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十年(公元205年)春,汉南州承汉城。
三年时光,如白驹过隙。在刘基的带领下,汉南州这台庞大的机器高效运转,迎来了脱胎换骨的变化。昔日蛮荒的南疆,如今已是沃野千里,仓廪充盈,工坊林立,市井繁华。红薯、土豆、玉米等高产作物已全面推广,粮食安全再无后顾之忧。盐、铁、茶、糖、漆器、纸张等产业蓬勃发展,商贸网络遍布荆、益、交、乃至江东。人口已突破三百万,且仍在稳步增长。军队经过严格整训和扩编,水陆并进,兵强马壮,装备精良。一个政治清明、经济繁荣、军力强盛的政权,已然在南方牢牢扎根。
州牧府议事堂,更加宏伟肃穆。刘基端坐主位,年岁渐长,威仪日盛,眉宇间已是一方雄主的沉稳与决断。堂下文武济济一堂,人才鼎盛,气象万千。
然而,北方的消息,依旧牵动着所有人的神经。最新情报显示,曹操已于去年彻底击溃袁绍残部,收编了张燕的黑山军,基本统一了北方,权势熏天。而更让刘基心中微沉的是另一条消息:就在今年初春,蛰伏新野的刘备,三顾茅庐,成功请出了隐居隆中的诸葛亮!关、张、赵皆在麾下,卧龙出山,刘备集团的核心班底,已然成型!
“诸葛亮……还是选择了刘备。”刘基心中暗叹一声,虽有遗憾,却也释然。看来,历史的惯性依然强大,刘备的“主角光环”和仁德之名,对诸葛亮的吸引力是致命的。自己这只蝴蝶,似乎并未能改变这一关键节点的走向。 他迅速调整心态,既然如此,那就各凭本事吧!我汉南州的路,我自己来闯!
他将目光投向南方那幅巨大的东南亚半岛地图,眼中闪烁着锐利的光芒。中原的棋局暂时僵持,曹操需要时间消化北方,刘备、孙权也在积蓄力量。那么,汉南州的战略方向,是时候明确转向南方了!那片广袤、富饶却纷争不断的中南半岛,正是他跳出中原内卷,开疆拓土,积累绝对实力的最佳方向!
“诸位,”刘基清越的声音在堂中响起,将众人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北方局势已渐明朗,曹操势大,然其心腹之患未除(指马腾、韩遂及内部整合),刘备得孔明辅佐,如虎添翼,然根基尚浅。三五年内,中原恐无大战,乃僵持之局。此于我汉南,是挑战,亦是机遇!”
他站起身,走到南疆巨图前,手指重重地点在红河三角洲以南的广袤区域:“我们的目光,当放得更远!此地,山川壮丽,物产丰饶,然诸侯林立,部落纷争!扶南国据湄公河三角洲,贸易兴盛;占婆人(林邑国)据沿海,骁勇善战;更有无数部落散居山林!此乃天赐沃土,岂容他人鼾睡?我汉南未来之粮仓、之后花园、之通衢要道,尽在于此!”
此言一出,堂下众人精神大振!开发南疆,一直是汉南的国策,但此前重心在内政稳固和应对北方压力。如今主公明确提出将战略重心南移,意味着一个更加波澜壮阔的时代即将开启!
法正眼中精光闪烁,率先出列:“主公明见!中南半岛,确是我汉南破局之关键!然,用兵之道,需有名有利。扶南、占婆,皆已立国,非交趾士燮可比。直接兴兵,恐师出无名,且地形复杂,瘴疠横行,易陷入泥潭。正以为,当以‘拓商’、‘抚夷’为先, ‘威服’为辅,步步为营!”
