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二章:口碑的逆袭
大年初一的太阳,终于穿透了京城清晨的薄雾,将金色的光芒洒向大地。
然而,比这冬日暖阳更炙热的,是全球电影市场涌动的第一波口碑。
两部巨制,一夜之间,完成了从期待到落地的转化,观众们的感受,像潮水般涌向各大影评平台和社交媒体。
首先揭开面纱的是《星际远征3》。
作为好莱坞的年度巨献,它的开局无疑是自带光环的。
ImAx巨幕上,星际战舰穿梭于瑰丽星云,异星文明光怪陆离,每一个镜头都燃烧着天文数字般的特效预算。
观众们走进影院,本就抱着享受一场视觉盛宴的心态,而《星际远征3》也确实在这一点上没有让人失望。
飞船爆炸的碎片,行星地貌的细节,外星生物的建模,都达到了好莱坞工业的顶尖水准。
震耳欲聋的音效,将观众牢牢摁在座位上,体验着每一次冲击。
然而,当银幕亮起,片尾字幕开始滚动时,影厅里的气氛却透着一丝诡异的平静。
没有预想中的欢呼,也没有太多热烈的讨论。
人们走出影院,脸上更多的是一种“哦,还行吧”的麻木。
“特效是真牛,每一帧都是钱烧出来的。”一个北美观众在社交媒体上写道,
“但故事是真老套,我感觉这剧情二十年前就看过了。”
另一位欧洲影迷也评论道:
“我喜欢《星际远征》系列,但这一部太敷衍了。
英雄主义、牺牲精神、拯救世界……这些元素都还在,但组合起来一点新意都没有。
角色动机模糊,情感线索也断断续续,除了视觉刺激,看完什么都没记住。”
“就像一部工业流水线生产出的完美产品,光鲜亮丽,但缺乏灵魂。”
这是许多专业影评人的共识。
他们指出,影片剧情过于程式化,反派的设定过于脸谱化,主角的成长弧线也走不出以往的套路。
仿佛就是把好莱坞科幻电影的经典元素,重新排列组合了一遍,却没有注入任何新的生命力。
在权威的电影评论网站豆瓣上,《星际远征3》的评分虽然不算低,但对于一部拥有如此顶级Ip和制作班底的电影来说,也着实算不上优秀——豆瓣开分只有7.0。
这个分数,让不少期待已久的粉丝感到些许失望,也让那些原本看好它的媒体和博彩公司,心里打了一个小小的问号。
“7.0?这在凯撒导演的作品序列里,都算偏低的了。”有影评人摇头叹息,“看来,老Ip的红利,也快被消耗殆尽了。”
与此同时,另一股更为强劲的口碑浪潮,却如同海啸般,从东方席卷而来。
《流浪地球》的午夜场结束,当片尾曲《人是》那空灵又充满力量的歌声在影厅里回荡时,许多观众久久不愿离场。
他们坐在座位上,任由泪水流淌,有的人甚至拿出手机,默默地打开音乐软件,再次播放那首充满情感的歌曲。
影厅的灯光亮起,人们开始走出电影院。
没有了预售时的喧嚣和媒体的炒作,此刻的讨论,却更加真实,也更加震撼。
“太震撼了!这才是我们中国人自己的科幻!”一个年轻的女孩,眼睛红肿着,声音带着哭腔,对着身边的朋友激动地说道,“电影院里哭成狗了,我从没想过,科幻片能让我这么感动!”
她的朋友用力点头,脸上挂着泪痕:“是啊!以前看好莱坞科幻,虽然震撼,但总感觉少了点什么。这次不一样,《流浪地球》里演的是我们自己的情感,我们自己的家园,那种代入感是前所未有的!”
“带着地球去流浪,这个想法太浪漫,太硬核了!”一位看起来是科幻迷的观众,双眼放光,激动得手舞足蹈,“
一开始听着觉得疯狂,看完才明白,这才是中国人独有的浪漫!那种对家园的执念,那种集体主义的牺牲精神,太燃了!”
他身边的人也跟着附和:“而且特效完全不输好莱坞!行星发动机喷射蓝光那一幕,直接把我炸起来了!木星点燃的那一刻,我感觉自己的心脏都跟着跳动了一下,太他妈酷了!”
《流浪地球》彻底引爆了所有观众的情感。
它不像《星际远征3》那样,仅仅满足于视觉的刺激,
它更深入地触及了人类的共情点,激发了观众内心深处对家园、亲情、以及文明延续的思考。
那种在绝境中求生、为希望而奋斗的集体主义精神,被电影诠释得淋漓尽致,让无数人泪洒影院。
“后劲太大了,我现在看到木星都有心理阴影。”
有网友在微博上开玩笑地写道,却迅速得到了无数人的共鸣。
他们表示,电影结束后,脑海中依然回荡着木星的压迫感,以及人类在它面前的渺小与坚韧。
电影的口碑,以一种几乎病毒式的速度蔓延开来。
从午夜场开始,好评如潮水般涌向各大平台。
观众们纷纷涌入豆瓣,给出了自己最真实,也最热烈的评价。
每一条短评,都充满着对电影的赞美和激动。
“华夏科幻的里程碑!吴巍的表演简直绝了,刘培强这个角色被他演活了!”
“感谢贺凡!感谢凡尘集团!你们把不可能变成了可能!这才是我们华夏电影该有的样子!”
“我不是科幻迷,但这部电影让我相信,只要人类团结一心,就能创造奇迹!”
短短几小时内,在豆瓣这个一向以严格着称的电影社区,《流浪地球》的评分便一路飙升,最终稳定在了一个令人震惊的数字——豆瓣开分高达9.5!
这个分数,对于一部华语科幻电影来说,是前所未有的荣耀,更是对所有质疑者最响亮的回应。
它代表着观众们发自内心的认可,代表着华夏电影工业,在经过多年的沉淀后,终于在科幻领域,交出了一份足以震惊世界的答卷。
口碑的逆袭,就此拉开了序幕。
没有人再敢轻视这部来自东方的科幻电影。
电影的热度,就像一场突如其来的飓风,迅速席卷了整个网络,也悄然改变着全球电影市场的格局。
电影院里,更多的观众涌入。
他们不再是为了好奇,不再是为了凑热闹。
他们是冲着那份口碑,冲着那份震撼,冲着那份属于中国人自己的科幻浪漫,义无反顾地走了进去。
首日的票房战,才刚刚开始,但胜利的天平,似乎已经悄然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