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内瓦世卫组织会议厅里,日本代表山本一郎扶了扶金丝眼镜,把话筒敲得响:辰力疗法缺乏科学依据,属于民间巫术!不应纳入国际防疫体系!
台下顿时议论纷纷,几个欧洲代表交头接耳。林凛坐在中国代表团席位上,手心微微出汗——她没想到第一次出国就要面对这样的场面。
请允许我展示证据。林凛站起来时,裙子不小心勾住椅腿,差点摔个踉跄。会场响起几声轻笑,但她很快稳住身形,掏出那个用收音机改装的视频连接器。
现在实时连线泰国玉佛寺。她按下按钮时心里直打鼓——这玩意儿今早还被小海拆开修理过!
屏幕闪烁几下,突然出现令人震撼的画面:康复的患者们正在寺庙庭院里跳防疫舞,领舞的正是扎着羊角辫的林漺!
叉腰扭胯——萨瓦迪卡!林漺清脆的童声透过扬声器传遍会场,抬手转身——病毒退散!
更妙的是,画面里突然闯入几只泰国大象,它们居然跟着节奏甩动长鼻子!原来象夫用辰力药草给大象治病,动物们也学会了舞蹈动作!
这、这是马戏团表演吗?山本一郎气得脸发青。
这时镜头对准一位刚康复的老奶奶。她突然用泰语激动地说:中国神医救了我的命!翻译器同步传译时,会场响起第一波掌声。
但真正的杀手锏来自林岽。五岁的小家伙抱着笔记本电脑爬上演讲台,因为个子太矮,只露出两只大眼睛在讲台上方眨巴。
这是疫情预测模型。他奶声奶气地说,小手在键盘上一敲。
大屏幕上瞬间出现复杂的曲线图。最神奇的是代表实际疫情的红线,与林岽三天前预测的蓝线几乎完全重合!拐点时间误差只有1小时53分钟!
买糕的!美国代表史密斯脱口而出,这孩子预测得比我们的超级计算机还准!
世卫总干事布伦特先生激动地离开主席台,蹲下来平视林岽:孩子,你是怎么算出来的?
林岽掏出一把彩色树枝:用这个呀!辰力波动会改变树枝的弯曲度...
全场哗然!记者们的闪光灯亮成一片,山本一郎偷偷把准备好的抗议稿塞回了公文包。
会议休息时,法国代表凑过来讨教:能不能卖给我们一套辰力预测系统?
不卖,郑珍珠二婶不知从哪里冒出来,但可以技术合作!我们要占51%股权!
当晚,欧洲电视台反复播放两个画面:泰国大象跳防疫舞的滑稽场景,和林岽在主席台上露出的那双大眼睛。字幕标题是:东方智慧,世界奇迹。
从日内瓦回国不到一周,三辆黑色凯迪拉克就一声停在了辰医堂门口。美国环球制药的副总裁约翰逊,夹着个鳄鱼皮公文包,一下车就露出八颗牙的标准微笑。
林先生!他与林丕和握手时故意用力,我们对辰力技术非常感兴趣!
林丕和刚接过烫金名片,郑珍珠二婶就举着锅铲从厨房冲出来:干啥干啥?黄鼠狼给鸡拜年呐?
谈判桌支在院子里的大槐树下。约翰逊的助手摊开厚厚一叠英文合同,条款密密麻麻像蚂蚁搬家。
这是双赢合作!约翰逊推过合同,贵方提供技术,我方负责市场推广。
郑珍珠二婶一把抢过合同,虽然看不懂英文,但指着数字直嚷嚷:5%专利费是啥意思?当我们要饭的啊?
林凛悄悄用辰力扫描合同,发现技术转让字样下藏着猫腻——美方竟想一次性买断所有专利权!
约翰逊先生,林丕和慢悠悠泡着功夫茶,辰力就像这茶树的根,只能合作,不能移植。
第二轮谈判更精彩。美方带来改良版合同,把专利费提高到10%。但郑珍珠火眼金睛发现个小括号:(仅限北美地区)?想得美!俺们的技术要卖到全世界!
