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鸦往西飞走后,山脊线安静了几息。
姜小葵动了。她把袖子里的旧布又塞紧了些,转身回屋,从包袱底下抽出一块黑灰麻布披在身上。这是采药人用的遮影布,沾了泥就和山皮一个色。
她没跟任何人打招呼。轻伤的弟子已经按她的安排出发,重伤的还在屋里喘气。她知道现在不能等人,也不能等命令。碎片昨夜指的那座塌庙,必须亲自去看。
她沿着老蛇道侧壁往下蹭。石头湿滑,鞋底打过补丁的地方磨得发烫。爬到一半,她停住,把手贴在岩缝上。碎片在胸口震了一下,方向没错。
翻过两道矮坡,地势开始下陷。一片乱石堆后面,露出半截烧焦的木门框。门内是个塌了顶的小院,墙角堆着几口破缸,地上散着碎陶片。这就是弟子说的野狗窝。
她趴在地上往前挪,耳朵听着动静。远处有铁器敲击声,一下一下,像是在打桩。风把一股子霉味吹过来,混着点香灰气。
她绕到院子背面,发现一处塌陷的土坑。坑边有新踩的脚印,深浅不一,至少三人走过。她伸手摸了摸坑壁,泥土松软,下面有空响。
掀开浮土,露出一道石板盖。边缘刻着歪斜的符纹,和黑风寨常用的不一样。她用指甲刮了刮纹路,指尖发麻。这东西不是画的,是用血混着灰压进去的。
她把石板推开一条缝,跳了下去。
底下是个窄长的密室,四壁刷过黄泥,角落摆着一只铁炉,炉口封着铜片。正对入口的墙上挂着一幅布幔,颜色发黑,像是被烟熏过多年。
她靠近布幔,手刚碰到边角,碎片突然发烫。她缩回手,改用脚尖挑开下摆。
墙上有道暗格。
她蹲下来,从手腕布条里抽出一根细铁丝——这是养父教她修药筛时用的工具。插进锁眼转了两圈,咔一声,格子开了。
里面没有兵器,也没有丹药,只有一叠紫皮卷宗。最上面那卷用红绳绑着,绳结打了九个弯。
她解开绳子,展开卷宗。字是反着写的,墨迹泛青。她盯着看了几秒,眼睛开始胀痛。
忽然想起什么,她咬破手指,在卷面上划了一道。血流过的地方,字迹变了。
“九幽引灵契。”她念出来,声音压得很低。
下面写着:每月朔夜,自归墟殿抽取地脉阴气,经七处祭坛中转,注入黑风寨‘承恩者’体内。
她心跳快了。承恩者?就是那天站在天机阁外那个神秘高手?
图纸在第二页。七座祭坛位置标得清清楚楚,其中一座就在这个院子地下。另一座正是她昨晚看到的塌庙。
她继续往下看。最后一行小字让她呼吸一滞:待主魂归位,东荒将易主。
她把卷宗重新卷好,正要收起来,碎片猛地一抖,像是被什么东西刺了一下。
她立刻蹲下,贴着墙根往外退。
刚到石板口,外面传来脚步声。两人,靴底带钉,走得急。
她没往上爬,反而往密室深处退。那边有个通风口,拇指粗的铁条拦着,但年头久了,锈得厉害。
她掏出随身的小铲子,撬了两下,一根铁条断了。她钻出去,落在屋后沟里。
外面的人进了密室,说话声闷闷传来:“昨夜灵气波动偏了半寸,查过痕迹没有?”
“巡了三遍,没人动过暗格。”
“那就再加固一层封印。大人的事,不容出错。”
姜小葵趴在沟底,一动不动。等脚步声远了,她才翻身爬起,把紫绢卷成米粒大小,塞进右腕布条内侧。那里本来就有血痂,正好盖住气息。
她原路返回,翻过乱石堆时,看见地上有串新脚印,朝南边去了。她没跟,反而往北绕。
北面是悬崖,没人设防。她记得那边有条采药人留下的藤梯,年头久没人用,但只要没断,就能下谷。
爬到半崖,她停下来喘气。太阳已经升得老高,照得岩面发白。她摸了摸胸口,碎片温度恢复正常。
可她心里不对劲。
刚才那份文件,说是每月朔夜抽气,可今天不是朔日。那昨夜天机阁外那股力量,是谁送的?
她低头看手腕。布条下的紫绢微微发烫,像是在回应她的想法。
她拆开一角,再看一遍图纸。七座祭坛连成一线,像一把叉子插进地底。而起点那个叫“归墟殿”的地方,标记在一个海岛上。
海岛不在东荒境内。
她把图纸重新包好,塞回去。这时候,听见上方传来铁链晃动的声音。
抬头一看,崖顶边缘多了个铁架,挂着一面青铜镜。镜子正对着她刚才爬过的路线。
有人在调镜面角度。
她立刻缩进岩缝,屏住呼吸。
过了会儿,镜子停了。她估摸着对方视线扫过的位置,等风起时,顺着藤梯快速下滑。
到底后没停,直接钻进一片密林。走了约莫半炷香,确认没人追,她靠在一棵树上喘气。
右手一直按着布条。
她知道这东西必须带回营地。但她也明白,一旦打开这层皮,后面的事就再也压不住了。
黑风寨不是主谋。
那个神秘高手也不是终点。
真正的问题,藏在海对面的归墟殿里。
她抬头看天。云层裂开一道口子,阳光照下来,落在她右眼尾的朱砂痣上。
她抬手抹了把脸,指甲缝里还沾着地底的黑泥。
这时候,腕上的布条突然抖了一下。
不是风。
是里面的紫绢,在自己发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