密谈的消息便送到了孙澎手中。
看着手中的情报,孙澎心中冷笑。
曹操这次显然是要玩一局大的——派去邺城的使者不是别人,正是他的首席谋士荀攸!
双方的会谈极其激烈,激烈到什么程度?举个例子就明白了。
袁绍阵营指责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不料荀攸当场回应:若袁大将军有意,曹公愿将天子送往邺城!
此言一出,袁绍及其幕僚集体失声。
既然你们指责我们利用天子发号施令,那索性将天子送给你们,敢接吗?
怎么?同样不敢要?那先前还聒噪什么?真是可笑至极!
袁绍方面完全没料到曹操竟会放弃天子。但袁绍心知肚明: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时代即将终结。此时接手皇帝,无异于中平七年投奔何进,建安六年依附刘表,愚不可及。
身处江东的孙澎每日获取着邺城情报。虽然邺城比许昌更远,消息延迟超过一日,但孙澎胸有成竹。掌握着**的他,犹如获得神兵的勇士,信心十足。
数日后,荀攸使团结束谈判离开邺城。尽管双方对协议内容三缄其口,但如此规格的会谈人员众多,机密难保。
两日后,孙澎通过密探获知内情:袁曹签订为期一年的停战协定。
孙澎目光微凝。曹操此时选择休战,必然付出了沉重代价。但如此大费周章,所图为何?
答案显而易见:腾出手来对付南方的孙澎。
曹孟德曹孟德,你恐怕还不知道即将面对的对手有多强大!
时值六月中旬,再过月余便是秋收。曹操选择此时开战,显然存着以战养战的心思,妄图掠夺江东未收的粮食。
不过古代大规模用兵,仅准备工作就需耗时良久。孙澎的探子尚未发现曹军有大规模动员迹象,可见其行动尚未开始。
(
曹操在确定收到袁绍的明确回复后,才敢全面展开军事部署。
战争准备至少需要半个月时间。
孙氏与曹氏的决战即将爆发。
孙澎的秘密武器研制进展远超预期。
掌握了核心配方后,团队专注于原材料的精细加工。关键在于如何将硝石、硫磺和木炭研磨到最佳状态。
虽然现代 ** 采用机械粉碎工艺,但当时只能依靠手工研磨。所幸孙澎去年推广的水力磨坊此时恰好闲置。他挑选了几座动力强劲的磨坊,专门用于研磨硝石和木炭。
机械研磨效果显着,原料颗粒细腻如沙。混合硫磺粉后,成品外观与现役 ** 极为相似。然而燃烧时刺鼻的黑烟提醒着孙澎:这仍是原始 ** 。
孙澎决定集中精力研制简易 ** 包:小型 ** 包可替代霹雳弹用于城防;大型 ** 包既能攻城拔寨,又能用于矿山 ** ,大幅提高开采效率。
面对这项超前发明可能带来的历史变革,孙澎既忐忑又期待。既然选择了航海扩张的道路,舰载火炮终究是必经之路。
** 犹如打开潘多拉魔盒—— ** 的出现将彻底改变战争形态。 ** 时代部队伤亡两成就可能溃败,而 ** 时代的战斗往往持续到最后一兵一卒。
在 ** 时代,孙澎凭借特殊能力即使遭遇致命危机也能扭转战局。
倘若进入火器时代,有人在孙澎的必经之路埋下 ** 包,直接将他炸得粉碎,又或未来研发出火炮,仅是最原始的实心弹,只要能够命中孙澎的头颅,同样也是当场毙命的结果。
力量始终是一把 ** 剑,获得力量的同时就要承担相应的风险。
但总的来说,孙澎的安全问题并不突出,他完全是自己在多想。
北边曹操的动向,孙澎当然第一时间就掌握了。曹老板今年不再续签互不侵犯条约,这本身就是一个明确的信号——老曹也是有血性的汉子,一直被人在背后捅刀子,他早就忍无可忍了。
不过眼下形势不同了,寿春民众当年被孙澎强行迁往庐江,形成了一片空白无人区,正是为了防止曹操不讲规矩搞偷袭。
曹操也很清楚偷袭没太大意义,所以才堂而皇之地进行战争筹备。
本大爷曹孟德今日就要彻底扫平你孙澎这小娃娃!
