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才过没几日,林家村头的桂花还残留着些许余香,海风一吹,甜丝丝地往人鼻子里钻。
林凛正像个小尾巴似的,跟在她依嫲郑美娇后头,在祖祠旁老宅的院子里晒南瓜籽。这些可不是普通的南瓜籽,颗颗饱满,在日头下泛着一种极细微的、几乎看不见的莹莹光泽——这是前些日子从天上,从那个“辰力舱”里收获的“星际种子”结出的头一茬南瓜留下的。
“依凛啊!细心些,这些籽金贵着嘞,”依嫲用闽都方言慢声细气地叮嘱,手里的小笸箩筛得仔细,“你依爸讲,这些籽儿听过星星唱歌,沾过辰力的仙气,明年种下去,不知能长出什么稀奇物事来。”
林凛点点头,小手也学着依嫲的样子,拨拉着笸箩里的瓜籽。她芯子里那个成熟的灵魂清楚,这些种子蕴含的意义,远非“稀奇”二字所能概括。这是中国航天员在融合了中医“地气”理论和现代工程学的“辰力太空舱”里,成功对抗失重环境后,结出的第一批“果实”,是“星际摇篮”计划迈出的实实在在一步。
就在这时,一阵清脆的自行车铃声由远及近,邮递员林旺堂叔人还没到门口,他那带着闽都腔口音的普通话就先飘了进来:“敬波叔!敬波叔!国际包裹!美国来的!厚厚的信封哟!”
堂屋里,正和堂叔公林敬魁品茶讨论“辰力与人体经络共鸣可能性”的林敬波,闻声放下茶杯,稳步走出。堂叔公林敬魁也好奇地跟了出来,推了推眼镜:“美国来的?莫不是那个NASA的史密斯教授又有什么新花样?”
打开那个印着NASA标志的大信封,里面先掉出来一张彩色照片。照片上,国际空间站里,中国宇航员老王和几位不同肤色的宇航员并肩飘着,人人脸上都洋溢着笑容,背景是那个如今名声在外的“辰力健身角”。
更惹眼的是,他们手里都捧着金灿灿的葵花盘,正嗑着瓜子儿呢!照片背面有一行歪歪扭扭的中文:“感谢地球林家!辰力葵花籽,太空最佳零嘴!——老王及国际友人们敬上”。
随信还有史密斯教授亲笔写的信,字里行间充满了惊叹和……一丝不易察觉的酸意。
信里说,辰力舱不仅彻底解决了宇航员肌肉萎缩和骨质流失的难题,舱内种植的向日葵更是长势惊人,花盘堪比脸盆,金黄花瓣在失重环境下依然保持着向光性(虽然太空无绝对方向),成了空间站一景。
更让美国专家团队“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宇航员们只是正常食用这些葵花籽,配合林漺创编的那套“活像太空广场舞”的“太空辰力操”,肌肉量和骨密度竟以惊人的速度恢复,老王甚至在最新体检中秀出了结实的肱二头肌。
史密斯教授最后委婉提出,希望能再次派代表团进行“更深入的学术交流”,并暗示愿意用他们最新培育的、据说能长到拳头大的“太空土豆种”作为交换。
“啧啧,黄鼠狼给鸡拜年,”堂叔公林敬魁瞄了一眼信,用方言调侃,“上次想来偷师,没学到位,弄出个宇航员跳操变陀螺的笑话,这回又惦记上咱们的辰力核心技术了。”
林敬波捋须微笑,眼神里透着睿智:“敬魁,话不能这么说。星辰大海是人类共同的事业,他们若诚心求教,交流互鉴也无不可。只是……”他顿了顿,声音沉稳,“这‘地气’乃我华夏根本,辰力运用之妙,存乎一心,非得其形便能仿其神。核心技术,好比咱家的祖传药方,那是底线。”
正说着,林丕和与三弟林丕邺也从外面回来了。林丕和手里拿着新画的图纸,是关于辰力舱小型化、适用于未来深空探测器的构想。林丕邺则一脸兴奋,他刚通过越洋电话和南洋的二表叔郑航通完话,了解了国际航天材料市场的一些最新动态。
“依爸,依叔,你们看,”林丕和把图纸铺在石桌上,话依旧不多,但眼中闪着光,“按这个思路,也许不久的将来,月球基地、火星前哨,都能用上我们的小型辰力生态圈。”
“二哥这想法好!”林丕邺接话,他的“社牛”属性在自家人面前展露无遗,“我刚跟依航通过电话,他说现在国际上对咱这辰力技术好奇得紧,特别是欧洲那边,听说咱的辰力能影响植物基因表达,长出的南瓜半夜会唱歌,好几个研究所都想派人来学习呢!”
