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共二次合作局面的正式形成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中国北方的政治军事地图开始发生剧烈而深刻的变化。山西,作为华北的战略要冲和屏障陕甘宁边区的前沿,自然成为了各方力量汇聚和博弈的焦点。就在楚云飞的358团(实为旅级规模)完成名义上的整编、加紧备战的当口,一支全新的、性质迥异的武装力量,正浩浩荡荡地开赴山西抗日前线——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简称八路军)主力部队,奉命东渡黄河,进入山西作战。其中,由林率领的八路军第115师,其预定作战区域,恰好与楚云飞部的晋西北防区毗邻。
消息最先通过楚云飞布设在黄河渡口和同蒲路沿线的秘密情报站传来,随后二战区长官部的正式通报也送达五原。司令部内,气氛顿时变得微妙而复杂。
“团长,八路军115师先头部队已抵达侯马、临汾一带,其主力正沿同蒲路北进,看样子,是要向咱们北边的雁北、察南方向开拔,建立根据地。”方立功指着地图上115师的进军路线,眉头微蹙,“林的师部,很可能设在离咱们不远的灵丘、繁峙一带。这下,咱们可真是来了个新邻居了。”
赵铁柱哼了一声,语气带着几分旧军人的警惕和不屑:“八路军?不就是以前的红军嘛!换汤不换药!说是友军,谁知道他们肚子里卖的什么药?听说他们最擅长搞宣传、拉队伍、挖墙脚!让他们待在咱们边上,可不是什么好事!保不齐哪天就把咱们的兵和老百姓给‘赤化’了!”
孙大勇则相对务实:“不管怎么说,现在是合作抗日,名义上是友军。他们过来,总能帮着打鬼子吧?多一份力量总是好的。只是……这防区挨着,以后摩擦怕是少不了。”
众将议论纷纷,既有对共同抗日的期待,更多的则是对意识形态差异、地盘纠纷以及对方“挖墙脚”能力的深深疑虑。所有人的目光再次聚焦到沉默不语的楚云飞身上。
楚云飞站在地图前,目光审视着115师的预定展开区域。那里山峦起伏,沟壑纵横,交通不便,土地贫瘠,却是建立游击根据地的理想场所。与他的晋西北防区确实山水相连,犬牙交错。
他深知八路军,尤其是115师的战斗力。这支部队经历了长征的千锤百炼,官兵意志坚定,战术灵活,尤其擅长山地游击战和发动群众。其指挥官林,更是以善打巧仗、狠仗着称。这样一支虎狼之师开到身边,其带来的影响绝非简单的“多了一个抗日伙伴”那么简单。
“诸位,”楚云飞缓缓开口,声音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分量,“国共合作,共同抗日,是当前大局。八路军115师奉命入晋作战,是来打日本人的,这一点毋庸置疑。从抗日的大义上讲,我们是友军,理应协同配合,共御外侮。”
他话锋一转,语气变得严肃:“但是,铁柱的担心,并非没有道理。八路军有其独特的组织方式、政治工作和生存法则。他们重视发动群众,建立根据地,这势必会与我们的防区治理产生交集甚至竞争。我们必须有清醒的认识和充分的准备。”
楚云飞迅速做出了决策,制定了与八路军为邻的基本方略。
明面上,积极合作,顾全大局: “以二战区358团的名义,向115师师部发去欢迎电,表达协同抗战的意愿。命令前沿各部,对过境的八路军部队,予以通行便利,在可能的情况下,提供一些粮草补给方面的有限帮助(但要团部批准),姿态要做足,不能让外界尤其是重庆和太原方面,指责我们破坏统一战线,消极抗日。”
“立即加强防区边境,尤其是与115师可能接壤地带的巡逻和警戒。增派政工人员下乡,强化保甲制度,宣传‘团结抗日、拥护政府’的主张,巩固民心,防止渗透。严令各部官兵,未经允许,不得与八路军人员私下接触,更不得接受其宣传品。我们的部队,必须保持思想和组织的纯洁性!”
情报工作,重中之重,“情报队立即抽调精干人员,组成专门小组,密切关注115师的动向,其部队部署、作战行动、群众工作方式、与地方势力的关系、以及其高层军官的特点。我要尽可能详细地了解这位邻居。但切记,手段要隐蔽,不得主动挑衅或发生冲突。”
自身建设,加快步伐, “归根结底,打铁还需自身硬!加速完成第三期扩军计划,加强军事训练,尤其是山地作战和反游击战术演练。‘星火’基地要进一步提高弹药产量和质量。我们要让八路军知道,我们这里铁板一块,兵强马壮,不是他们可以轻易撼动的。同时,也要让百姓明白,跟着我们358团,一样能抗日,能过上好日子!”
部署完毕后,楚云飞特意留下了方立功和负责情报的军官。
“立功,与八路军打交道,要讲究策略。既要保持距离,又不能把关系搞僵。必要时,可以进行一些非正式的、高级别的接触,试探其真实意图,甚至可以探讨一些战术层面的合作可能性(比如联合伏击小股日军)。”
“另外,”楚云飞目光闪动,“重点关注一下115师下面一个独立团的动向,团长好像姓李……具体名字,让情报组尽快核实清楚。”
方立功有些疑惑:“团长,一个团级军官,为何要特别关注?”
楚云飞淡淡一笑,没有解释:“直觉告诉我,这位团长,可能会是个‘有趣’的人物。提前了解一下,总没坏处。”
随着八路军115师部队陆续开赴晋东北地区,并开始发动群众,建立抗日政权,组织游击武装,晋西北-晋东北边境地区的形势顿时变得复杂起来。楚云飞的358团、八路军115师、以及周边地区的阎锡山晋绥军其他部队(以及即将到来的中央军),形成了一种微妙的三足鼎立之势。各方之间,既有在民族大义下的合作需求,又存在着意识形态、地盘、粮饷、兵源等方面的深刻矛盾和潜在竞争。
楚云飞站在五原城头,遥望东北方向连绵的群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