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夏·闽都长乐县·农历七月廿七午后)
叮铃铃——一阵清脆的自行车铃声打破了林家村午后的宁静。林凛正趴在堂屋的八仙桌上打盹,迷迷糊糊地睁开眼,看见爷爷林敬波蹬着他那辆牌自行车进了院门。车后座上捆着个鼓鼓囊囊的布袋子。
依公!林凛一个鲤鱼打挺跳起来,您这是从镇里淘到啥好东西啦?
爷爷林敬波神秘兮兮地眨眨眼,那双戴着老花镜的眼睛笑得眯成一条缝:嘿嘿,今儿个在镇里旧书摊,淘着本老物件!他边说边解布袋子,你们猜猜是啥?
林漺蹦蹦跳跳地跑过来,好奇的往布袋子里探:是糖果吗?是连环画吗?
都不是!爷爷故弄玄虚地晃了晃布袋子,是几本记录潮汐密码的古籍!
潮汐密码?林凛挠挠头,就是海蚀洞里那些会动的刻痕?
聪明!爷爷从布袋里小心翼翼地捧出一本泛黄的小册子,封皮上用毛笔写着潮汐歌诀四个大字,你太爷爷当年就是靠着这本册子,才成功种植好松树林,让松树林根系形成脉络和火山神施法引来药泉的!
依爸!爸爸林丕和推了推镜片上老擦拭不干净画图纸的铅笔灰的眼镜,这歌诀里是不是藏着药泉灵气的秘密?
那可不!爷爷翻开册子,里面密密麻麻写满了闽都方言的押韵歌谣,你们听这一句——初一十五潮满时,药泉灵气最盛时;初七二十三潮落日,根脉休憩莫惊之
二叔林丕伟不知啥时候窜了进来,手里还拎着个油纸包,这不就是教咱啥时候去药泉挑水最划算嘛!
丕伟!奶奶郑美娇从厨房探出头,手里还攥着把葱,你咋又跑来凑热闹?没瞧见依爸在说正事儿呢!
奶奶放下葱,这潮汐歌诀可是咱林家的传家宝,能随便当买卖经念嘛!
林敬波清了清嗓子,用闽都方言念起了歌诀:潮水涨落有定时,药泉灵气随波驰;松林根脉通四海,守护传承莫迟疑。
义公,表弟潘煋疑惑的问他外公,这歌诀里的松林根脉通四海,是不是说根脉能延伸到很远的地方?
没错!爷爷捋着山羊胡,就像你们太爷爷当年跟着商船走南闯北,发现咱这药泉的灵气。与火山神签订协议,玉佩为凭,祂施法从南洋火山口引来的地热能量,利用松树林根脉巩固药泉灵气。
林漺瞪大了眼睛,那这根脉岂不是像条超级长的吸管,把远方的能量都吸过来啦?
哈哈!爷爷笑得山羊胡直抖,你这比喻倒挺贴切!
哎哟喂!二叔林丕伟突然插嘴,那照这么说,咱要是把根脉砍断,是不是就能......
丕伟!爷爷一拐杖砸在地板上,吓得二叔一哆嗦,你又想啥歪门邪道呢!
我、我就是好奇嘛!二叔挠挠头,没别的意思!
奶奶从厨房端出一盘刚蒸好的海蛎饼,好奇心害死猫!赶紧洗手吃饼,别在这儿捣乱!
吃过海蛎饼,爷爷把我们一群小萝卜头叫到院子里的大榕树下。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来,像给每个人镀了层金边。
来,咱们一起念潮汐歌诀!爷爷坐在藤椅上,慢悠悠地摇着蒲扇,初一十五潮满时,药泉灵气最盛时......
初一十五潮满时,药泉灵气最盛时!林凛跟着念,林岽的声音奶声奶气的,表弟潘煋的普通话带着闽都腔调,林漺也念得特别认真。
嘿嘿......爷爷笑得眼睛眯成条缝,对喽!你们学会以后要永远记着把这这歌诀传给后代!不要断了传承,知道了吗?
在场的几个林家子孙点点头:“知道了,依公!”“晓得了!义公”
这时,林敬熙族公扛着锄头路过林凛家的二进院门口,听见孩子们的诵读声,乐呵呵地插嘴:依波哥啊,又在教孩子们念古(故事)啦?
对吖!爷爷热情地招呼,教孩子们背诵口诀呢!
林敬熙族公放下锄头,偎厝虚鬼节妮央哦(方言谐音意思:我家那几个孩子)也该学学!明揽让偎厝依个嫩来你厝的妮央哦皆念!(方言谐音意思:明天让我家的孩子们来跟你们家的孩子们一起读)
欢迎欢迎”奶奶从屋里探出头,手里还拿着刚摘的龙眼,来来来,依熙叔吃几个龙眼甜甜嘴哈!
“凯K(二声)了(客气了)!依波嫂。”林敬熙赶紧摆摆手扛起锄头往后山药泉方向走去。
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洒在林家二进院的青石板上。一群人围坐在八仙桌旁,林敬波翻着那本潮汐歌诀,给在家的大大小小几个人讲他们太爷爷当年的故事——
那时候啊,爷爷眯着眼睛回忆,你太爷爷跟着商船跑南洋,半道上遇到风暴,船差点翻了。等船靠岸,他发现当地人用一种特殊的草药治病,那草药就长在火山口附近的松林里......
孩子们听得入迷,那后来呢?
后来啊,爷爷继续讲,你太爷爷就跟着当地人上山,发现松林根脉的灵气。但是当地人不懂这些,他们只知道这里的药草治病比较灵验。再后来,他就用这个发现,治好了村里不少人的病......
海风轻轻吹过松林,带着潮水的咸腥味,也带着龙眼树的清香。夕阳的余晖里,爷爷的身影显得那么高大,那么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