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靖王府归来,沈清辞的生活表面依旧波澜不惊,内里却悄然多了一条隐秘的脉络。她并未急切地立刻传递什么惊天动地的消息,那只会引人怀疑。与靖王萧绝的“合作”,始于微末,重在稳妥。
她通过林嬷嬷,启用了一条极为隐秘的联系渠道,并非依靠人力往返,而是借助京城一家看似普通的笔墨铺子。这家铺子是安国公府(沈清辞生母娘家)留下的暗产之一,世代由家生奴经营,忠诚可靠。铺子后院有一处暗格,沈清辞将需要传递的消息以特定密写方式写在寻常花笺上,由林嬷嬷借采购之名送去,靖王府的人自会定期来取。同样,对方若有消息或指示,也会通过此渠道送达。
最初传递的,都是一些看似无关紧要的内在信息。例如,王氏近日与某位吏部侍郎的夫人往来频繁,而那位侍郎是太子门人;又如,沈清柔身边的丫鬟曾悄悄去过城西某处宅院,而那宅院据查与太子母族有些许关联;再如,沈相书房近日似乎多了几份关于北疆军务的文书,而沈相以往对此并不十分上心……这些信息琐碎,单独看并无大用,但若与靖王手中的其他情报相互印证,或许就能拼凑出某些动向的蛛丝马迹。
她传递得很有技巧,从不妄下论断,只陈述事实,且间隔不定,避免规律。这是一种谨慎的“验货”,证明自己这个信息源的存在与价值。
靖王那边,起初并无回音。沈清辞也不急,依旧按部就班地经营着自己的事情。她通过徐有福,将改良后的护肤品生意稍稍扩大了些范围,不再局限于货郎,也开始尝试接触一些小型胭脂铺代售,收益渐丰。同时,她利用系统空间和夜深人静的时间,不断试验新的配方,并开始着手整理母亲那些被王氏把持的嫁妆产业账目,寻找可乘之机。
夜风掠过揽月阁的窗棂时,沈清辞指尖正划过账册上一处模糊的墨迹,那是王氏多年前篡改账目留下的痕迹。她微微垂眸,睫毛在烛光下投出细碎的阴影,眼底没有半分焦躁,只有沉静的笃定——这些被掩盖的数字,终会成为她手中的利刃。
约莫过了半月,通过那条隐秘渠道,她收到了第一份来自靖王府的“回馈”。并非什么实质帮助,只是一张简单的字条,上面列出了几位近期与太子门下官员过从甚密、且家中有适龄女儿入选太子妃候选名单的官员名字。这看似是朝堂动向,但对沈清辞而言,却是一个重要的信号,靖王在向她展示他的情报能力,并暗示她可以关注这些人家后宅的动静,或许能发现些有趣的事情。
这更像是一种试探,看她能否理解并利用这类信息。
沈清辞心领神会。她开始有意识地让林嬷嬷在与各府下人的接触中,留意这几家后宅的传言轶事。那些嚼舌根的婆子们总爱聚在角门廊下,说着东家长西家短,谁也没留意,林嬷嬷手中的菜篮里,悄悄藏着一支记录的炭笔。不久后,沈清辞便“无意中”得知了其中一位官员的夫人,曾向王氏打听过一种罕见的、据说能使人肌肤胜雪的南洋珍珠粉。她将此信息,连同王氏当时略显古怪的反应,一并传递了出去。
她不知道这条信息具体有何用处,但这是一种姿态,表明她理解并愿意配合这种“信息交换”。就像两个对弈的人,她先落下一颗试探的棋子,静等对方的回应。
又过了些时日,她名下一处位于京郊、收益一直不佳的小田庄,在更换庄头时遇到了点麻烦,原庄头是王氏的人,百般刁难。那庄头仗着有王氏撑腰,竟在田埂上撒泼打滚,说什么“没有夫人的话,谁也别想动我”,气得前来传信的庄丁直跺脚。沈清辞正思索对策,没过两天,那原庄头竟因被查出多年前的一桩侵占官田旧案,被衙门直接带走了,事情顺利解决。
衙差上门时,原庄头还在院子里喝着小酒,听到罪名的瞬间,酒杯“哐当”一声摔在地上,脸色惨白如纸。这手法干净利落,找不到任何与靖王府相关的痕迹,但沈清辞知道,这绝非巧合。
这便是他提供的“不着痕迹的便利”。
一来一往间,一种微妙而脆弱的默契在两人之间形成。没有盟约,没有誓言,甚至没有再见过面,但一条无形的纽带已然建立。她知道他在观察她,评估她;他也知道她在谨慎地展现自己的价值,寻求庇护与合作。这种默契像薄冰下的流水,悄无声息,却暗藏力量。
这种若隐若现的“背景”,让沈清辞在处理相府内部事务时,底气足了许多。以往面对王氏的敲打,她总是低头隐忍,指甲掐进掌心也不言语;如今再遇王氏刁难,她会微微抬眸,语气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让王氏心里发怵。面对沈清柔阴阳怪气的挑衅,她不再沉默,偶尔一句反击,便能让沈清柔憋得满脸通红。她的从容不迫,让人摸不清深浅。王氏虽恨得牙痒痒,却因摸不透她与靖王府究竟到了何种程度,一时也不敢再如从前那般肆无忌惮。
夜色渐浓,沈清辞独立于揽月阁的庭院中。晚风拂过,带着初夏花草的清新气息,石榴花的甜香混着青草的微涩,萦绕在鼻尖。她抬手拂去落在肩头的一片花瓣,抬头望向皇城的方向,靖王府便在那片巍峨的殿宇群落边缘,隐在沉沉夜色里,像一头蛰伏的猛兽。
风险依旧存在,靖王萧绝依旧是那头难以驾驭的猛虎,与他合作无异于与虎谋皮。她甚至能想象到,若自己稍有不慎,便会被这头猛虎吞噬,连尸骨都不剩。
但,感受着怀中那枚代表与靖王府联络的、看似普通的竹制令牌的冰凉触感,想到那田庄顺利解决的麻烦,以及王氏近来那敢怒不敢言的眼神,沈清辞的心底,渐渐升起一丝暖意。那暖意不是来自旁人的施舍,而是源于自己亲手为命运撬开的缝隙。
沈清辞的唇角,缓缓勾起一抹清冷而笃定的弧度。月光洒在她的脸上,映出眼底的光芒,那是不再迷茫的坚定,是挣脱束缚的渴望。
她知道,这步看似凶险的棋,她走对了。尽管前路依旧布满荆棘,每一步都可能踏错,每一次呼吸都可能引来危机,但至少,她不再是孤身一人在这黑暗的泥沼中挣扎。她终于,为自己撬开了一丝缝隙,窥见了借力打力、破局而出的可能。
盟友初立,根基虽浅,却已是黑暗中点亮的第一簇微光。这微光或许微弱,却足以照亮她脚下的路,让她在这深宅大院的纷争里,多了一份前行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