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元宵节。林家村的夜晚,比往年都要亮堂。不仅家家户户挂着自制的或从镇上买来的花灯,连村口那棵老榕树的枝桠上,也挂满了村里娃娃们用红纸糊的简易灯笼,映得一片喜气洋洋。
但最亮堂、最热闹的地方,还得数林家祖祠旁的左侧二进院老宅。院子里,临时拉起了几盏大灯泡,照得如同白昼。堂屋的门大敞着,里面人头攒动,笑语喧哗。今天,不仅是团圆赏灯的日子,更是省“辰力技术联合课题组”在林家村的第一个阶段性成果展示日!
原来,过年这几天,林丕和与三弟林丕邺一天也没闲着,硬是靠着从潘秋彦五金店搜罗来的材料和有限的工具,加班加点,把第二代便携式辰力理疗仪的样机给鼓捣出来了!这台样机,比第一代那个用铁皮桶和咸菜坛子改装的“土设备”可精致多了,外壳用了轻便的铝合金,内部结构也更复杂合理,虽然还是透着点手工痕迹,但已经像模像样了。
消息不知怎么传到了省城,课题组那位原本对“土法上马”有些疑虑的生理学钱教授,竟然带着两个助手,风尘仆仆地赶在元宵节这天到了林家村,说是要“眼见为实”。
钱教授一到,也顾不上寒暄过节,直接就要看设备、看数据。当他看到那台闪烁着几个小指示灯、发出轻微嗡鸣声的二代样机时,眼镜片后的眼睛立刻瞪大了。他围着样机转了好几圈,又拿起林丕和那本画满数据、符号和简要说明的“实验记录本”,翻看得无比仔细。
“林工,这些数据……都是你们用这个设备测出来的?”钱教授的声音带着难以置信的激动,“在没有光谱分析仪、没有精密能量探测器的条件下?”
林丕和点点头,平静地指着仪器上的几个旋钮和表头:“我们根据现有条件,改进了测量方法。虽然精度可能比不上实验室的仪器,但趋势和基本规律是可靠的。”
这时,爷爷林敬波请来了几位经常接受辰力理疗、效果显着的老人。木匠林老歪声如洪钟地讲述自己腰疼怎么好的;堂婶婆高仁芳现场来了段清晰利索的闽剧唱腔,证明自己咳嗽的老根子去了大半;还有一位有老寒腿的叔公,直接脱了棉裤,在初春的凉风里蹬了几下腿,嚷嚷着“今年冬天腿没像往年那么针扎似的疼了!”
事实胜于雄辩。钱教授看着这些活生生的例子,听着他们质朴却有力的描述,再对比林丕和记录本上那些虽然简陋但逻辑清晰的数据图表,脸上的疑虑渐渐被惊叹和敬佩取代。
他紧紧握住林丕和的手,语气前所未有的诚恳:“林工,林老!我为我之前的保守和质疑向你们道歉!你们这是在有限的条件下,创造了奇迹啊!这不仅仅是技术上的突破,更是科学精神的体现!因陋就简,实事求是,了不起!真了不起!” 他转向助手,大声说,“快!详细记录!这些都是宝贵的一手资料!回去我们要用最先进的设备进行验证和深化!”
这一刻,来自正规科研体系的专家,与扎根于乡土实践的智慧,真正实现了握手言和。科学的严谨与民间的创造力,碰撞出了耀眼的火花。
大人们在堂屋里进行着严肃的学术交流,院子里的孩子们则有自己的节日。小林漺彻底成了孩子王。她把自己编的那套“太空辰力操”进行了“童趣化”改编,美其名曰“星辰舞”。她领着村里的一群小萝卜头,在挂满花灯的院子里,伴着收音机里播放的《采茶舞曲》,像模像样地比划着。动作稚嫩可爱,时而像小鸟展翅,时而像小树生长,还融入了她从哥哥姐姐们那里看来的辰力操的简单元素。
“手手举高高,摸摸星星!”林漺一边做示范,一边用稚嫩的童音喊着口号。孩子们学得嘻嘻哈哈,整个院子充满了无忧无虑的欢声笑语。来看热闹的堂叔公林敬魁校长看得直捋胡子,对身边的林敬波说:“敬波哥,我看依漺这孩子,有灵气!将来没准能成个舞蹈家或者康复导师哩!”
而刚满百日不久的林岽,则成了另一个焦点。他被妈妈曹浮光抱在怀里,裹着厚厚的襁褓,只露出一张白嫩精致的小脸。奇怪的是,这孩子似乎对光线特别敏感,尤其喜欢看那些发光的东西。当林丕和启动那台辰力样机,仪器上的指示灯发出柔和的、略带莹绿的光时,小林岽竟然不像别的孩子那样被陌生机器吓到,反而睁大了乌溜溜的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光源,小嘴里还发出“啊……哦……”的声音,小手一伸一伸,仿佛想抓住那道光。
“哎呀呀,快看咱家岽岽!”小姑林丕华惊喜地叫道,“他跟这辰力光有缘哩!一点都不怕,还喜欢得紧!”
林凛在一旁静静地看着,心中微动。上辈子,大弟林岽长大后性格冷峻,从事特殊工作,难道冥冥中,这种对特殊能量的亲和力,从小就已注定?
元宵节的热闹过后没两天,林家收到了一封厚厚的海外来信。是南洋的大舅公郑景官寄来的。信里除了照例的问候和汇款的汇票,还提到了一个重要的信息。
大舅公在信中说,辰力技术在国际上引起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尤其是上次那个跨国公司碰壁后,并没有死心。他们改变了策略,通过一些国际学术组织和商业机构,向海外华人学者和商人释放信号,希望能通过“同胞情谊”和更隐蔽的“技术合作”方式,迂回地获取辰力技术的核心机密。大舅公提醒家里人,务必保持警惕,坚守本心。
林敬波依公让林丕和把信念给全家听。听完后,堂屋里一片安静。
二叔林丕伟这次第一个开口,语气带着前所未有的坚定:“爸,二哥,你们放心!咱们林家的人,骨头硬,不干那吃里扒外的事!再多的钱,也买不走咱们的良心!” 经过这段时间的融入和反思,他的立场已经非常鲜明。
二婶郑珍珠张了张嘴,似乎想说什么,但看到丈夫严厉的眼神和全家凝重的气氛,最终还是把话咽了回去,低下了头。
林敬波满意地点点头,目光扫过全家人,沉声道:“丕伟说得对。咱们搞这个辰力,为的是让国家强盛,让百姓受益,不是拿来给自己换金山银山的。老祖宗讲‘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这技术是国家的宝贝,咱们只是暂时的保管者和开拓者。任何时候,都不能忘了根本!”
元宵的灯火渐渐阑珊,但林家老宅里的那盏灯,却似乎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明亮。它照亮的不再仅仅是一个家庭,更是一条充满希望与挑战的创新之路。
钱教授带着满满的收获和深深的敬佩返回了省城,他将把在林家村的所见所闻,转化为推动课题组下一步研究的强大动力。不久后,省里专为辰力研究拨款的实验室和设备就将到位,更系统、更深入的研究即将展开。
林丕和与父亲继续完善着样机和理论。林漺的“星辰舞”在村里孩子中流行开来。小林岽一天天长大,对光的好奇心与日俱增。林凛则继续以她独特的方式,默默观察,适时“点拨”,守护着这个家和她珍视的一切。
星火,已从林家小院燃起。它或许微弱,却充满了顽强的生命力。它汇聚了家族的智慧、乡土的坚韧与国家的力量,终将成燎原之势,照亮更广阔的星辰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