最绝的是第三回合。约翰逊使出杀手锏:我们可以预付一百万美金!
全家人倒吸凉气时,二婶掰着指头算:一百万?我家辰力救条命都不止这个数!
关键时刻,林岽抱着算盘跑来:二婶!按他们药价算,辰力一年值三千万!
小表妹潘臻更逗,她给约翰逊泡了杯辰力茶。老美喝完竟主动坦白:其实...我们还想买断草药配方...
签约仪式在县招待所举行。约翰逊准备签字的金笔突然被林漺不小心碰倒的果汁泡了个透湿。
哎呀!林漺眨着无辜的大眼睛,手滑了!
合同上那句美方享有二次开发权的字迹,在橙汁浸润下化成一团黄渍。
最终签订的协议规定:
每销售一份辰力产品,支付15%全球专利费;
核心技术代码留存中国;
美方每季度接受辰力技术审计。
约翰逊签完字擦着汗说:你们是我见过最难缠的谈判对手...
难缠?郑珍珠二婶把锅铲往腰上一别,我这是帮你们积德!拿黑心钱要遭雷劈的!
等凯迪拉克开远后,小海从美方留下的里拆出三个窃听器。全家相视一笑——这些玩意儿,正好给阿白的鹅窝当报警器!
国际专利费到账的第二天,林家村就变成了热闹的大工地。林丕邺设计的辰力灌溉系统最先动工——当清澈的河水通过辰力净化渠流进稻田时,稻穗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变得金黄饱满。
奇迹啊!老农民陈大伯捧着沉甸甸的稻穗,手都在发抖,一株稻穗结的米够我们家吃三天!
潘臻的除虫技术更让果农们欣喜若狂。她在果园四周种上特制的辰力驱虫草,果子成熟时竟连一个虫眼都没有。最神奇的是,这些果子在辰力场中自然保鲜,摘下来半个月还水灵灵的。
但最让人啧啧称奇的,还要数村口的辰力垃圾站。小海设计的这个变废为宝站,能把烂菜叶变成肥料,塑料瓶重生成花盆。连阿白都混了个环保站长的职务——大白鹅每天领着鹅群巡逻,见着乱扔垃圾的就嘎嘎叫,非得让人捡起来分类不可。
这天清晨,三辆中巴车缓缓驶入林家村。台湾农业代表团的成员们刚下车,就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
金灿灿的稻田里,辰力灌溉系统正自动调节水量;
果树上挂着的果子,个个饱满得像工艺品;
最绝的是垃圾站旁立着的电子牌,实时显示着今日转化垃圾:158公斤,生成肥料:120公斤。
代表团团长林先生激动地搓着手:这技术...能引进台湾吗?我们阿里山的茶田太需要了!
都是中国人,当然可以!林丕和笑着铺开合作方案,我们准备在闽台农业试验区率先推广。
签约仪式就在稻田旁举行。台湾同胞尝了用辰力水稻做的饭团后,连连赞叹:有小时候外婆家的味道!
突然,代表团里一位老人颤巍巍地走向林敬波爷爷:您...您可是闽东林氏第二十一代?
原来这位台胞竟是林家失散多年的族亲!两位老人执手相看泪眼,围观的乡亲们无不动容。
辰力技术还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副作用。村里留守妇女组建的辰力刺绣班,绣品带着淡淡辰光,在国际手工艺品展上被一抢而空。老人们开的辰力养生堂,连外国游客都慕名来体验。
夕阳西下,林敬波爷爷望着炊烟袅袅的村庄,对身旁的孙辈们说:记住,让土地变好,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才是辰力最大的价值。
夜幕降临时,辰力路灯次第亮起。灯光下,村民们自发聚集在村广场,讨论着如何用专利收入建学校、修医院。阿白昂首挺胸在人群中踱步,脖子上的环保站长工作牌在月光下闪闪发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