这两年多光景里,曹操不知喊了多少遍“孙澎,我一定要取你性命!”
天晓得曹操对孙澎的仇恨究竟深到什么程度。
杀父之仇,夺妻之恨。
古人最刻骨铭心的仇恨,莫过于这两类。
看看孙澎是怎样对待黄祖的——连投降都不接受,唯有一死方休。
曹操虽未被真正夺妻,但妾室被抢也是颜面扫地。
虽说古时候妾室地位卑微,不少贵族还有让妾陪客的陋习,甚至客人若看得上眼,还能向主人讨要妾室,或者拿自己的妾去换别人家的妾。
当年袁绍帐下有臧洪者,与广陵太守张超交好。后张邈背叛曹操,张超作为张邈之弟也追随曹操,兄弟二人皆被曹操送去 **
然而史籍中对臧洪的称颂可谓众口一词,足见当时妾室的卑微处境。正因这般世态,孙澎府中诸位如夫人才会对他倾心相待——唯有这位男主子将她们视作活生生的人,当作真正的家人,这般珍重在其他权贵府中实属罕见。
杜氏初时还对孙澎强纳之事心存芥蒂,不过短短一日光景,她便彻底断了重返曹营的念头。曹操视她如玩物,孙澎待她若正室。彼时的妇人虽地位低下,心智却明澈得很,谁给予真心,谁只当她们是泄欲工具,心中自有一本明账。
甘糜二位夫人当真对刘备之死毫无疑虑?但比较孙澎给予的体贴关怀,再回想刘备整日挂在嘴边的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作为女子,她们的选择自然再明白不过。
孙澎骨子里那份后世带来的平权观念,恰是他最令女子倾心之处。就像《寻秦记》里的项少龙,仅凭数语便能教红颜生死相许。
不过孙澎所谓的平权思想也仅停留在意识层面——看看他后院里那十几位天姿国色的如夫人,这般齐人之福还好意思谈男女平等?
话说回来,曹操既已整军南征,孙澎自然要严阵以待。
你有张良计,我有过墙梯。堂堂正正对决,何惧之有?
曹操依旧从汝南调兵,取道寿春南下直扑庐江。此时合肥新城尚未筑就,孙澎决意御敌于门外。
战略上藐视曹操,战术上却丝毫不敢怠慢。三千骑营倾巢而出,其中千人乃正规骑兵,余者既可作马上步兵,亦可为骑射兵——只要避免近身缠斗,这些二等骑手的战力仍远胜步兵。
吕蒙率领五千狼牙营全员出征,徐庶、陈到、周仓等干将尽数随行。
孙澎调兵遣将,诸葛亮等五人奉命前往庐江温县接应主力部队。战事即将爆发。
此时邺城传来密报:袁绍年初染病未愈,行动需人搀扶。孙澎查阅史料,发现袁绍本该在六月病逝,如今已多活半月。这一情报意味着曹操无需担忧北方威胁,可全力南下作战。
此前曹袁和谈异常顺利,曹操原以为需付出巨大代价,不料袁绍轻率妥协。如今 ** 大白——袁绍急于解决继承人问题,欲仿效汉代封国制度,将四州分封诸子,幻想诸子同心协力共保家业。这个过时的政治构想,暴露了袁绍的思想局限。
袁绍的几个儿子虽未能继承父亲的雄才伟略,但内斗的本事却是一个比一个强。高干作为袁绍的外甥镇守并州,本被寄予厚望成为外援,可面对袁家兄弟的纷争,他这个外姓人根本无从插手——并州本就是袁家赏给他的,无论支持哪一方都会背上忘恩负义的骂名。
曹操得知袁绍病重的消息后,立即加强了对大将军府的情报渗透。说来也怪,袁绍这一病,曹操连多年的头痛都不药而愈,整个人神清气爽。在确认袁绍确实病重后,曹操彻底放下心来,撤回了驻守官渡的军队,准备集中兵力一举击溃孙澎。
建安七年七月十七日,孙澎率军抵达庐江温县。太守徐琨亲自出城十里相迎。虽然每年春节都会去吴县省亲,但徐琨每次见到这位年轻的主公,都能感受到明显的变化——这次最引人注目的是那日渐浓密的胡须,颇有几分关云长的风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