冈仁波齐主峰的雪线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消退。张叙舟的搪瓷杯扣在 “恒河源一号” 科考队的监测屏上,杯壁的锈迹顺着数据流蔓延,在恒河出境径流量的折线图上凝成道刺眼的红痕 ——24 小时内,流量从每秒 1800 立方米飙升至 3240 立方米,数据旁的预警灯跳成了血红色,与 1582 章杂多山跨境涡旋的警戒色完全一致。
“是洲际能量涡旋。” 苏星潼的银簪突然在仪表盘上炸开蓝白色的光,簪尖投射的三维模型里,50 平方公里的能量场正裹着冰川融水与印度洋暖湿气流旋转,漩涡中心的能量特征像盘被打乱的磁带,既有青藏高原的地脉溢流,又混着喜马拉雅板块碰撞的远古记忆,“探测器捕捉到 17 种语言的能量乱码,其中印地语和乌尔都语的冲突最剧烈。”
护江力的光晕突然被撕裂成蓝白两色:→ 点。张叙舟捏着张泛潮的洲际地脉符,符纸上原本清晰的 “协” 字正被乱码吞噬,露出底下隐约的恒河河道图 —— 这是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联合南亚区域合作联盟特制的符纸,此刻却像被水泡过的作业本,墨迹晕染得不成样子。
一、涡旋杀机
科考队的越野车刚驶过中印边境的界碑,前挡风玻璃就被股蓝白色气流撞出蛛网纹。张叙舟猛打方向盘,车轮碾过片结冰的溪流,冰面下的石子突然跳起,组成与涡旋中心相同的乱码图案。他这才发现,界碑旁的溪流正在倒流,水面漂浮的经幡被能量场撕成碎片,碎片上的藏文与梵文在空中激烈碰撞,发出滋滋的电流声。
“每小时失衡 5%。” 赵沧海举着青铜神雀贴近车窗,神雀双翼展开的瞬间,乱码碎片突然静止,在半空拼出组触目惊心的数据:恒河平原已出现 37 处漫滩,印度旁遮普邦的灌溉渠因水压骤增爆裂,巴基斯坦信德省的印度河三角洲正遭受咸潮倒灌。护江 App 的实时地图上,这些区域都标着橙红色的 “冲突预警”,话题 #恒河洲际水危机# 的阅读量正以每分钟 2 亿的速度飙升。
护江力跌至
点。张叙舟的玉佩突然烫得像块烙铁,他扯开衣领,发现玉佩在锁骨处烙下串坐标 —— 北纬 31°04′,东经 81°18′,正是中科院标注的 “恒河源一号异常区”。更惊人的是,坐标旁还浮现出段水文记录,用 1500 年的古梵文写着:“雪山之水,四域共饮,乱则溃,协则宁。”
“是《恒河梵书》里的记载。” 苏星潼的银簪突然刺入地图,簪尖蓝光扫过的地方,显露出条地下暗河的轨迹,“1500 年曾有过次完美协同期,当时的能量特征与泉脉术‘洲际诀’完全吻合。” 她指向暗河与涡旋的交汇点,那里的能量频率正在缓慢回升,“地下暗河是天然的能量缓冲带,只要激活它,就能稳住涡旋。”
就在这时,对讲机里传来尼泊尔加德满都谷地水文站的呼救:“能量乱码击穿了我们的监测系统,河水开始漫过加德满都的杜巴广场!” 张叙舟抬头望去,冈仁波齐主峰的涡旋突然射出道蓝白色光柱,直刺喜马拉雅山脉的褶皱处,那里正是恒河与印度河的分水岭。
二、神雀架桥
青铜神雀突然挣脱赵沧海的手,化作道赤光冲上云霄。张叙舟通过无人机镜头看见,神雀在涡旋上方盘旋三周,双翼扫过的轨迹竟凝成座横跨四国的能量桥 —— 桥东接西藏阿里湿地的水文站,桥西连印度北阿坎德邦的监测点,南侧延伸至尼泊尔博卡拉的堰塞湖,北侧直抵巴基斯坦吉尔吉特的冰川站。
“协同率 45%。” 科考队的洲际校准仪突然发出蜂鸣,屏幕上的进度条缓慢爬升,“冈仁波齐主峰贡献 45%,阿里湿地 20%,恒河平原 15%,印度河流域 10%,加德满都谷地 10%。” 张叙舟注意到,每当进度条跳动 0.1%,符纸上的乱码就消退丝,露出底下更清晰的河道纹路。
护江力回升至
点。张叙舟抓起搪瓷杯跳下车,杯底的 “灌水” 二字在雪地上拓出个水校校徽的印记。他突然想起情绪库第 41 条【界碑旁的溪流】——1994 年中专实习时,他在这附近维护界碑,老技术员指着倒流的溪水说:“水不认国界,你把它堵在这边,它就从那边的地下跑,最后两边都遭殃。”
