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锦于这孤峰之上,已接连枯坐数个时辰,潜心参悟那《归隐术》的玄奥。
他依照秘法所述,试图将周身奔腾流转的仙元强行约束,尽数敛于丹田之中,以为如此便可藏匿气息,不露分毫。
然而事与愿违!
每当他催动功法,意欲压缩仙元之时,体内的仙元便凝聚成丹海,反而越发难控制。
时而汹涌波动,时而气息四处乱窜。
周身气息非但未能内敛,反如被投入巨石的平静湖面,激起更为汹涌的波涛。
不时,迅猛的仙元还会透体而出,几乎将周遭灵气都搅动得紊乱起来。
接连尝试,皆是如此,算上之前修炼,已一连数日毫无寸进,此时令他心头不由升起几分焦躁与挫败。
无奈只能暂时停下,待青瑶疗伤完毕后,再询问她看有其他方法。
此时他缓缓睁开双眼,眸中带着几分疲惫与困惑。
此时,目光不经意间扫过肩头,那只赤金色的神鸟依旧蜷缩在那里,将小巧的头颅深深埋入翅膀下流光溢彩的羽毛中,睡得正沉。
杨锦望着这个突然到来的“朋友”,忽然心头猛地一震,如同被一道闪电劈中灵台!
不对!
这赤金小鸟,方才举手投足间便令那飞天神虎灰飞烟灭,其气息之霸烈,堪比泰山压顶,足以震慑万灵。
然而此刻,它酣睡于自己肩头,周身却无一丝一毫的气息。
神识探去,竟与山间寻常凡鸟无异,感知不到任何奇特之处!
若非亲眼所见其神威,谁又能想到这看似人畜无害的小家伙,竟然能让那飞天神虎消失?
“它……它是如何做到的?”
杨锦心中掀起莫大的疑惑。
他死死盯着肩头那团赤金色的“绒球”,一个前所未有的念头如晨曦破晓般,骤然照亮了他因困顿而晦暗的心田。
“原来是……方向全错了!”
他喃喃自语,眼中迷茫尽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片清明,
“隐身匿迹,首要在于‘无我’,在于‘合道’!
非是以强力功法压制、隐藏自身气息,那般如同掩耳盗铃,意念越是集中,反抗越是激烈,气息反而愈发彰显。
真正的隐匿,当是散去一切人为的操控,让自身仙元归于平静。
如同溪流汇入大海,让生命气息与周遭天地自然交融,不分彼此!
唯有先‘散功’,方能后‘归隐’!”
想通此节,杨锦只觉豁然开朗,仿佛推开了一扇通往新天地的大门。
他不再试图强行约束金丹,反而放松心神,引导着那奔腾的仙元由极度凝聚之态,缓缓散开,如春水融冰,润物无声般流向四肢百骸,滋养仙身。
更有一部分气息悄然散入周围虚空,与山峰间的云雾、清风、草木灵气缓缓交融。
他依照《归隐术》中那逆向而行、看似违背常理的法门,开始小心翼翼地调整自身状态。
就在他气息由强转弱,由显化隐的刹那,肩头那赤金小鸟似乎有所感应,小巧的脑袋倏地从羽毛中钻了出来。
那双蕴藏金焰的眸子带着一丝疑惑,歪着头打量了杨锦片刻。
杨锦的气息猛然减弱,让它突然感到一惊。
看他仍气定神闲的打坐在此地,它只是眨了眨眼,便又懒洋洋地将头埋了回去,继续它的酣眠。
杨锦心中微喜,知道自己此番领悟方向对了!
他继续按照密术发功,心神彻底沉入那玄妙的归隐法门之中。
依循着脑中清晰的指引,细致地操控着每一缕仙元,调节着每一次呼吸,甚至试图让自身神魂的波动都与这方天地的韵律趋于一致。
不过一刻钟的功夫,他周身潜藏泄露而出的仙元气息和神识,竟已彻底内敛,消散于无形!
此刻若有仙人途经此地,仅凭神识粗略扫过,定然不能察觉其存在,他已与一块顽石,或一截枯木的周遭环境融为一体。
初窥门径,杨锦心中欢喜难以自抑。
他趁热打铁,继续催动法诀,引动四周天地灵气。
只见峰顶稀薄的灵气开始如受到无形力场牵引般,缓缓向他周身汇聚。
灵气并非被吸纳,而是如同水流绕过礁石,自然而然地在他身体周围形成了一层极其淡薄、却与周围环境色泽、气息完全融为一体的灵光帷幕。
在这灵光帷幕的作用下,他端坐的身形开始变得模糊、扭曲,光线仿佛在他身边发生了偏折,呈现出一种不真实的虚化状态。
虽未完全消失,但若不远距离仔细凝视,已极难察觉他的存在。
恰在此时,青瑶运转周天完毕,体内被沈筠长老掌力震伤的经脉已初步疏通,郁结的仙元重新变得流畅。她长长吁出一口气,缓缓睁开了美眸。
然而,映入眼帘的景象却让她悚然一惊!
方才杨锦明明就坐在她身侧不远处打坐,此刻目光所及,那个位置竟空空如也!
非但不见人影,连他一丝一毫的气息都感应不到,仿佛此人凭空蒸发了一般!
“杨锦?”她失声低呼,心中瞬间被巨大的恐慌攫住,猛地站起身来。
就在她心神剧震之际,或许是因她呼唤带来的细微扰动,那层灵光帷幕微微波动了一下。
青瑶凝神再望,才隐约看到一道极其淡薄、几乎与背后山岩色泽融为一体的虚影轮廓,依旧维持着盘坐的姿势。
她难以置信地揉了揉眼睛,定睛细看,那虚影逐渐清晰,赫然正是杨锦!
他竟然在打坐自己眼前数米之内,自己却毫无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