“学习?怕是又想空手套白狼吧?”一个略显尖锐的女声插了进来。只见二婶郑珍珠拎着个时髦的小皮包,和二叔林丕伟一前一后走进院子。二婶今天显然是精心打扮过,脸上堆着笑,但话里话外透着精明,“依公,丕和哥,这回可不能再让他们白嫖了技术去!咱得谈谈条件,比如,让他们开放一些卫星通道资源,或者,用他们的航天发射名额换!”
二叔林丕伟在一旁有些尴尬,小声嘀咕:“珍珠,少说两句,这是国家大事……”
“什么国家大事?这技术难道没有咱林家的一份心血?”郑珍珠声音更高了,“要不是咱爸想出‘地气’这主意,要不是阿漺编那什么操,要不是咱家出人出力,能有今天?依我看,就该狠狠要个价!”
这时,刚把自己吊在房梁上找到新灵感、头发还有些蓬乱的林漺,像只灵巧的猫儿一样跳下来,笑嘻嘻地说:“二婶,您这生意经算得真精!不过啊~史密斯教授他们估计更想学我的‘太空辰力操’,下回他们来,我是不是该收点学费?按动作收费,云手算初级,揽雀尾算高级!”
她的话把大家都逗笑了,连一向严肃的林丕和嘴角都弯了弯。小姑林丕华和姑父潘秋彦也带着孩子们过来送新做的五金小零件,院子里顿时热闹起来。
依妈曹浮光端着刚出锅的芋头糕出来招呼大家:“都别站着了,边吃边聊。依珠(郑珍珠),你也尝尝,今年新芋头,粉得很。”
趁着大人们讨论得热烈,林凛悄悄拉过正在用树枝在地上乱画、嘴里模仿火箭发射声音的弟弟林岽,指着照片上那些外国宇航员,用只有两人能听到的声音说:“依岽,你看,这些蓝眼睛高鼻子的叔叔,也喜欢咱家的辰力呢!”
林岽抬起头,小脸上满是认真:“依姐,辰力是好东西,要分享。但不能白给,二婶说得对!”这小家伙,倒是把二婶的“精髓”听进去了一点。
林凛摸摸弟弟的头,心里感慨。上辈子,她困于方寸之家,为柴米油盐和一段失败的婚姻耗尽心力,何曾想过自家人能参与到这样波澜壮阔的事业中?重生回来,守护这份家的温暖,见证并参与这“星海辰缘”,或许就是她此生最大的意义。
最终,关于如何应对NASA再次交流请求的家庭会议,在林敬波“不卑不亢、互利共赢”的定调下有了眉目。可以交流,但必须在明确框架下进行,核心技术专利必须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交换条件要实实在在,确保国家利益不受损。
几天后,美国代表团再次来访。这次,史密斯教授学乖了,态度谦逊了不少。谈判桌上,林丕和负责技术层面的沟通,言辞精准,底线清晰;林丕邺发挥其社交特长,活跃气氛,巧妙周旋;连二婶郑珍珠也找到机会,用带着闽都口音的普通话,在讨论到物种交换时,硬是为国家多争取到了一批优质的小麦育种材料,理由是“你们那土豆再大,能有我们辰力小麦未来能在火星上开花结果金贵?”噎得史密斯教授只能讪笑。
而院子里,林漺则成了绝对的主角。她大大方方地演示“太空辰力操”,讲解每个动作如何调动气息、活动筋骨,模拟对抗失重的影响。她还特意把动作编得更加优美流畅,融入了更多传统导引术的韵味,看得美国专家们眼花缭乱,纷纷跟着比划,那场面,活脱脱一场跨越太平洋的“太空健身交流大会”。
送走客人后,夕阳西下,将林家小院染成暖金色。林敬波站在院中,望着开始冒出点点星辰的天空,对身边的儿孙们说:“瞧见没?咱这辰力,就像这星星之火。今天点亮的,不只是空间站里那几棵菜,未来,说不定真能燎遍整个星海。”
林岽兴奋地蹦起来:“依公!那我们以后是不是可以去月亮上种桂花树?去火星上放鹅?阿白肯定也喜欢,是不是?”
阿白神气的应:“嘎!”
一时间把全家都逗乐了。欢笑声飘出小院,融进闽都晚风,仿佛真的携着淡淡的辰光,悠悠地,飘向了遥远的星河。
而谁也不知道,此刻蹲在角落安静玩着星光南瓜籽的林凛,心中正默默盘算着,如何利用自己重生的优势,在弟弟那“火星放鹅”的童言稚语成为现实之前,为这个家,为这片土地,规避掉那些她曾知晓的、未来的风浪与暗礁。星海辰缘已启,脚下的路,还需一步步,走得踏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