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兰容被唬得连忙伸手捂住焦玉的嘴。
酒楼上的其他客人,听见黄黑脸的小焦玉这么一咋呼,连连心说:这小将可真厉害,她这么说不就是要造反吗?看来这里已是非之地,不可久留。
于是众人快快的吃了饭菜,或是唤人打包,或是急急招呼来了堂倌、饭博士算了账,纷纷离去。
堂倌见客人们都走了,酒楼上只剩下贺兰容姐弟三人。便凑到他们跟前小声说道:“三位客官,这里是东都汴京,天子脚下。朝中太师耳目众多,说话可千万要谨慎呀!”
三人看出饭博士是好心叮嘱,连连点头应是。贺兰容掏出粒碎银子。递给了堂倌,然后打包了些菜食便匆匆走下楼去。
刚到了楼梯口,就听见街上有人高喊:“呔,闲人闪开,助教驾到!谁挡了教师爷的马头?就小心尔等的狗头!”
三人快走几步,来到酒楼门前。顺着门柱子往外瞧,只见二百多手持刀枪的官兵,列队行进,跟着一个骑着白马的和尚走了过来。
贺兰容见那和尚,头戴五佛冠,身披金黄的袈裟。佛光没有见着几分,宝光确实不少。丑和尚膀大腰圆,面目狰狞,一身的肌肉疙瘩,一颤一颤的。骑在白马之上耀武扬威。
焦玉有些不解,问饭博士道:“你们这儿,一个和尚而已,为何这般威风?他要去往何处呀?”
堂倌回答道:“咳,别的和尚也不这样,只有这位才这么厉害。他现在,在西门里的相国寺门前立了擂台。正准备夺了帅印北征呢。”
贺兰容三人听了,吃了一惊,刨根问底道:“这北征是什么意思?要征何处?又怎么出现夺帅印的事儿呢?”
饭博士见状,知道这仨是外地人,不明白京城里的新鲜事儿,正在打听呢。正巧他谈性上来了,便把这和尚立擂台的来由对他们细细说来。
三位娘子小官人,有所不知,这件事的由来,还要说到十八年前。
十八年前京中有个贺兰王府,贺兰府上的人被满门抄斩之后。太师黄集命人查验了所有尸体,发现贺兰家的两个衙内并没有在其中。
近日,赵王听闻贺兰勇在北国起兵,要杀回东京报仇雪恨。被吓得整日不得安宁。
听我那表舅的儿媳妇儿的大哥的内兄所说,当日北国消息传来,仁宗便慌忙召集了满朝的文武百官。说犯官之后,贺兰勇起兵谋反,问哪家大臣愿意挂帅北征?挡住贺兰勇的兵马。
各位忠良心中自是明白,贺兰勇的起兵,只是为了报仇伸冤,铲除黄集、黄文、黄赛花等等的奸党,并不是对这大赵不忠。因此都默不作声。
这时,反而是奸贼黄集出列,奏本保举他的内侄:出家的和尚蔡英杰,拜印挂帅。
仁宗昏庸,竟然当场批准了他的奏本。
同立朝堂的包相爷,一见此事瞬间着急。心想:黄集老贼本就有谋反之心,想要夺取这大赵的江山。若是帅印落在了和他亲近的蔡英杰手上,黄老贼不就如虎添翼了?那大赵的河山可就危矣。
于是他也连忙上前奏本:“陛下,和尚挂帅领兵,前所未闻。况且他们并不知晓兵法,在战场上必将延误战机, 万万不可啊!”
还不等赵王回话,黄集又奏了一本:“那蔡英杰武艺非凡,可以让他立擂一百天。若有谁能将他打败,那谁便可挂帅正本。若是无人能胜得过他,自然就要由他来执掌帅印。”
饭博士刚讲到这里,贺兰容连忙问道:“那,那这和尚立擂以来,可有人登台比武?”
饭博士回道:“万岁传下圣旨,各府门前早就贴出了榜文:凡天下英雄豪杰,皆可来此比武。如今已是立擂的第九十九天,那和尚已经打死两、三百人。眼看今日就是打擂的最后一天了。”
孟强、焦玉听了这番话,拍案而起道:“大姐,咱们这就去相国寺看热闹。相机上台把那和尚收拾了。一来,是为死去的众人报仇;二来,也是煞煞那黄集老贼的威风,解解咱们的心头之恨。”
贺兰容也默默点头:“好,就依你们的主意。”
三人又给了说话的堂倌送上小费,酒钱也已经结清。便走出了醉仙楼,直奔向国寺而去。
因为今天是立擂的最后一天。前来看热闹的那是人山人海。贺兰容三人随着人流涌动,向大相国寺的方向走去。
众人都在往前走。这时,就见一个十六七岁的少年,身穿一身孝服,含泪高喊:“乡亲们,让一让,让一步啊。我要上台打擂,为兄长报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