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军区第一综合研究所附属实验农场,位于一个受保护的山谷中。
在这里,林澈将“织灵者”传承中关于生命能量引导和基因优化的深奥知识,与末世环境下有限的资源相结合,经过无数次失败和调整,终于成功培育出了第一代“曙光一号”高产玉米。
这一天,是首次大规模采收测产的日子。
不仅是研究所的专家,连南方军区的高层,以及特意从“晨曦”安全区赶来的老魏、钟工、王嫂等代表,都聚集在了这片被金灿灿玉米穗覆盖的田埂边。
李德福,曾是研究所附近的老农民,末世后因经验丰富被聘为农业顾问。
他一开始对林澈这个“城里来的娃娃”搞的什么“能量育种”嗤之以鼻。
此刻,他蹲在田埂上,粗糙得像树皮的手颤抖着抚摸着一株比他还高的玉米秆,那上面结着三个硕大饱满、颗粒金黄的玉米棒。
“这……这咋可能……”李德福声音沙哑,混浊的老眼里满是难以置信
“俺种了一辈子地,就没见过一株杆上结三个棒子还这么实的这棒子,抵得上以前两三个娃娃……不,林教授,您这是……神仙手段啊!”
他抬起头,看向林澈的目光里充满了敬畏,之前的轻视荡然无存。
王嫂紧紧拉着丫丫的手,看着眼前这片金色的海洋,眼泪无声地滑落。
她想起了在“晨曦”最初的日子,丫丫因为营养不良而蜡黄的小脸,想起了那些只能喝清可见底粥水的日子。
“丫丫,你看,你看这些玉米……”王嫂哽咽着对女儿说,“以后……以后咱们再也不用饿肚子了,再也不用担心你半夜饿醒了……”
丫丫似懂非懂,但被母亲的情绪感染,也用力点头,小手紧紧攥着母亲的衣角,大眼睛好奇地望着那金黄的玉米。
负责现场警戒的一队士兵,身姿笔挺,但眼神却不由自主地被这片丰收景象吸引。
队长,一个脸上带着疤痕的硬汉,看着那沉甸甸的玉米穗,喉结不自觉地滚动了一下。
他想起在野外执行任务时,战友们因为补给不足,啃着硬如石头的压缩饼干,甚至不得不食用确认无毒的变异植物根茎的日子。
他猛地立正,朝着林澈和研究团队的方向,敬了一个标准的、充满敬意的军礼。
这不仅仅是对科研人员的尊敬,更是对“活下去”这一最基本、最珍贵希望的致敬。
一位跟着研究所家属队伍前来观看的大妈,挤到前面,用手掂量着一个剥开部分外衣的玉米棒,啧啧称奇:
“哎呦喂!瞧瞧这米粒,多饱满!金灿灿的!这要是磨成面,蒸出来的窝头得多香啊!林教授,这玉米好种不?咱老百姓自己能种吗?”
得到林澈肯定的答复,并听说种子会优先供应各安全区后,大妈脸上笑开了花,连连拍手:
“太好了!这可真是救了命了!”
就在这时,几辆军车驶来,南方军区副司令员,一位不怒自威、肩扛将星的老将军——
秦振华在陈明远博士等人的陪同下,大步流星地走了过来。
他没有理会众人的敬礼,直接走到了田埂边,弯腰拿起一穗“曙光一号”玉米。
老将军的手很稳,但仔细看,指尖有微微的颤抖。
他掂了掂分量,又仔细看着那紧密排列、金黄耀眼的玉米粒,良久没有说话。周围的空气仿佛都凝固了。
突然,他猛地抬起头,目光如电般射向林澈,声音因为极力压抑着激动而显得有些沙哑,却如同洪钟般在现场每个人耳边响起:
“林澈同志”
他上前一步,用力握住林澈的手,那力量大得让林澈微微蹙眉,但老将军浑然不觉。
“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
秦将军的声音陡然拔高,带着一种近乎宣泄的狂喜和如释重负
“这不仅仅是粮食!这是士气!是军心!是稳定!是我们在这片废土上站稳脚跟,活下去,甚至打回去的基石”
他挥舞着手中的玉米棒,对着所有在场的人,也像是对着无形的命运宣告:
“我们缺粮,士兵们饿着肚子去巡逻、去战斗!我们缺粮,安全区里人心惶惶,为了半块发霉的饼子就能拔刀相向!我们缺粮,多少重建计划、科研项目因为后勤跟不上而搁浅!”
“现在!”
他将玉米棒高高举起,金黄的穗子在阳光下熠生生辉
“有了这个!我们就能填饱肚子,稳住后方,让我们的战士没有后顾之忧!让我们的科学家有力气去研究更厉害的武器和技术!让我们的孩子能健康长大!”
老将军的眼圈微微发红,他再次看向林澈,语气无比郑重,甚至带上了几分恳切:
“林澈同志,我代表军区,代表所有靠配给活下来的人,谢谢你!你这一个玉米,抵得上千军万马!”
他转向身边的秘书,斩钉截铁地命令:
“立刻将‘曙光一号’列为最高优先推广项目!集中一切资源,全力支持林澈同志的研究和种子扩繁!我要在明年,在南方军区所有安全区的土地上,看到这片金色!”
金色的玉米田里,欢呼声再次响起,比以往任何一次都要热烈和持久。
林澈站在人群中,看着激动的人们,看着身边林莫鼓励的眼神,感受着手中那沉甸甸的玉米带来的实实在在的重量,心中充满了平静的喜悦。
他知道,这只是一个开始。
但这一点金黄的希望,已经如同燎原的星火,点燃了这片死寂废土上,最宝贵的东西——活下去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