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竹枝败群豪,剑试“镇三江”的消息,如同长了翅膀,不出半日便传遍了扬州城的大街小巷。“诗剑侠”之名不再仅仅是文人雅士口中的风雅,更成了江湖草莽、市井百姓心中兼具绝顶武功与济世胸怀的象征。侠客盟的声望,借此一战,达到了一个空前的高度。
每日前来货仓院落外围窥探、意图投靠乃至只是为一睹谪仙风采的人络绎不绝。原本略显冷清的巷子,竟隐隐有了几分闹市的景象。
然而,院落核心区域,却保持着一种与外界的喧嚣截然不同的、井然有序的忙碌。
杜甫领导的“诗阁”已然高效运转,将汇聚而来的各方信息分门别类,去伪存真,绘制出更为精细的势力图谱,甚至开始尝试分析安禄山控制区域的粮草调动、兵力部署迹象。雷万春麾下的“剑堂”则在新投靠的众多好汉中遴选可靠之人,按照初步拟定的操典进行编练,号令日趋统一,那股混杂的江湖气正在被一丝铁血纪律所取代。
而李白,在短暂震慑群伦、稳固外部环境后,便将精力投入到了另一项在他看来至关重要,甚至关乎未来生死存亡的事务上——技术。
这一日,他唤来了雷万春与几位新近招揽、背景清白且手艺精湛的工匠头领,来到了货仓后院一片新辟出的、戒备森严的区域。这里原本是堆放杂物的几间连排仓房,如今已被清理出来,垒起了炉灶,架起了铁砧,堆放着各类木料、皮革、生铁块,空气中弥漫着炭火、桐油和金属的气息。叮叮当当的敲打声、拉锯声不绝于耳。
仓房门口,挂着一块新制的简陋木匾,上面是李白亲笔所书的三个大字——天工坊。
“李先生,您这是?”一位姓王的老木匠,看着眼前这略显杂乱却生机勃勃的场面,有些疑惑地问道。他们这些工匠,多是因北方战乱流离失所,被侠客盟暗中吸纳安置,虽有安身立命之所,却不知这位名满天下的谪仙将他们集中于此,究竟意欲何为。
李白目光扫过眼前这些脸庞黝黑、手掌粗糙的工匠,他们的眼神中有期待,有茫然,也有属于手艺人的那份执拗与骄傲。
“王师傅,诸位师傅,”李白声音平和,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力量,“如今局势,想必大家心中有数。安禄山狼子野心,其麾下‘血狼蛊’士兵凶残暴戾,非寻常军伍可比。我等欲守护家园,光凭一腔热血与手中刀剑,远远不够。”
他随手拿起旁边一根刚刚打造好的弩箭,箭簇粗糙,箭杆笔直,是如今军中常见的制式。“譬如这箭,射寻常甲胄或许足够,但若面对那些被邪术催化、不畏伤痛的血狼蛊兵,恐怕难以致命,甚至难以破开其愈发坚韧的皮肉。”
众工匠闻言,纷纷点头。他们虽非前线军士,但也听过北边传来的种种可怕传闻。
“所以,”李白放下弩箭,眼神锐利起来,“我们需要更好的兵器,更坚固的甲胄,更有效的器械。非为杀戮,而为守护,为在这乱世中,为无辜百姓,多争取一分生机。这,便是我设立‘天工坊’的初衷。”
他顿了顿,继续道:“我知道,诸位都是各行各业的翘楚,手艺精湛。但如今时间紧迫,敌人强大,我们需得更快、更好、更省力地打造出所需之物。今日,我便与诸位探讨一些……或许有别于传统的思路。”
李白走到一处摆放着弩机部件的长桌前。桌上散落着弩臂、弩机、弓弦等零件,几个工匠正在费力地手工打磨、校准。
“譬如这弩,”李白拿起一个弩机部件,“每个部件都由不同师傅单独打造,再由专人组装调试,耗时耗力,且若有一件不合规格,整弩便可能失灵,或威力大减。”
王木匠点头:“李先生所言甚是,历来皆是如此打造,慢是慢了些,但求稳妥。”
“稳妥固然重要,但效率亦不可废。”李白道,“我有一法,或可尝试。我们将打造一具弩所需的所有部件,按其形状、尺寸,制作出统一的‘模具’或‘范样’。所有工匠,无论打造第几个部件,都严格按照这统一的‘范样’来制作。如此一来,任何一个工匠打造出的弩臂,都能与任何其他工匠打造的弩机完美契合。”
他拿起炭笔,在一旁准备好的木板上快速画出草图,标注尺寸。“此谓‘标准化’。”
众工匠围拢过来,看着那清晰的图样和标注,眼中露出思索之色。他们都是行家里手,立刻意识到,若真能实现,不仅组装效率会大大提升,而且损坏后更换部件也将变得极其方便!
