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种刚过,潮湿的东南风裹挟着恼人的消息吹进回春堂。先是卖菜阿婆拎着印有回春堂特供的劣质药茶上门询问,后有老患者在邻市发现装潢雷同的假医馆——连楹联都照搬但愿世间人无病,何妨架上药生尘。
竟有七家山寨店。傅雨霏将调查报告铺在石桌上,地图上的红点如疹子般散布三省。
叶尘正在炮制安宫牛黄丸,闻言将手中朱砂轻轻放下:可知他们用何药材?
大黄冒充何首乌,木薯混充茯苓。慕寒气冲冲拎来假药样本,最可恨的是连您的直播录像都被剪辑成他们的宣传片!
次日直播时,叶尘突然改变原定课程。镜头前摆开两套相同的药材:今日教大家辨李逵与李鬼
他先展示正品何首乌横切面的云锦纹,又举起染色的假货在清水中浸泡。当浑浊的黄褐色蔓延开来时,弹幕炸开:我家买的就会掉色!
这还不算恶。叶尘点燃所谓特制艾条,刺鼻的化学味顿时弥漫,正品艾绒三年陈化,烟气柔和如晨雾。
最精彩的环节在申时。叶尘请来老街坊扮演山寨医馆顾客,实时演示骗子话术:当他说叶尘亲传弟子时——镜头立即切入师门名册,我门下现有二十三人,皆在官网公示。
暮色四合时,直播变成全民打假课堂。各地观众纷纷发来山寨店照片,技术人员当场分析破绽:某家招牌上回春堂回字少了一横;另一家针灸模型穴位偏移半寸;更可笑的是有家假药房竟把《本草纲目》作者标成李时珍的曾祖父。
记住正牌标识。叶尘展开回春堂的注册商标——银杏叶环绕的银针,叶脉暗藏防伪编码,扫码可见药材从种植到炮制的全流程。
但真正的高潮在第三天。某山寨店主混进直播间质疑:凭什么说你是正统?叶尘不答,只将镜头转向后院。百位康复患者正在晾晒药材,见镜头转来齐声笑道:我们就是活招牌!
曾经坐轮椅的矽肺工友上前一步:诸位的能让我这样的废人重新下矿吗?盲女弟子指尖抚过琴弦:贵馆可教盲人把脉否?
这场面让打假行动升级为文化保卫战。各地患者自发组成护诊队,在假医馆前举牌科普;小学生把防伪指南编成拍手歌;连快递员都学会在配送时提醒:您扫过溯源码了吗?
立秋那日,叶尘做了个大胆决定。他公开所有经典方剂的标准配比,在直播间一字一句解读:若遇增减超过三味药材的,必是篡改。
您不怕秘方被滥用?弹幕有人问。
医道如江河,他望向庭院里捣药的弟子,堵则溃,疏则通。
最有效的反击来自国际。世卫组织突然发来公函,要求山寨店立即停止盗用其认证标识。原来某家假医馆竟伪造英文证书,把traditional medicine错拼成traditionnal medcine。
霜降前夕,七省联动执法展开。执法人员带着回春堂弟子同行,用专业知识现场揭穿骗局。在某假药作坊,慕寒抓起把野山参冷笑:这萝卜雕的物件,连芦碗都没刻全!
年关时分的打假成果展上,假货堆积如山。叶尘却从中拣出支粗劣的铜针:若能借此整顿行业乱象,这些假货也算功德。
奇妙的是,打假过程中竟有山寨医师弃暗投明。那位曾质疑叶尘的店主带着账本前来忏悔:看了您教穷人自救的直播,我...我睡不安稳。叶尘收下账本,递去一包茯苓:脾主思虑,先安神再说话。
而今的回春堂门口,新添了水晶解剖模型——展示着道地药材的细胞结构。每个前来求医的人,都会先接受十分钟的辨药培训。
知道为什么山寨越来越难存活吗?傅雨霏翻看着最新报表,假药投诉量下降至三年前的十分之一。
叶尘正在研磨明天要用的珍珠粉,闻言抬头。
候诊的老教师代答:因为您把百姓都教成了鉴宝专家。
大雪纷飞之夜,最后一家山寨店悄然换上回春堂技术帮扶点的匾额。店主在直播连线中鞠躬:求叶大夫给条正道。
镜头扫过满院晾晒的药材,那些曾经染色的假货正在风雪中褪尽浮华。而廊下那盘千年石磨,依然在晨曦中吟唱着不变的真理——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