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清虚宗,祥和宁静,又有道韵,着实是个清净修行的好地方。
然而,有一点不妙,那就是护道者的地位,比他想象中要低很多。
而且彭稀此子,可能因为之前自己将赌场之事告知彭骁,现在不与他亲近。
这就意味着,自己很难通过彭稀获取到清虚宗的各种资源。
护道之职,原以为能傍仙门弟子羽翼,稍得便易,孰料位同末流。
单靠自己,也没个正当身份,就很难打开局面。
而且在仙门内,哪里也去不得,还凭空多了些束缚。
王举想着,微微摇了摇头。
既然来了,那暂且观望几日,反正手头有元石,不影响修行。
……
夜阑人静,万籁俱寂。
王举独坐榻上,掌间阴魂晶幽光流转,丝丝缕缕的魂力如寒泉浸石,悄无声息渗入神魂。
他在参悟大荒经的魂道修行法门——九幽炼神法。
武道方面,他开了青龙窍,需要蕴养一段时日,巩固根基,不能急于开下一窍,故而转修魂道。
魂道修行,与武道截然不同,武道锤炼肉身,开窍通脉,以气血为根基,追求肉身不朽。
而魂道则修的是神魂,炼的是灵识,以精神为根本,追求神魂不灭。
九幽炼神法,讲究以九幽阴煞淬炼神魂,使灵识凝练如实质,最终可化虚为实,一念通天。
修此道者,需以冥想入定,引天地间的阴煞之气洗涤神魂,使其愈发坚韧纯粹。
魂道修行,初期可增强感知,使灵觉敏锐,洞察细微,甚至能预判敌意,料敌机先。
待入道后,神魂可离体遨游,境界高深者,可一念千里,更能施展魂术攻伐,直接撼动敌人心神,杀人于无形。
此外,修行魂道对幻术、迷阵等精神类术法抗性极强,不易被迷惑。
……
魂道入道前,仅有一境,称之为入定。
入定之境,又分大定、小定、常定三重小境。
只有心灵常定之后,方能尝试神魂离体遨游。
否则,神魂离体,定不住根,被风一吹,魂立时就被吹散,成了一副空躯壳。
王举虽未专修魂道,然武道一途,亦需心志坚毅,何况他曾修金刚禅功,身如磐石,心若止水,且修狮子卧,心高而稳,自有几分定性在。
他盘膝而坐,五心朝天,双目微阖,呼吸渐缓,如龟息,似蛇眠。
心中杂念,如尘沙入水,缓缓沉淀,终至澄澈。
“心若不动,神自归位。”
默诵《九幽炼神法》要诀,灵台渐明,似有幽光自泥丸宫生,如豆灯火,摇曳不定。
此乃神魂初显之兆,然未至常定,不可妄动,否则神光一散,前功尽弃。
他谨守心神,不逐外念,不随内想,唯存一点灵明,如夜海孤灯,虽微不灭。
“定者,不随境转,不因念迁……”
王举运转法门,引阴魂秘力入灵台,淬炼神魂。
初时如针砭刺骨,痛彻心扉,然他咬牙硬受,不摇不坠。
“痛者,幻也;惧者,妄也。神若凝实,何惧阴风?”
渐渐地,那阴魂秘力不再肆虐,反倒如溪流归海,滋养神魂。
原本摇曳如烛火的灵光,渐趋稳固,虽仍微弱,却已能定住根性,不惧外扰。
——此乃小定之境!
王举心神一振,知晓已迈入魂道门槛。
虽未至神魂离体之境界,然灵台已明,可感外魂,日后修行,当可汲取天地游魂之力,炼化己用。
如此轻松迈入魂道门槛,王举心头灵光一闪,“原来狮子卧功,修的便是魂道根基。”
他不再多想,入定运功,引阴魂晶魂力,入泥丸而驻,如牧者驱羊,渐将散乱魂息归拢。
初时,那魂力清冽而微寒,触之如履薄冰,似有无数细碎影绰在识海中浮沉——或为残魂低语,或为怨魄呜咽,皆带着生前执念,欲扰人心神。
俄而,魂光渐盛,识海之内似有潮生。
“魂者,气之精、神之变!”
王举观那魂力聚散,恍见魂与气缠,如丝如缕;魂与神合,若明若灭。
偶有暴戾魂念突起,如惊涛拍岸,他便以经中“静制动、柔克刚”之法,引自身神念为舟,任其冲撞而心不为动,待其力竭,再化之为己用。
夜深月沉,阴魂晶光华渐敛。
不觉便到了深夜,几个时辰一晃而过,王举缓缓收功,只觉识海清明,神魂似较往日凝实几分。
他睁目吐息,眸中隐有幽光一闪而逝。
“魂道初窥,武道亦当受益。”
自此,肉身如龙,神魂渐固,他日若魂、武并进,自成大器!
……
修行数个时辰,王举精神振奋,无丝毫困乏之意,他又转而参研起大荒经中的气道法门——大荒吞天诀。
如果说武道修的是肉身气血,魂道修的是神魂灵识,那么气道修的则是一口真炁,将天地灵气炼为真炁,以炁御万法,以息通玄关。
气道修行不依赖蛮力,亦不纯粹锤炼精神,而是以自身为桥梁,引动天地间的灵气入体,炼化为真炁,运转周天,使气与身合,身与道合。
气道修行者吐纳天地灵气,使体内真炁如江河奔涌,既可滋养身魂,亦可施展法术,驾驭风雷水火,变化万千。
王举凝神观想,真经玉筒沉浮,《大荒吞天诀》的奥义如星河倾泻,涌入识海。
此法门霸道绝伦,不似寻常气道功法那般温和吐纳,而是以“吞天”为名,行掠夺之实,直接攫取天地灵气,炼化为自身真炁,霸道至极!
寻常气道修士,养一口真炁,需静心打坐,徐徐引气入体,如溪流汇海,缓慢积累。
而《大荒吞天诀》却反其道而行,讲究“以身为炉,以意为火,吞纳八荒,炼炁如狂”!
修此诀者,吐息间如巨鲸吸水,周身毛孔舒张,化作无数微小气旋,疯狂攫取周遭灵气。
无论日月精华、山川地脉之气,亦或是草木生机、风雨雷霆之力,皆可吞而化之,炼为大荒真炁,归入丹田。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荒道无情,夺万灵为资粮!”
这便是大荒吞天诀之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