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小花的履历很漂亮。
姜蕴宁翻阅着陈小花的资料,注意到其中多次提到她的跨学科跨领域能力强。
看完资料后,她并没有马上说话,而是略微思考了之后,才抬起头,眉头微蹙,“何所,从资料上来看,陈小花的能力确实很强。但以这份资料展示的情况来看,我不太明白,她为什么会选择加入我的项目团队。她应该是非常清楚自己的科研路径,按理说,她有更多选择空间。”
何国良笑了笑,说:“这个我倒是能解释一二。我在见完陈小花之后,专门查了一下她更详细的资料。里面提到两件对她影响很大的事情。”
姜蕴宁看着他,点了点头,示意继续。
何国良开口说道:“一件是她七岁时,本该上学,但是因为家里经济困难没去。多亏了你的资助,她才有机会上学读书。另一件是十六岁时,她被家里逼着结婚换彩礼,而你的额外资助提高了金额。因为除了保障基本生活和学习资助,你还专门设立了一项奖励资助,针对学习能力强、品行过关的学生。这两件事,对她的人生影响非常大。”
看到姜蕴宁的表情依旧有些茫然,何国良忍不住笑道:“这都是你自己设置的资助方案,你竟然一点印象都没有了吗?”
姜蕴宁摇了摇头,语气平淡:“那么多资金安排,我哪有时间一一核查。姜氏集团的股权分红和奖励资助都交由专门的经理人管理,我每年只是大致过目文件而已。具体方案和执行,都由经理人根据实际情况处理。”
姜蕴宁的做事风格很明显——钱给你,事给你,只要能让资助真正落到需要的人手中,其余的她几乎不会过问。
何国良沉默片刻,心里明白,姜蕴宁事务繁忙,确实不太可能亲自操办这些大额资助。
他思考了一会儿后,试探地开口:“那你现在的想法是什么?”
姜蕴宁轻轻摇了摇头,语气平稳而坚定——
“我拒绝接收她进入破空二号这个项目。陈小花的研究方向已经很明确,她主攻的是高空与大气层边界环境下的燃烧与热防护问题,擅长高效燃烧控制、材料热防护以及系统自适应算法的研究。这些方向更偏向航空与综合飞行控制领域。”
她停顿了一下,翻了翻资料页,目光在几份实验报告上停留片刻。
“她的建模分析能力很强,数据敏感度高,算法思维也很突出。她更擅长让系统在复杂环境下自我调节与修正,而不是像我们这样去解决极限推力与能量密度的问题。”
姜蕴宁合上文件,说道:
“顾远舟那边的‘逐光计划’深空项目,正在招募具备系统适应性和跨域建模能力的科研人员。她的特长在那里能发挥得更充分,也更有意义。”
何国良迟疑了一下,话音微顿,“可是……”她是追着你来的。
话还没说完,就被姜蕴宁轻声打断了。
“何所,”她的语气平稳,却不容置疑,“我知道你非常爱惜人才。心里也很明白她为什么想来这个项目。”
她顿了顿,眼神略有些柔和,“你告诉她,不用想着回报我。她只要过好自己的人生,发挥出她的价值,那些钱,才算真正有了意义。”
说到这里,姜蕴宁稍微顿了一下,又补充道:
“如果陈小花愿意的话,西北基地那边我会联系顾老师,请他单独为她安排一次综合考核。只要通过,就让她加入‘逐光计划’。我们总有机会见面——那时,是以同事的身份,并肩作战。”
陈小花接到电话时,心里有些失落。
“谢谢您,何所长。”她努力让自己的语气保持平稳,却仍压不住心底那一丝蔓延上来的沮丧。
电话那头,何国良似乎听出了她情绪中的落差,语气带着几分宽慰地笑道:
“姜蕴宁让我转告你,她推荐你去参加顾远舟教授的‘逐光计划’深空项目。只要通过考核,以后总有机会一起工作。”
陈小花愣了几秒,随即眼神亮了起来,心跳也微微加快。
她太清楚——那可不是一个普通的项目。
她目前所在的研究课题刚刚结题,还未决定下一步去向。而“逐光计划”作为国家级深空探测工程,一直处于严格的保密阶段。即便在西北航天基地内部,真正了解其核心方向与技术路线的人,也屈指可数。
但——
如果何国良所长亲口提到“只要通过考核,以后总有机会一起工作。”……
那是不是意味着,破空二号,已经被正式确定为“逐光计划”的主推进系统?
她怔怔地站在原地,心头的失落感瞬间被冲散。
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几乎压抑不住的期待与激动。
“何所长,谢谢您!我想参加,我想考核!”
电话那头,陈小花的声音带着明显的颤抖与激动。
何国良听着,忍不住失笑,轻轻摇了摇头。
——还是个孩子。
情绪来得快,去得也快。
“行,”他说,“过两天我会通知你具体安排。好好准备,姜工很看好你。”
挂断电话后,何国良沉默了片刻,目光落在窗外灰蓝色的天际。
他之所以愿意耐心听完陈小花的每一个字,也愿意为她争取一个机会,并不仅仅因为她优秀。
大概率因为他也是大山里走出来的孩子。
知道这一切有多不容易。
那种在泥土里仰望天空,拼尽全力只为了一点光的感觉。
顾远舟接到姜蕴宁的电话时,几乎没怎么犹豫就答应了。
姜蕴宁一向不求人,更不会随便替别人开口。
如今她主动来电,还是为了给自己推荐人才。
顾远舟不禁感慨,“姜蕴宁,你上辈子刨了我家祖坟了吧,不然这辈子帮我这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