娇娇轻摇团扇,吟道:“水仙子持碧玉簪,风前吹出声声慢。”
这上联巧妙地将词牌名“水仙子”、“碧玉簪”、“声声慢”融入其中,意境优美,难度更胜前一联。
刘瑕沉思片刻,眼睛一亮:“虞美人穿红绣鞋,月下引来步步娇。”
娇娇先是一愣,她哪里懂这些诗词。
朝着管家使了个眼色。
管家随即抚掌笑道:“妙极,虞美人、红绣鞋、步步娇也都是词牌名,对仗工整,意境相合。
刘公子果然才思敏捷。”
娇娇站起身,仔细打量着刘瑕:“以公子之才,为何不去国子监进修?
会试在即,若能入国子监,对公子大有裨益。”
刘瑕苦笑:“在下家境贫寒,无人引荐,如何能入国子监?”
娇娇得意一笑:“若是我能为公子引荐呢?”
刘瑕心中一震:“夫人是?”
王翠倒了杯茶水递给娇娇:“我家娇娇夫人,那可是三皇子的心尖宠。”
娇娇笑道,“我们殿下最是爱才,若我向他推荐公子,想必他不会拒绝。”
刘瑕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三皇子是当今皇上最宠爱的儿子之一,若能得他赏识,前途不可限量。
“夫人为何要帮我?”刘瑕谨慎地问。
娇娇把玩着团扇,轻描淡写地说:“公子有真才实学,却因家世埋没,实在可惜。
像刘公子这般才学出众的人,若是不进国子监,那真是要遗憾终生了。”
娇娇总不能说她因为跟府里的美姬拈酸吃醋,把府里搞得鸡飞狗跳的,三皇子把她打发出来,看能不能招到几个人才。
这不,就找到刘瑕了嘛。
刘瑕心中明了。
皇上病重,朝中暗流涌动,各位皇子都在培植自己的势力。
这是一个机会,也是一个险局。
但他没有选择的余地。
寒门学子想要出人头地,除了依附权贵,别无他途。
而攀附权贵,向来是他最拿手的好活。
“承蒙夫人厚爱,学生愿意为三皇子效力。”刘瑕郑重地说。
三日后,在娇娇的引荐下,刘瑕来到了三皇子的府邸。
三皇子还是一样眉目俊朗,气度不凡。
他端坐在书房中,手中拿着一枚玉佩,打量着跪在面前的刘瑕。
“娇娇说你有大才。”三皇子声音平静。
“但本王需要的是真正能办事的人,不是只会吟诗作对的酸儒。”
刘瑕不慌不忙,从袖中取出一卷策论:“这是学生针对当前漕运弊病所写的改革之策,请殿下过目。”
三皇子接过策论,起初只是随意翻阅,但越看越是惊讶。
这篇策论不仅文采斐然,更难得的是见解独到,提出的改革方案切实可行。
“漕运改制,官督商办...…
有意思。”
三皇子眼中露出欣赏之色,“这是你自己想的?”
刘瑕恭敬回答:“学生在江南时,曾亲眼目睹漕运弊病,故而有所思。”
三皇子点点头,沉吟片刻:“你可知道,现在朝中局势微妙?”
刘瑕谨慎地回答:“学生略知一二。
皇上龙体欠安,各位皇子都在为来日做准备。”
“说得好,有胆子,敢在本王面前大言不惭,你还是第一个。”
三皇子站起身,走到刘瑕面前,“本王就直说了。
你若真心效忠于我,本王可以保你入国子监,将来在朝中也会提携你。
但你要记住,一朝天子一朝臣,若是站错了队.…..”
三皇子没有说下去,但意思已经很明显。
刘瑕深深叩首:“学生愿为殿下效犬马之劳。”
三皇子满意地笑了:“好。
明日你就去国子监报到吧,本王会替你打点好一切。”
进入国子监的过程出乎意料的顺利。
有三皇子这层关系,刘瑕很快就办好了入学手续,成为国子监的一名监生。
国子监是大景国的最高学府,能在这里读书的不是世家子弟就是各地选拔的精英。
初入国子监时,刘瑕这个寒门出身的举人并不被人看好。
“哼,又是一个靠关系进来的。”
“听说是个穷乡僻壤来的穷书生,不知怎么巴结上了三皇子。”
“看他能在这里待几天。”
面对这些闲言碎语,刘瑕充耳不闻。
他自己知道,在这个看重门第的地方,唯有实力才能赢得尊重,也唯有爬的更高,才能得到更多的权利。
机会很快就来了。
入学不久,国子监举行了一场诗文大会。
按照惯例,新入学的监生都要参加,展示才华。
刘瑕在大会上作了一首《春雪》。
“御沟冰澌绕紫宫,朱楼一夜杏花风。
千门柳色参差剪,人在轻烟细雨东。
天街骤转琉璃界,云海顿失翡翠峰。
最是九重称庆处,飞花先染上林松。”
这首诗一出,满座皆惊。
不仅对仗工整,意境深远,更难得的是将京城雪景描绘得栩栩如生,仿佛一幅精美的画卷。
“好诗,好诗啊。”国子监祭酒连连赞叹,“没想到我大景还有这等才子。”
接二连三的诗词大赛,刘瑕屡屡夺魁。
从此,刘瑕在国子监声名鹊起。
他不仅诗文出众,经义策论也远超同侪。
更难得的是,他为人谦和,温柔有礼,哪怕家世贫寒,也因为帮助同窗温习,很快就赢得了师长和同窗的尊重。
短短一个月,刘瑕就成为国子监的风云人物。
就连当初看不起他的那些世家子弟,也不得不承认他的才华。
“刘兄这篇《农物论》真是鞭辟入里,小弟佩服。”
“听说刘兄前日在经筵上讲学,连祭酒都赞不绝口。”
“以刘兄之才,今科会试必定高中。”
在这些赞誉声中,刘瑕并没有迷失自己。
他清楚地知道,这一切都建立在三皇子的庇护之上。
若是失去这个靠山,他很快就会被打回原形。
再加上沈清辞这个威胁,他若是稍微懈怠,那么此次会试,一定会低沈清辞一头。
所以刘瑕不敢休息。
因此,他更加努力地钻研学问,同时也不忘与三皇子保持密切联系。
每隔几日,他都会去三皇子府上请安,汇报在国子监的见闻,也会就朝政大事提出自己的见解。
三皇子对这个寒门出身的才子越来越倚重。
他发现刘瑕不仅学问好,更重要的是懂得审时度势,知道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