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夏朝,买卖姬妾或者奴婢是合法的,也有着一套约定俗成的流程。
简单来说分为:相人,议价,契约,付钱。
这很好理解。
首先是看人,就像是选择货物一样,在一大群女孩中选中你需要的人;然后跟持有她卖身契的主人或者是牙行老板商讨价格,还能讨价还价;一旦双方协议好价格就立契约为证;付完钱之后就能领着你要的人离开。
去青楼买歌姬也大概是这样一个模式。
有所不同的是,青楼歌姬稍微多了这么一丢丢人权,她有拒绝的权利。
但这个权利也是相对的。
你的银两给到位了,远超鸨母的预期;或者你的权势滔天,让鸨母以及她的后台都顾忌,那么青楼的那些行首哪怕是花魁也是任你予取予求。
孟欣怡打扮好之后,来到一间客房里等待。
此时鸨母正在隔壁房间商谈事情。
两个房间看似独立实则相通,只用一块屏风相隔,在这间房里能听到隔壁的对话。
丁家村一位辈分颇高的老者想要为新科花魁玉儿姑娘赎身。
“妈妈,看在我侍奉你多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的份上,就成全了女儿吧。”玉儿跪在地上哭泣哀求。
“唉,女大不中留,罢了。但是一千两银子一分钱不能少,这个没得说,玉儿如今是花魁,是我店里的头牌,水涨船高,以她的年纪完全还能在这里帮我再赚个六七年的银子,如今我没涨价已经是仁至义尽,也算成全了你我母女二人多年的情份。”
“谢妈妈垂怜,谢妈妈成全。”跪在地上的玉儿赶紧致谢。
但此时站在一旁的丁家村老者却有些尴尬,因为他得到的任务是尽量能用六七百两的价格为其赎身,可目前他被对方母女二人的一唱一和给架在了火盆上,有些不好意思开口还价。
但事已至此,大家都看着老者,不管是否赎身,你总得表个态。
他暗暗叹口气,朝着鸨母尴尬的笑了笑:“听闻玉儿姑娘跟我家志诚两情相悦早已私定终身。志诚这孩子是我丁家年轻一代的佼佼者,三年前十九岁考中秀才,今年乡试虽然不中,但家族打算让其去京师拜大儒杨修文为师精研儒学,为三年后的科举做准备,而且家族还计划为志诚向高桥贺家的千金嫡女提亲,这结亲与远行都开销不菲,玉儿姑娘,鸨母,您看我手上就七百两银子,这可如何是好?”
不得不说,老者丁志文绝对是老江湖,看似语气软弱,但字里行间是句句硬气。
玉儿姑娘在听完他的话之后马上变了脸色。
两人两情相悦是真,但如果丁志诚真去了京师三年,两人的感情是否还能一如当初,这可没人能保证。况且马上要娶本地大户人家的嫡女做正妻,你一青楼女子拿什么去跟人家比?现在开口索要千两纹银,如果此时丁志文拂袖而去,伤心的肯定是玉儿姑娘自己。
“妈妈。”玉儿姑娘带着一脸悲伤的表情看向鸨母。
“不行,千两银子一分不能少,既然如此,就怪你与此人有缘无分吧。”鸨母面无表情,冷冷的说。
听到此处,孟欣怡也轻叹一口气。
在玉儿姑娘向鸨母求情的时候,丁家村老者站在一旁气定神闲甚至闭上了眼睛,没有再度开口但也没有表示生气或者说要离开。
僵持了一会,只听到玉儿姑娘带着坚定的语气说道:“妈妈,女儿身上还有些私房钱,我自己掏这三百两。”
听到这句话,丁家老者睁开了眼睛。
鸨母叹了口气:“你可要想好了,这是你自己这么多年辛辛苦苦好不容易攒下来的血汗钱,真的用来填补赎身费?”
“女儿愿意。”玉儿姑娘咬了咬牙肯定的说。
“将来此人负你又如何?”
“女儿认命。”
“既如此,拿去吧。”鸨母从腰间掏出了一张卖身契摆放在八仙桌上。
看着那一片轻飘飘的纸,玉儿姑娘忍不住再次哭泣起来,颤巍巍的说道:“谢妈妈成全之恩。”
听到这里,隔壁房间里的孟欣怡再次轻叹一声,喝了一口桌上的冷茶,同时也闭上了眼睛。
之后隔壁房间里的谈话,孟欣怡没有再关心。
她在思索白天发生的事情,那位丁承平,那位漂亮的贵妇人,还有那位丫鬟小翠。
大户人家培养出气质卓越的贵妇人倒是能理解,大户人家的丫鬟见识的世面广,遇到事情临危不惧,安排调度井井有条也算正常,但是那位丁承平,同样是丁家村人士,也是一介书生,他给人的感觉怎么那么奇怪?
但没有让她思索太久,隔壁屋里的鸨母喊了她的名字,孟欣怡睁开双眼,脸上恢复笑容,从容不迫的向隔壁房间走去。
“妈妈,不知你找我来所为何事。”孟欣怡声音里带着一丝妩媚。
鸨母看了一眼孟欣怡,轻叹一口气道:“刚才的谈话你听到了,有没有什么想说的。”
“女儿为玉儿姐姐终偿所愿而高兴,也为妈妈成人之美而感激。”
“就你嘴巴甜,如果你是玉儿,会如何选择?”
“我?别的都好说,银子可是我的命根子,谁要让我掏银子,我就跟他拼命。”
“真的吗?今儿可不止丁氏一家来人询问赎身费。”鸨母上下仔细打量了孟欣怡一番。
孟欣怡愣了一下:“妈妈的意思是?”
“上坪镇的彭家也派人来询问赎身费,你的赎身费!”鸨母淡淡的说。
“我,上坪彭家?”孟欣怡在头脑里思索上坪彭家有些什么人物,而自己是否又识得。
“别想了,我找人帮你调查过,上坪的彭老爷是做畜牧的大财主,但子嗣福分缘浅,膝下就一个女儿,前些日子才结婚,而且是招婿入赘。”
“招婿入赘?”孟欣怡大吃一惊。
“而来询问赎身费的正是彭家大小姐,想为你赎身去伺候她那入赘的相公!”
这真是:
女儿愿意,誓把书生当缘分。
女儿认命,哪怕错付伤一生。
青楼女子,何惜生前身后名。
钱是命根,我命由我不由人。
——《减字木兰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