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旃陀石窟的星陨嵌槽在晨光中泛着金红交织的光泽,林月将护印契拓片从燎原剑槽中取出时,拓片背面突然浮现出淡蓝色的雪山轮廓 —— 那是用星陨铁粉末绘制的 “雪山坛城图”,图中天葬台的位置标注着与玄奘通关文牒相同的朱砂印,印泥边缘还粘着几根灰白色的牦牛毛。
“是天葬师的‘引魂印’!” 毗舍耶苦行僧捻起牦牛毛,圣灰在指尖燃起淡金色的火焰,“这种毛只有喜马拉雅的‘雪牦牛’才有,它们的绒毛能吸附往生魂灵的气息,天葬师常用来标记魂灵的必经之路。” 他指着坛城图中蜿蜒的红线,“这线是用‘雪魂草’的汁液画的,遇热会显形,说明玄奘当年不仅修补了幽冥眼,还亲自去过雪山坛城,与莲花生大师定下了‘护印接力’的契约。”
陈九章的星陨罗盘突然弹出一张折叠的羊皮卷,正是 257 章科摩林角海域发现的郑和宝船残图。他将残图与坛城图重叠,两张图的边缘纹饰竟严丝合缝 —— 科摩林角的宝船锚链位置,恰好对应坛城图中雪山主峰的 “地脉节点”。“万蛊窟在科摩林角的试探不是偶然。” 他放大罗盘屏幕,宝船残图的锚链上刻着细小的梵文,“这是‘因陀罗雷杵’的半成品咒文,但缺了雪山坛城的‘地脉共鸣咒’,所以当年无法激活 —— 这也证明他们早就知道,骨笛的‘镇魂部’必须依赖雪山的亡灵能量才能补全。”
小儿子的蛇笛突然对着坛城图的天葬台位置吹奏,童声裹着冰晶的清透:“图里的灯在闪。” 他的蛇笛青光流转,坛城图上天葬台的朱砂印突然渗出金色液珠,液珠在石桌上凝成一盏微型酥油灯,灯芯跳动的频率与护心灯的记载完全一致,“妈妈的笔记说,雪山的灯怕生人身上的火气,登山者的氧气瓶里有压缩空气,会把灯芯冻住。”
耍蛇人首领的眼镜蛇突然盘起身子,蛇头指向石窟外的商队 —— 几个背着登山包的欧洲人正用望远镜观察阿育王柱,他们的氧气瓶阀门处缠着黑色的丝线。“是万蛊窟的‘寄魂线’!” 首领的蛇笛发出急促的警告音,“丝线能收集人类的恐惧情绪,这些登山者要去喜马拉雅登山,万蛊窟想借他们的氧气瓶,把恐惧怨气注入护心灯,冻结灯芯的热能。”
林月跟着眼镜蛇追上商队时,一个高鼻梁的登山者正对着氧气瓶哈气,阀门处的黑色丝线立刻鼓起,像吸血的蚂蟥般蠕动。“别碰!” 燎原剑的红光扫过丝线,丝线瞬间绷直,化作黑色的粉末飘落,粉末中竟浮现出微型的阎摩骨笛纹路,“这些怨气会顺着氧气管道,在海拔八千米以上的区域凝结成‘冰怨珠’,一旦接触护心灯,灯芯就会被冻成冰核。”
商队向导突然跪倒在地,从怀中掏出一块龟裂的牦牛皮,上面用藏文写着:“天葬师后裔在卓奥友峰的‘观雪台’,持莲花生大师的骨笛碎片,需护印契的‘星陨篇’才能拼合。” 他指着牛皮边缘的火灼痕,“三天前,万蛊窟的黑袍人烧了我们的牦牛帐篷,说要在‘往生风’最盛时,用一千个登山者的恐惧怨气化形‘冰魄尸’,用来牵引天葬台的残魂。”
陈九章的星陨罗盘突然与牦牛皮产生共鸣,屏幕上弹出雪山坛城的三维模型 —— 坛城的中心是天葬台,周围分布着八个用星陨铁打造的 “镇魂桩”,每个桩顶都嵌着半块头骨法器,与阎摩骨笛的 “镇魂部” 恰好互补。“陈玄霄的手札里提过,雪山坛城的护印阵是‘以魂养器’。” 他放大模型中镇魂桩的纹路,“这些纹路需要天葬师的骨笛吹奏《西藏度亡经》才能激活,就像阿旃陀的蛇笛要配合《吠陀》经文一样。”
小儿子的蛇笛突然对着坛城图吹奏,酥油灯的灯芯突然暴涨,在石桌上投射出天葬师的虚影 —— 虚影手持骨笛,正用藏语吟唱着什么,蛇笛的青光将藏语转化为清晰的汉语:“护心灯的灯油是雪魂草的根茎熬制的,需用活人掌心的温度焐热,登山者的氧气瓶……” 虚影突然消散,酥油灯的灯芯结了层薄冰。
“是往生风的前兆!” 毗舍耶苦行僧将圣灰撒在灯芯上,薄冰瞬间融化,“现在出发,顺着雪魂草的踪迹走,还能赶在‘往生风’起前到达观雪台。” 他从行囊里取出一卷《梨俱吠陀》抄本,首页用朱砂画着与坛城图相同的引魂印,“这是玄奘当年抄录的‘雪山译本’,里面藏着化解冰怨珠的密语,需要瑜伽行者的‘月轮印’才能破译。”
林月将护印契拓片与牦牛皮重叠,两者的朱砂印合二为一,化作一只展翅的金鹏虚影,朝着喜马拉雅的方向飞去。燎原剑的红光与金鹏虚影交织,在石窟外的沙地上画出通往雪山的路径,路径两侧突然冒出点点绿光 —— 那是雪魂草的种子被能量唤醒,正顺着地脉向北方蔓延。
耍蛇人首领的眼镜蛇衔来星陨铁残片,将其嵌在阿育王柱的狮首眼眶里。狮首突然转动,吐出一卷用蛇皮包裹的地图,上面标注着瑜伽行者在雪山修行的 “冰洞禅房”。“部落的蛇群会沿着雪魂草的踪迹铺路。” 首领的蛇笛对着北方吹奏,远处的雪山传来隐约的蛇嘶,“等我们到达观雪台,天葬师的骨笛碎片就会感应到护印契的气息。”
当众人踏上前往喜马拉雅的征途,阿旃陀石窟的星陨嵌槽突然同时亮起,将护印契的 “星陨篇” 经文投射到云端,化作金色的梵文阶梯,从印度半岛延伸至雪山之巅。小儿子的蛇笛与酥油灯的灯芯共鸣,吟唱着玄奘当年写下的诗句:“雪路引魂归坛城,星陨为钥护往生。”
这诗句,正是阿旃陀篇与喜马拉雅篇的隐秘约定,也是护印人跨越千年的接力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