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间里的观众还在刷着“再来一遍”“没听够”,甚至有观众发起了倡议,问能不能再唱一次。但谁都知道,这样的现场是可遇不可求的——好歌是许意“量身定制”的,好嗓子是韩鸿老师几十年的功底,美景是草原独有的辽阔,火车是恰好路过的“惊喜”,马头琴是牧民大叔即兴的伴奏,这些元素凑在一起,就像老天爷特意安排的一样,少一样都没这份味道。
就像有个观众在弹幕里说的:“这不是简单的演唱,这是老天爷把所有好东西都凑到一块儿了,给我们演了一场不愿醒来的美梦。再唱一遍可能也很好,但绝对没有这次的感觉了,因为这份‘巧合’是复制不了的。”
还有观众说:“以后再听《天路》,脑子里肯定会浮现出今天的画面——草原、火车、马头琴,还有韩老师的歌声和许意的钢琴,这才是《天路》该有的样子。”
许意站在原地,看着眼前的一切——韩鸿老师和牧民们聊天的笑容,工作人员们激动的讨论,远处悠闲吃草的牛羊,还有天边慢慢飘走的云朵,心里也挺满足。
他想起刚才兑换歌曲时的想法,想起卓玛对“天路”的期盼,现在看来,这首歌不仅送到了韩鸿老师手里,更送到了草原上每一个人的心里,也送到了屏幕前每一个观众的心里。
他悄悄在心里跟自己说:这样就够了。音乐的意义,不就是把温暖和希望传递给更多人吗?今天,他做到了。
风又吹过草原,带着青草的香味,也带着歌声的余韵。远处的火车已经完全消失,却好像在每个人的心里留下了一道温暖的痕迹。这场特别的演唱,就像草原上的一场甘霖,滋润了每个人的心田,也成了所有人记忆里一段难忘的时光。
视频通讯界面上,韩鸿老师的身影随着“咔嗒”一声轻响消失,最后定格的笑容还带着前辈对后辈的温厚期许,许意心里也对韩红老师非常的感激,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在这种危机时刻,谁愿意挺身而出,力挺你,为你说话?
许意对着黑下去的屏幕抬手挥了挥,指尖还残留着刚才视频里隔空互动的错觉,台下观众的掌声也跟着慢了半拍,像是舍不得这场短暂又真诚的告别——毕竟能看到两位音乐人同框交流,对在场的粉丝来说本就是意外之喜。
等许意收回目光,主持人已经拿着话筒快步走到舞台中央,清了清嗓子,笑着抬手压下余音:“各位别光顾着回味刚才的名场面,咱们的观众命题活动虽说告一段落,但还有位‘重量级嘉宾’的命题没兑现呢!”
这话一出口,台下瞬间炸开小范围的议论。有人举着印着许意名字的荧光牌探头张望,有人对着身边同伴小声嘀咕:“重量级嘉宾?难道是开场时来的那位消防局局长?”
正说着,主持人已经侧身做出邀请的手势,聚光灯“唰”地从舞台中央移向观众席前排,京市消防局局长张明穿着笔挺的深蓝色制服,肩章上的金色徽章在灯光下亮得晃眼,连衣料上细密的纹路都看得清清楚楚。
他起身时特意理了理袖口,指尖划过制服纽扣时动作利落,步伐沉稳地走向舞台,每一步都带着军人特有的节奏感,鞋底与舞台地板接触时发出轻微的“笃笃”声,反倒让原本有些喧闹的现场渐渐静了下来。
“张局长,您可算上台了!”主持人迎上去递过另一支话筒,语气里满是期待,“咱们许意老师早就拍着胸脯答应了,要接您这道‘特殊命题’,现在全场合计着等您出题呢!”
张明接过话筒,指节轻轻叩了叩麦克风试音,醇厚的声音透过音响传遍全场,带着点军人特有的沉稳:“多谢主持人抬举,也谢谢在场各位愿意听我多说几句。可能大伙儿平时在新闻里、马路上见着消防员,只觉得他们穿橙红色制服挺精神,扛着水带挺威风,可真没人知道,这群小伙子背后的日子有多不容易。”
他说着,抬手在自己腰间比划了一下,像是在模拟穿作战服的动作:“他们全年基本是没有什么休息时间的,可以说每1分每1秒都不属于自己,还时刻面临着生命危险,24小时待命,手机永远调最大声放枕头边,有时候后半夜刚眯着,警铃‘叮铃铃’一响,连鞋都来不及穿好就往车库冲——你们见过谁睡觉能保持‘一秒弹起来’的姿势?我们消防官兵就能。
有次我去队里查岗,凌晨三点碰到出警,小伙子们从宿舍冲出来的时候,有人袜子穿反了,有人外套扣子扣错了,可没人停下来整理,满脑子就一个念头:赶紧到现场。”
这话让台下不少人都笑了,可笑声里没多少轻松,反倒带着点心疼。
张明也跟着勾了勾嘴角,话锋却慢慢沉了下来:“你们知道那套救火作战服有多沉吗?不算背上的空气呼吸器,光衣服、裤子、靴子加起来就快三十斤,相当于背着半袋大米。夏天太阳一晒,衣服外层的防火材料吸热,里层的透气层闷汗,衣服里的温度能飙到四十多度。上次有个新入职的小伙子,第一次穿作战服训练,才绕着操场走了半圈,就热得脸色发白,直接扶着栏杆晕过去了——这还只是在阴凉的操场,要是在火场里,周围全是明火,温度能到几百度,他们还得扛着水带、拿着破拆工具往里冲,每走一步都像在‘烤炉’里挣扎,衣服脱下来的时候,里面能倒出小半瓶汗水。”
现场彻底安静了,连观众手里挥舞的荧光棒都停了下来,只有会议室上方的灯光偶尔发出轻微的电流声。
张明的声音带着点不易察觉的沙哑,却字字清晰:“每次出任务,他们都是把命揣在裤腰带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