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凡心头一急,再次拉满弓射出一箭。
可连射三箭后胳膊早酸得发颤,再加上射角刁钻,箭支撞在壮汉札甲上,“当”地一声被弹飞,连点痕迹都没留下。
来不及懊恼,他又从腰间抽箭,刚要搭弦,却觉手臂软酸已是得像没了骨头。
这箭就算射出去,怕也软绵无力,根本破不开那层铁甲。
正在这时,杨凡听到二楼楼梯上的转角处传来“叽叽嘎嘎”的一连串怪响。
而还在楼梯上激烈对抗的七贼,眼中只有挡在身前的那扎甲壮汉,根本没有注意到那怪声。
杨凡还没来得及去想这是什么声音,就见那扎甲汉子猛地大吼一声,随后他会同身后两个壮仆同时大声呼喊,三人突然朝下猛冲。
刘佑弟、毛劲等人被这突如其来的冲击推的得措手不及,脚下连连后退数步。
奇怪的是,扎甲汉子和那两个壮仆一击得手后,并不追击,反而是往上撤退,两伙人之间竟然短暂地空出了两人宽的间隙。
队伍中间的小庄快速稳住身形,众人止住后退的势头,正想再次冲锋。
却见那二楼转角处,突然闪出最后一个迟未出现的壮仆,那壮仆手里竟然端着一把强弩!
众人如遭雷击,仿佛被一盆冷水迎头浇下。他们万万没想到对方这几个保镖,竟然还会有远程武器。
历代官府对民间兵器管控极严,尤其弓弩,弓箭需长年苦练才能成事,军中好手不多。
可弩不同,强弩操作简单,威力却远胜弓箭,哪怕是生手,也能轻易射杀精锐强卒。
一把强弩便消除了百姓和士兵之间武力的差距。
正因如此,朝廷对强弩的工艺和匠人管控极严,寻常人家根本不可能有。
电光火石间,刘佑弟瞅见那强弩的冷光正对着自己人群,猛地嘶吼:“躲!!!”
话音未落,只听“嘣”的一声巨响。
一支弩箭从楼上疾射而下,以肉眼难辨的速度飞来。
人群中的小庄来不及反应,随着闷响,弩箭毫不费力地射中他的面门。
在阵阵惊呼声中,那弩箭已是穿颅而入!
小庄甚至来不及惨呼,便如被一记重锤迎头击中般,倒退几步仰天而倒。
小庄瞬间没了性命。
“弟!!!”
大庄一把抱住小庄,小庄的身体已经绵软无力,成了一具任人摆弄的尸体。
二楼那一甲三仆得手后,并未趁势追杀过来,可能是瞧见下方人多,也可能是他们觉得时间在他们那边,无需近战以命相搏。
他们以那带甲圆脸在前,后方家仆一左一右呈品字形,将那弩手护在后方中央,缓缓后退,再次退进了转角墙旁另一侧。
“嘎吱嘎吱”的上箭声再次响起,像催命符似的敲在众人心上。
“是蹶张弩……”
刘佑弟喃喃自语道,显然他在边军时曾见过这种弩。
蹶张弩,又称踏张弩,是一种用脚踩踏机括发射箭的强弩。
它利用人的腰腿之力,比用手臂开弓的射程更远,威力更大,且弩箭的射程、准确性和穿透性都远超弓箭,具有很强的杀伤力。
缺点是发射速度比弓慢,较为笨重,操作复杂,发射费时,且价格高昂。
所有人都没料到一伙家仆不仅有甲的同时,竟还拥有强弩,顿时乱了阵脚。
除了大庄之外,其余人尽是紧张地听着那“叽叽嘎嘎”的声音,眼睛死死盯着二楼那转角处。
刘佑弟已经猜到这披甲和弩手绝非家仆。
他率先反应回来道:“不是家仆!是丘八!必须杀进去!不能让他再上箭!!”
说罢他大喝一声,领着身后几人就要朝上冲去,可终究已慢了一步。
转角处四人再次露头,依旧是扎甲在前,弩手在后,冷幽幽的弩箭又对准了人群。
众人急忙想要闪躲,场面一顿混乱。群魔乱舞中,又一声“嘣”地弦响,弩箭脱弦而射。
刘再弟刚侧身躲闪,弩箭擦着他胸口掠过,“噗”地钉进肩膀,箭簇从后背透了出来!
“啊——!”
刘再弟放声尖嚎,双腿一软跪在楼梯上,眨眼间一只胳膊已动弹不得。
他捂着肩膀的血洞,指缝间的血像泉水似的涌出来,顺着箭杆、箭羽连珠般滴在木梯上,“啪嗒啪嗒”地响,混着他的呜咽声,听得人心头发紧。
“啊呃呃!”
剩下的人彻底慌了,不知该冲还是该退。
刘佑弟却红了眼,知道再被动下去只有死路一条,猛地大吼:“想活命的跟我冲!!!”
毛劲和石头咬着牙,嗷嗷叫着紧随其后;刘碎娃扶起受伤的刘再弟,两人也挥舞着刀往上冲;
那大庄虽哭红了双眼,亦放下小庄的尸体,抹了把眼泪,扭头冲了上去。
二楼的一架甲三仆原以为两箭足以吓破对方胆,正打着用远程慢慢耗死对方,没料到反倒逼出了众人的狠劲。
刘佑弟颇为悍勇,跳上二楼便打乱了对方的队形,跟着上来的群贼裹挟着刀光一拥而上,双方瞬间绞杀在一处。
二楼顿时兵刃交击声、怒吼声、惨叫声混作一团。
那弩手见状独自后退到了墙角,不愿与群贼近战。
手上蹶张弩再次响起一阵“叽叽嘎嘎”的声音,又在开弩上箭。
可眼尖的刘佑弟可不会放任他在射弩箭,一上去便将他当做首杀目标。
------
注释:
札甲:据《明史·兵志》记载,其中提到“军士所佩甲胄,有明甲、锁子甲、布面甲等,刀剑俱不透”,其中“明甲”即甲片外露的札甲。
明代军队中的“札甲”是一种以长方形金属甲片编缀而成的铠甲,其形制上承宋元,下启清代,是明代军队的主力甲胄,从普通士兵到高级将领均有装备。
其中步兵装备短甲,便于近战和行军。骑兵使用“曳撒甲”,兼顾骑乘灵活性与防护。北方边军常穿双层铁甲,如“柳叶细札铁甲”,重量可达50斤以上,以抵御蒙古与后金骑兵冲击。
注释:
蹶张弩:据《武备志》《耕余剩技》等记载,其“铁叶甲一箭洞穿,人马俱毙”。因其需借助腰腿之力开弓而得名。
其弩臂多采用坚硬木材长约1.63尺,弩面宽约0.8-0.9寸。弩弓以三年以上的毛竹片叠制,六根竹片依次缩短,用皮条或棕绳缠绕加固,两端开缺口挂弦。弩机由青铜或鹿角制成,包括牙、悬刀、望山等部件。
望山用于瞄准,部分弩机刻有刻度以提升精度。《武备志》记载的蹶张弩“望山高可二寸,刻分十度”。
还有记载蹶张弩:“力强者可射三百步,寻常亦及二百步”,远超普通臂张弩。
上弦方式分为坐姿,双脚蹬住弩臂前端,双手拉弦挂于弩机,利用腰腿力量张弓。
除此之外还有腰开与膝张,部分蹶张弩配备腰绊或膝绊,射手可通过腰部或膝盖辅助发力,灵活适应不同力量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