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越定下的海洋战略,如同一道强有力的动员令,使得整个华国机器,尤其是零陵核心区,以前所未有的效率运转起来。然而,如此大规模的动向,想要完全瞒过外界的耳目,几乎是不可能的。新的波澜,在看似平静的水面下悄然生成。
一、 零陵:百工竞速,海港初兴
零陵最大的船坞已然成为最繁忙的所在。墨衡亲自坐镇,依据“破浪号”的首航数据和从扶南船员那里了解到的海洋信息,对“乘风级”海船的设计进行了最后的优化。更多的肋材被用于加固船体,水密隔舱的结构更加合理,帆索系统也进行了微调,以更好地利用南海多变的风向。
船坞内,号子震天,锯末飞扬。经过格物院培训的工匠们,按照标准化的流程,同时开工建造三艘新的“乘风级”海船。林越要求的不是一艘探索船,而是一支能够承担贸易与护卫任务的舰队。
大乔主持的“南海商社”同样高效运转。她利用旧有的商业网络,大量收购优质的丝绸、瓷器、漆器,同时,格物院下属的工坊也开始尝试制作一些专门用于外销的“奢侈品”,如镶嵌了锡合金的铜镜、色彩鲜艳的玻璃器皿(技术尚不完善,但物以稀为贵)、以及小巧精密的指南针(简化版,作为“航海秘宝”宣传)。她还从零陵书院和市井中招募了几名擅长绘画、记忆力和应变能力强的年轻人,跟随那几名扶南船员学习基础语言和习俗,作为首批通译培养。
与此同时,在祝融选定的南中濒海一处天然良港——被命名为“望海镇”的地方,建设也拉开了序幕。霍峻派去的一支工兵部队,带领着当地招募的蛮族劳工,开始平整土地,开采石料,修建栈桥和仓库。祝融亲自监督,她要将这里建设成连接南中与海洋的新门户。
二、 许都:惊疑不定,双管齐下
华国在零陵和南中沿海的大兴土木,自然逃不过曹操校事府的眼睛。当关于“巨型海船”、“海外异邦”、“香料珍宝”的零碎情报被拼凑起来,呈送到曹操案头时,这位枭雄再次感到了那种熟悉的、被林越超出认知的烦躁与不安。
“海外贸易?香料象牙?”曹操拧着眉头,看向下方的谋士们,“他林正泓,是真要效仿班超,凿空西域不成?只不过他走的是海路!”
程昱分析道:“丞相,若真让其打通海外,获得巨利与稀缺之物,其实力必将再次暴涨!届时,恐更难制矣。”
刘晔则提出疑问:“然大海茫茫,风波险恶,异邦情状不明,林越此举,是否太过行险?或许不足为虑?”
“不可不防!”曹操断然道,“林正泓此人,行事看似天马行空,却往往能成他人不能成之事。他既如此大张旗鼓,必有几分把握。” 他沉吟片刻,下令:“其一,通知我们在江东的人,将此消息‘无意间’透露给孙权。孙权擅水军,且毗邻大海,听闻此事,必然如坐针毡。让他们两家去斗!其二,令青、徐沿海郡县,加强戒备,谨防华国船队袭扰。其三,将作府对华国强弩、猛火油的研究,再加快!陆上之力,绝不能落后太多!”
一道无形的命令从许都发出,试图将祸水引向江东,并加紧自身的军备竞赛。
三、 建业:忧惧交织,欲效还休
果然,孙权在接到来自北方“友人”的“善意提醒”后,立刻召集了周瑜、张昭等人商议。
“林越欲通海外?扶南?香料?”孙权拿着密报,手都有些微微颤抖。这不仅仅是经济利益的问题,更关乎战略安全。若让林越完全掌控南方海路,江东岂不是被其从陆地和海上两面夹击?
张昭依旧是保守态度:“主公,跨海远征,耗费巨大,吉凶难料。林越穷兵黩武,终将自食其果。我江东只需固守基业,静观其变即可。”
周瑜却持不同看法,他虽然上次水战失利,但战略眼光依旧敏锐:“主公,林越志向远大,其图谋海外,绝非仅为财货。若让其成功,其势将如虎添翼,届时,我江东纵有长江之险,亦难挡其从海上而来。我等……不能坐视。”
“那公瑾之意是?”
“两种对策。”周瑜伸出两根手指,“上策,我江东亦组建船队,探索海外。夷洲(台湾)近在咫尺,为何不能让其成为我江东之后花园?甚至亦可向南,与那扶南接触,绝不能让林越独占海利!下策,若力有未逮,则需加强与曹操联盟,甚至……在某些方面做出让步,共同遏制林越向海洋发展。”
孙权内心挣扎。探索海外需要投入巨大资源,且风险未知;但若什么都不做,又恐将来追悔莫及。最终,他做出了一个矛盾的决定:“公瑾,你可先着手筹备探索夷洲之事,规模……不必太大。至于与曹操联盟……再议。” 他既不想完全放弃海洋,又对与虎谋皮的曹操心存极大的警惕。
四、 零陵:箭在弦上,郭嘉密信
就在各方势力因华国的海洋战略而调整步调之时,一封来自北方的密信,通过极其隐秘的渠道,送到了林越手中。
信是郭嘉写来的。字迹略显潦草,似乎是在病中仓促写就。信中并无过多寒暄,只是简要分析了当前局势,指出曹操虽暂缓大规模军事进攻,但对华国的忌惮与日俱增,正全力模仿华国军械,并试图挑唆孙刘。最后,郭嘉隐晦地提了一句:“海路虽阔,然风急浪高,望公慎之。陆上根基,尤为重中之重,旧族之心,非一日可暖,亦非一味怀柔可定。”
这封信,更像是一种善意的提醒,或者说,是郭嘉在自身处境微妙的情况下,一种曲折的表达。他似乎在提醒林越,开拓海外固然重要,但内部的整合与陆上根基的巩固,绝不能放松,尤其是对那些心怀叵测的旧士族,不能掉以轻心。
林越看完信,沉默良久。郭嘉的提醒,与蔡文姬、徐庶之前的忧虑不谋而合。
“奉孝……可惜了。”林越轻叹一声。他知道,内部的斗争,永远不会比外部的敌人更轻松。在扬帆远航之前,必须确保后方的稳定。
尾声
零陵城外,第一艘新造好的“乘风级”海船“逐风号”缓缓下水,崭新的船体在阳光下闪烁着桐油的光泽。码头上,准备随船出发的商人、通译、工匠、水手和护卫士兵们,正在进行最后的物资清点和告别。
林越率领文武百官,亲自为“逐风号”送行。它将承载着华国的希望,再次驶向南海,目的地——镇南郡(原镇南堡),并在那里与韩当汇合,进行最后的补给后,开启探索扶南的首次正式航程。
海风吹拂着林越的衣袍,他望着那艘即将消失在海平面上的帆影,心中充满了期待,也萦绕着郭嘉信中的警示。
“内部……旧族……”他喃喃自语,眼神逐渐变得锐利,“是时候,再烧一把火了。只不过,这次的火,要烧得更有技巧。”
雏凤的羽翼已张,即将搏击风浪,但巢穴之旁的荆棘,也需时时清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