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问心阶,坐忘峰的最后一段路,是一条蜿蜒于云海中的石径。
石径两侧,忽然出现了一片奇异的石林。这些石柱高耸入云,少则数丈,多则数十丈,每一根都形态各异:有的如利剑指天,有的如卧牛酣睡,有的如老僧入定……更奇异的是,每根石柱表面都流转着淡淡的灵光,隐约可见符文、阵图、甚至完整的功法雏形。
“这是……悟道石林?”韩石驻足,眼中满是震撼。
他曾在宗门典籍中见过记载:上古大能坐化前,会将毕生感悟融入山石,形成“道痕石”。这些道痕石会随着时间流逝,逐渐演化出不同的道韵,供后来的修士参悟。能走到这里的,无不是与坐忘峰主有缘之人。
韩石缓步走入石林。越往深处,石柱上的道痕便越是清晰。他伸手触碰一根刻满符文的石柱,指尖刚触及表面,一股磅礴的信息便涌入脑海——那是关于“土系法则”的感悟,从最基础的“御土”到高深的“地脉掌控”,甚至连“山岳镇压”的神通雏形都有迹可循。
“好精纯的道韵!”韩石倒吸一口凉气。
他继续前行,又触碰了几根石柱。有的石柱蕴含“木系生机”,有的蕴含“金系锋锐”,有的甚至蕴含“时间流逝”的玄奥。这些道韵彼此交织,却又互不干扰,仿佛一幅浩瀚的道图,等待有心人解读。
“不对……”韩石忽然皱眉。
他发现,这些道韵虽精妙,却与他自身的灵根和功法并不契合。他是伪灵根,最擅长的是土系,其次才是木系。若是一味贪多,反而会走火入魔。
“大道三千,我只取一瓢。”他想起墨老的教诲,停下了继续探索的脚步。
寻了一处僻静的石柱坐下,韩石闭目调息。他将石锁置于膝前,任由石锁的温润灵力滋养神魂。而后,他开始回忆自己的修行之路——从青牛村的凡人,到宗门的杂役;从被同门欺辱,到独自探索秘境;从与厉飞雨的生死相搏,到与张铁的分道扬镳……
每一段经历,都像是一枚棋子,在他识海中缓缓排列。
“我修的不是别人的道,是自己的道。”他轻声呢喃。
石锁忽然震动起来。韩石睁眼,发现石柱上的道痕开始变化。原本杂乱的符文,竟渐渐汇聚成四个大字——“厚德载物”。
这四个字,如同一道惊雷,在他脑海中炸响。
他想起了《坤元真经》的总纲:“坤者,地也,故称乎母。厚德载物,万物滋生……”
从前他只当这是经文的开篇,此刻却突然领悟——所谓“厚德”,不是包容万物,而是像大地一样,默默承载、滋养、孕育。修仙之路,何尝不是如此?既要承受威压、苦难、背叛,也要在困境中孕育生机,在磨砺中沉淀道心。
“大地厚德载物,我韩石,亦当如此。”他握紧双拳,眼中泛起前所未有的坚定。
石锁的金芒与石柱的道痕交融,化作一道柔和的光茧,将韩石笼罩其中。他的气息开始蜕变——原本驳杂的灵力变得愈发醇厚,原本浮躁的神魂变得如同古井无波。他能清晰地感觉到,自己与这片大地的联系,变得更紧密了。
不知过了多久,当韩石再次睁开眼时,石林中的雾气已悄然散去。他站起身,望向峰顶的道观,嘴角勾起一抹释然的笑。
“心境,成了。”
他知道,自己已经做好了结丹的准备。
前方的道观,正静静等待着他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