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儿啊,苦了你了,苦了你了!”马皇后泣不成声,一遍遍拍着朱棣的后背。
说完马皇后又狠狠瞪了一眼朱元璋。
好端端的皇位不传给儿子,传给一个庶孙,把我儿害成这样!
朱元璋下意识地缩了缩脖子。
姜舒窈几人手上的打包动作虽然没停,但一个个脖子伸得老长,耳朵竖得比兔子还尖。
满脸都是吃瓜的兴奋。
谁能想到这父见子未凉的戏码居然还有后续啊?
永乐大帝大型卖惨现场啊!
朱棣感受到自家娘的维护,深吸一口气,抬起头,眼中的泪水尚未干涸。
他反握住马皇后的手,“娘莫要伤心了,孩儿不孝,惹您落泪了。好在一切.....都挺过来了。”
朱棣顿了顿,脸上恰到好处地浮现出一丝沉重和无奈,“只是.....那允炆贤侄,儿一直未能寻获其踪,总有些酸儒腐臣,明里暗里嚼舌根,说儿得位不正....儿也是被逼得没办法,才....”
他说着说着,眼神状似无意地瞟向一旁的朱高炽。
朱高炽心领神会,扑通一声重重的跪倒在地。
紧接着,脸上瞬间涕泪横流,声音悲怆得能唱大戏。
“皇祖母啊,我爹自继位以来,那是废寝忘食,霄衣旰食,恨不得把一天掰成两天用。他兢兢业业,夙夜匪懈,唯恐百年之后无言面对皇祖父!
修永乐大典为文治,亲征漠北为武功,疏通运河为民生,桩桩件件,都是为了大明江山!可就这样,还有人背后戳我爹脊梁骨,骂他是逆贼,说他不忠不孝!皇祖母,我爹他太苦了!”
朱高炽哭得情真意切,感染力十足。
马皇后听着大孙子这字字血泪的控诉,再看看儿子那强忍委屈的模样,又心疼的不行,眼泪又控制不住的往下掉。
“岂有此理!”马皇后怒喝一声,猛地转向朱元璋,“朱重八,你现在立刻马上,写诏书,把皇位传给老四!让老四带回去,我看谁还敢说我儿得位不正!”
朱元璋被吼得一激灵,挠了挠头,一脸的为难,“妹子....你...你不是知道的吗?那诏书咱已经写好了,可...带不过来啊。”
马皇后一愣,对哦,那份诏书还是重八当着她和标儿的面写的,因为带不过来,到现在还在她宫里的暗格里锁着呢。
“老四,你看这....”马皇后看向朱棣,有些为难和愧疚。
“皇祖母!孙儿这儿有现成的。”朱高炽从空间纽里取出一套笔墨纸砚。
全套家伙事儿,准备的那叫一个齐全。
这都是他爹让他准备的,他每天都随身带着。
就等着哪天皇祖父高兴了,他再提上一嘴。
没想到皇祖母会来,这会儿也算是派上用场了。
朱元璋:“........”
他瞪着朱高炽手中的装备,又看到朱棣眼中一闪而过的精光,瞬间全明白了!
好啊,这父子俩!
搁这儿等着他呢!
一个卖惨,一个递刀!
合着是组团‘逼宫’来了。
“咱的御宝不在,这诏书没有御宝,也是没用的!”朱元璋这会儿就是不想这么便宜老四。
这臭小子,私下找他不就行了,还非得在他娘面前演这一出!
朱棣听闻此言,立刻从怀里掏出一个盒子,然后当着朱元璋的面打开。
里面是一块碧绿色的玉玺,上面还刻着‘大明皇帝之宝’。
朱元璋瞪大了眼睛,这小子果然有备而来!
朱棣恭敬地将玉玺呈到朱元璋面前,“父皇,此玉玺乃孩儿多方寻访所得。”
要知道,他为了找这个玉玺可没少费力气。
建文那小王八蛋逃跑时竟将御宝带走了,他可是好不容易才找回来的。
只可惜,这次又被那小王八蛋跑了。
等着吧,他一定要将那小王八蛋抓回来!
“哼!”朱元璋没好气地重重哼了一声,“臭小子,还不起来给咱研墨去。”
朱高炽赶紧爬起来,屁颠屁颠地跑到会客厅那张大桌子旁,开始磨墨,那叫一个卖力。
马皇后也看出了两人的心思,不过她倒也不恼,心疼儿子都来不及呢,哪里会怪他。
朱棣可没有做戏,他是真的看到马皇后,一肚子的委屈就控制不住。
“实在对不住各位了,家事扰了大家工作,让各位看笑话了。姜老板,耽误了工作,实在抱歉。”马皇后朝着姜舒窈歉意地说道。
姜舒窈赶紧摆摆手,眼眶也有些湿润。
“没事没事,就这么一会儿不耽误的。”
吃瓜第一线!工作算什么!
看到朱棣一家团聚,姜舒窈心头也涌上一丝酸涩。
要是....她也早点绑定上系统,是不是她的爸爸妈妈也不会早早离世。
一直默默关注着姜舒窈的傅璟,察觉到了姜舒窈低落的情绪,大手无声地落在她的肩头,轻轻拍了拍。
另一边,朱高炽的墨已经磨好,朱棣眼疾手快,亲自将纸张铺的平平整整,然后眼巴巴地望着朱元璋。
朱元璋黑着脸,像被赶鸭子上架,提起毛笔。
他瞥了一眼伸长脖子想偷看的朱棣,虎目一瞪,“看什么看!站好了!没规矩!”
朱棣被吼得脖子一缩,老老实实退后半步。
爹真小气,反正一会儿他也能看到,难道还能写什么见不得人的东西不成,朱棣嘀咕着。
朱元璋洋洋洒洒写了一堆,最后一笔落下,朱元璋将毛笔一掷,然后将大印盖上。
朱棣和朱高炽赶紧凑了过去。
‘朕起自寒微,提三尺剑,扫荡群雄,驱逐鞑虏,以有天下,君临万方。兢兢业业三十余载,唯恐有负社稷苍生之托。然天命无常,今朕大限将至,神思倦怠,特立此诏,以定大明天下之安。
朕之四子燕王朱棣,仁孝性成,英武类朕。昔朕分封诸子,屏藩帝室,燕王朱棣镇守北疆,栉风沐雨,威震朔漠,功在社稷。其性宽厚,其志刚毅,深得朕心,堪为天下主.........”
朱棣看着诏书上的字句,眼眶瞬间就红了。
他爹这是以洪武三十一年他爹弥留之际的口吻写下的。
字里行间,全是对他功绩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