徐庶点头附和:“孝直所言极是。可先遣精干商队,携我汉南盐铁、丝绸、瓷器,南下贸易,一则探其虚实,二则宣扬我汉威,三则结交当地亲汉势力,收集情报。同时,对临近的部落,可效仿抚慰南中诸夷之策,赐以财货,授以官职,使其归化。”
刘巴从后勤角度提出建议:“主公,南进需倚重水军。当令李异加快水师建设,打造可航行南海的大船。陆路则需修建通往南方的官道,设立补给驿站。粮草、医药,尤需准备充分,以应对瘴气疾病。”
太史慈傲然道:“末将愿为先锋!任他什么扶南、占婆,在我汉南精锐面前,不过土鸡瓦狗!” 黄忠亦抚须道:“老夫虽年迈,亦愿为大军开道!”
孟获更是兴奋地嚷嚷:“主公!往南的路,俺熟!那边山林里的部落,好多都跟俺们有来往!让俺老孟去打头阵,保准让他们乖乖归顺!”
祝融夫人相对沉稳:“夫君不可急躁。南边部落众多,性情不一,需区别对待。可先遣使者,晓以利害,若能不战而屈人之兵,方为上策。”
邓芝出列道:“主公,芝愿请命,组织商队,南下扶南、占婆,一探虚实,并寻机宣扬我汉南教化!”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战略思路逐渐清晰。刘基综合各方意见,决断道:“好!南进大略已定!便依‘商贸开路、文化浸润、政治拉拢、军事威慑’四管齐下之策!”
他随即下达一连串命令:
“着邓芝为‘南海宣慰使’,组建使团,携重礼,乘海船,首访扶南国!宣扬我汉南友好通商之意,探查其国情军力!”
“着孟获、祝融夫人,遴选熟悉南方地理、部族之勇士,组成‘南疆抚夷使团’,陆路南下,联络各部落首领,赐以财帛,许以互市,招抚归化!”
“着李异,加速建造楼船巨舰,训练水师,务必在一年内,建成一支可巡航南海、护卫商路之强大水军!”
“着是仪、孙邵,统筹物资,沿南疆修建驿道,建立前沿据点,囤积粮草军械!”
“着法正、徐庶,总揽南进方略,制定详细步骤,随时禀报!”
“着太史慈、黄忠、童林,整军备武,加强南部边境驻防,随时准备应对突发情况!”
“诺!”众臣轰然领命,个个摩拳擦掌,充满干劲。
就在南进战略紧锣密鼓筹备之际,又一则消息从荆州传来:名士庞统庞士元,游历中原诸侯归来,因其相貌丑陋、性格狂放,不为曹操、刘表等人所重,郁郁返回襄阳,闭门谢客。
刘基闻讯,眼中闪过一丝精光!凤雏!终于回来了!诸葛亮既归刘备,这庞统,我志在必得!
他立刻唤来徐庶:“元直,你与士元有旧。可否修书一封,代我诚邀士元前来汉南一游?不必言明招揽,只说他游历天下,何不来看看我这南疆新气象?或许,这别具一格的天地,正合凤雏展翅高飞之心。”
徐庶会意一笑:“主公放心,庶这就修书。士元心高气傲,然绝非甘于寂寞之辈。见主公如此基业,求贤若渴,必心动焉。”
数日后,徐庶的亲笔信连同刘基的一份厚礼,被快马送往襄阳。信中,徐庶盛赞汉南新政,描绘出一派生机勃勃、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景象,深深吸引了正感怀才不遇的庞统。
与此同时,邓芝的使团与孟获的抚夷团也已准备就绪,即将扬帆南下、深入丛林。汉南州这艘巨舰,在稳定了北方防线后,调转船头,开始向着更加广阔、充满机遇与挑战的南方海洋,破浪前行!
诸葛亮选择了刘备,是历史的轨迹。但我刘基,将用我的方式,开创属于汉南的历史!卧龙虽得,凤雏犹在!南洋广袤,正待开拓!未来的天下棋局,我汉南州,必将占据最有利的位置! 刘基站在承汉城头,南望浩瀚的海洋,心中充满了无限的豪情与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