“再者,”李白又指向那些正在打磨零件的工匠,“一人负责从头到尾打造一具完整的弩,与将流程拆解,一人专司打磨弩臂,一人专司制作弩机,一人专司校准弓弦……每人只专注于自己最擅长的那一道工序,熟能生巧,速度必然更快,且更容易发现和解决该环节的问题。此谓‘流水作业’。”
“标准化……流水作业……”王木匠喃喃自语,浑浊的眼睛越来越亮,“妙啊!李先生此法,简直是点石成金!若真能推行,这打造速度,怕是能翻上几番!”
其他工匠也纷纷议论开来,脸上浮现出兴奋之色。这些概念对于他们而言,无疑是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
“当然,此法初行,必有不适,需诸位同心协力,不断摸索改进。”李白微笑道,“此外,关于弩箭本身,我亦有些想法。”
他拿起那根制式弩箭,手指在箭簇上划过:“血狼蛊兵皮糙肉厚,寻常扁平箭簇破甲能力有限。我们可以尝试打造这种‘三棱锥形’箭簇,穿透力更强,且造成的伤口更难愈合。”他又在木板上画出三棱箭簇的示意图。
“还有,可在箭簇上开出细微的血槽,既减轻重量,又能增强放血效果。甚至……”李白目光微凝,“我们可以尝试在箭簇上淬以特制的药物,不一定是剧毒,可以是某些能刺激神经、扰乱其邪术效果的草药汁液,这需要与懂医药的兄弟共同研究。”
工匠们听得目瞪口呆,这些奇思妙想,他们闻所未闻,但细细一想,又都合情合理,极具可行性。
“甲胄方面亦然,”李白转向几位铁匠和皮匠,“我们不必追求全身重甲,那会影响行动,更适合结阵步兵。我们需要的是轻便而防御力强的护具。可以尝试以熟铁打造关键部位的胸甲、护心镜,辅以经过特殊鞣制、坚韧无比的复合皮革制作臂甲、腿护。甚至可以考虑在皮革中夹入薄铁片或致密的丝帛,以抵御劈砍和流矢。”
他不断提出想法,从针对血狼蛊特质设计的、带倒刺的陷马坑和铁蒺藜,到改进投石机配重和抛射机构以提高射程与精度,再到设计更为轻便坚固的盾牌和攻城器械的简化模型……
这些思路,有的源自他前世模糊的记忆碎片,有的则是他结合此世实际情况与自身对“力”、“结构”的理解推衍而出。他并非直接给出完美方案,而是提出概念和方向,引导这些经验丰富的工匠去思考、去实践。
天工坊内,炉火熊熊,映照着一张张因专注和兴奋而泛红的脸庞。叮当的敲打声似乎也带上了一种前所未有的节奏感。怀疑和茫然被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创造的热情和肩负使命的郑重。
接下来的日子里,天工坊成了侠客盟基地中最忙碌的地方。在王木匠等几位头领的协调下,“标准化”与“流水作业”开始初步尝试。起初确实有些混乱,部件对接不完美,工序衔接不顺畅。但在李白不时亲临指导,以及工匠们自身的智慧与努力下,问题被一个个解决。
第一批按照新标准和新流程打造的十具强弩很快成型。当它们被拿到校场测试时,其部件互换的便捷性、发射的稳定性以及配备三棱破甲箭后展现出的惊人穿透力,让在场的雷万春和所有“剑堂”成员都为之震撼。
“好弩!真是好弩!”雷万春爱不释手地抚摸着一具弩身,满脸兴奋,“若我‘剑堂’儿郎能装备此等利器,再配合李先生传授的合击之术,何惧那血狼崽子!”
与此同时,第一件复合皮铁甲也制作完成,重量远比同等防护面积的铁甲轻便,防御力却经过测试,足以抵御寻常刀剑的大力劈砍和三十步外弩箭的直射。
看着这些初步的成果,李白心中稍安。他知道,这仅仅是开始,天工坊还需要更多的人才,更多的资源,更长时间的积累和迭代。但这是一个正确的方向,一颗希望的火种。
技术的革新,带来的不仅仅是装备的提升,更是一种信心的重塑。当侠客盟的普通成员看到自家也能产出如此精良的器械时,那种归属感和自豪感是难以言喻的。
夜色降临,天工坊内的炉火依旧未熄,工匠们还在为改进一个细节而热烈讨论着。
李白独立于院中,听着身后传来的充满活力的声响,望着远处扬州城的万家灯火。
诗剑可扬名立万,可快意恩仇。
然欲在这即将到来的、席卷天下的铁血洪流中,为这万家灯火撑起一片安宁的天空,更需要这看似不起眼的、一锤一錾的“巧思”,与那炉火中永不熄灭的“匠心”。
天工初兴,前路漫漫。
但破局之基,已于此悄然奠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