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来到发射日的清晨,发射场地上静谧而庄重。
发射指挥中心内弥漫着紧张的气息。所有系统接口、线路和设备已经经过反复检查确认,无一遗漏。
核心人员依旧坚守在控制室内,紧盯屏幕和仪表,随时准备应对任何突发情况;其余科研人员则移步到观测室,透过大窗注视着发射台上的运载火箭,静静等待发射倒计时开始。
空气中既有期待,也有一丝无法掩饰的紧张。
所有人都深知,这颗撞击器的使命意味着一去不返——一旦它穿越大气、进入太空轨道,撞击小行星后,它将永远消失在宇宙之中。
没有返回的可能,也没有回头的余地。
姜蕴宁站在控制室内,手指轻触操作台,心中默默确认最后的参数。
透过窗外,她看见运载火箭稳稳矗立在发射台上,金属机身在晨光中闪着冷光,仿佛静静等待着命令。
忽然,她脑海中浮现起前世的一些片段——
那时的夜色很深,风里有火光。
“此去路途遥远,没有归期。”
“勿念,勿等。”
“那边到处在抓我们的人,不要去。”
“这消息,必须有人去送。”
“如果回不来怎么办?”
“——替我活下去。”
……
那些声音仿佛隔着时空回荡而来,低沉、坚定,却也带着有去无回的决绝。
姜蕴宁轻轻吸了口气,将心神收拢,目光再次落回屏幕,心底涌起的复杂情绪与使命感交织在一起。
时间一分一秒地走过。
随着倒计时声响起,指挥大厅内,屏幕上的倒计时数字闪烁不休。
“点火准备,五、四、三、二、一——”
主推进发动机瞬间点燃,巨大的推力让火箭在屏幕上缓缓离开发射架,火焰冲天,振动透过地板传来。轰鸣声慢慢在大厅内回荡,“盘古锤一号”撞击器和“天目一号”观测器随之脱离发射台,冲向天空。
当它划过天空,渐渐与基地的视线分离时,所有科研人员屏息凝神,目光紧盯着遥测数据和飞行轨迹。
每个人都明白,这颗撞击器已踏上了一条无法回头的征途。
随着火箭脱离地球大气层,进入预定的深空转移轨道,撞击器与观测器沿轨道稳步加速。
此时,它们依旧保持组合飞行,犹如同乘一艘火箭的旅客,奔赴同一个目标。
由于飞行方向与小行星相向,相对速度极高,预计将在两周内抵达目标区域,与目标“Y-0103”小行星相遇。
接下来的时间,地面团队所能做的,唯有等待——那场跨越数百万公里的会合正在逼近,火箭、观测器与小行星的命运轨迹,正于深空中逐渐汇合。
当火箭顺利进入预定的深空转移轨道时,指挥大厅内一片寂静,随后才传来几声轻微的呼气声——所有人都不约而同地松了一口气。发射阶段最关键的一步顺利完成,这意味着一切都有了一个稳妥的开端。
“接下来,好好等着吧。”
孙俊凯靠在座椅上,揉了揉肩膀,压低声音对苏修远说。
苏修远点点头,目光仍停留在屏幕上那条延伸向深空的轨迹线上,轻声应道:“是啊,后面,就看它们的了。”
“今天去吃点好的庆祝一下?”何景澄从另一排探过头来,笑着提议。
江琳立刻接话:“庆祝?你确定?西北基地的食堂我都能背下菜单了。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都吃腻了,还能整出啥新花样?”
“那也比泡面强点吧。”何景澄耸耸肩,“心情不一样,吃进嘴的感觉也不一样。”
孙俊凯打了个呵欠,靠回椅背,懒洋洋地说:“随便吃点就行,今天主要是补觉。这几天神经绷得太紧了。”
控制室内的灯光仍明亮如昼,数据流在屏幕上闪烁。
前方,姜蕴宁与各系统负责人正站在主控台前,低声讨论着飞行器的姿态和遥测信号。
虽然火箭已顺利进入预定轨道,但没人敢完全放松——任务还没结束,真正的考验才刚开始。
十二天之后,阶段性状态分析会在控制中心召开。
墙上的大屏幕上滚动着最新遥测曲线。
遥测组首先汇报飞行器姿态与轨道数据,轨迹偏差在预期误差范围内;推进系统组紧随其后,确认阀门开关正常、燃料压力稳定。
梁志远合上文件,沉声总结:“目前飞行状态良好,预计四十八小时后可进入预定分离窗口。”屏幕上,深空中的那一点信号仍在闪烁,那代表着盘古锤一号一切正常。
随着飞行器逐渐逼近“Y-0103”小行星,控制中心的气氛愈发紧张。
四十八小时后,装载着“盘古锤一号”撞击器与“天目一号”观测器的运载火箭,沿预定轨道稳步前进,最终精准抵达小行星附近。
到达目标“Y-0103”小行星附近后,任务进入分离阶段。
根据任务计划,“天目一号”观测器将率先与主火箭分离,它缓缓进入小行星的近距轨道,开始全面近距侦察:绘制地形、测定自转与表面力学参数、反复核验轨道要素……每一条数据都被高速传回撞击器控制台,为最终撞击提供最精准的参考。
与此同时,科学团队根据“天目一号”观测器传回的最新数据,仔细比对小行星的轨道和自转参数,不断微调撞击窗口与入射角度。
姜蕴宁和团队时刻监控撞击器推进系统的状态,确保姿态微调指令随时可用。
随后,盘古锤一号撞击器进行最后的分离与轨道微调。
控制室内,姜蕴宁与团队屏息凝神,目光紧盯参数曲线。推进器轻微点火,姿态调整指令精准执行,撞击器在精密修正下沿预定路径稳定前行,准备迎接最后的撞击任务。
终于,撞击窗口到来。
盘古锤一号沿着修正过的入射线冲向目标。
而此时,天目一号稳居安全距离,持续监测撞击瞬间的数据,并将必要信息实时回传,为撞击器的最后微调提供保障,同时完整记录撞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