“启动三级中继!” 张叙舟对着对讲机大喊。西藏军区的直升机立刻在冈仁波齐主峰空投下能量发射器,阿里湿地的光伏电站将清洁能源注入地脉,印度水文专家在恒河平原打开 300 个减压闸门,巴基斯坦的工程师炸开印度河的淤塞段,尼泊尔的登山队员在加德满都谷地堆砌石笼坝。当五国行动在能量桥上形成共振的瞬间,校准仪的协同率猛地跳到 47%,涡旋范围缩小了 0.5 平方公里。
善念值在这时跳涨至 15.2 亿。护江 App 的直播界面上,中印巴尼四国网友正同步开展 “虚拟调水”—— 屏幕左侧是印度农民转动的水车,右侧是中国护江人的铁锹,上方是尼泊尔僧侣的祈福,下方是巴基斯坦渔民的渔网,每 300 万次跨屏互动,能量桥就发出声清脆的嗡鸣,像无数溪流汇入大河的声响。
三、晶体密码
探测器钻入地下暗河 100 米处时,终于捕捉到 “洲际共生能量晶体” 的踪迹。这颗藏在地核的菱形晶体正被乱码缠绕,晶体表面的纹路却异常清晰:东侧刻着长江三峡的轮廓,西侧是印度河三角洲的潮汐表,南侧嵌着尼泊尔的雪山,北侧印着巴基斯坦的灌溉渠,最中央是个旋转的 “卍” 字纹,与冈仁波齐主峰的石刻完全相同。
“是地脉的共享硬盘。” 李小鱼的虚拟影像突然出现在屏幕上,她的手指划过晶体,乱码处立刻显露出 1500 年的协同数据,“当时的护江人用泉脉术‘洲际诀’设定了共享协议,可惜后来被多次战争的煞力污染。” 她指向晶体的裂痕,那里渗出的黑色液体与 1591 章马里亚纳海沟的煞力同源,“这些煞力在放大各国的水资源焦虑,让乱码越来越严重。”
护江力波动至
点。张叙舟的洲际地脉符突然自燃,灰烬在暗河水面拼出 “洲际诀” 的符文阵 —— 需同时注入四国地脉能量:中国的泉脉术引青藏高原的冰川融水,印度的莲花咒激活恒河的净化力,巴基斯坦的古兰经文稳定印度河的流速,尼泊尔的吠陀经调动雪山的缓冲能。更关键的是,需要 2.5 亿善念值作为启动能量。
“还差 8000 万。” 苏星潼的银簪突然指向直播界面,四国网友正在发起 “跨洲能量接力”:西藏的牧民举着经幡绕着能量塔转圈,德里的学生在恒河边放莲花灯,拉合尔的工匠在陶片上刻节水咒,加德满都的主妇用河水淘米时默念祈福。这些画面化作金色的光点,顺着能量桥注入暗河,晶体的乱码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消退。
当善念值突破 15.3 亿的瞬间,张叙舟的搪瓷杯与晶体产生共振。杯壁的锈迹化作道红光,将四国能量拧成股绳,精准刺入晶体中央的 “卍” 字纹。只听地脉深处传来声悠长的嗡鸣,暗河的水流突然加速,在岩壁上冲刷出行新的纹路:“一山连四域,脉通欧亚非。”
四、涡旋消融
冈仁波齐主峰的能量涡旋在第三小时开始收缩。蓝白色的气流不再狂暴,而是化作无数细小的溪流,顺着能量桥流向四国的江河:中国段的溪流带着冰川的清冽,印度段的混着恒河平原的稻香,巴基斯坦段的裹着沙漠的燥热,尼泊尔段的含着雪山的凛冽,最终在印度洋汇合,掀起道金色的巨浪。
护江力稳定在
点。洲际校准仪的协同率已升至 52%,数据传输延迟从最初的 17 秒缩短至 3 秒,恒河出境径流量回落到每秒 2300 立方米。张叙舟望着屏幕上跳动的善念值,突然发现每增加 1000 万善念,晶体就会吐出段被修复的记忆:1962 年中印边境的士兵共饮壶恒河水,1985 年四国科学家联合考察喜马拉雅,2008 年汶川地震时尼泊尔捐赠的帐篷…… 这些记忆化作能量流,加固着能量桥的结构。
“快看!” 赵沧海指着界碑旁的溪流,原本倒流的溪水正缓缓归位,水面漂浮的经幡碎片重新组合,藏文与梵文的字母依偎在一起,组成个新的符号 —— 像汉字的 “和”,又像梵文的 “??”(协同)。张叙舟蹲下身,发现溪底的石子正在排列新的图案,竟是水校实验室里的连通器模型,而他 1994 年实习时画的图纸,正被溪水拓印在岩壁上。
中科院的专家团队赶到时,能量桥已变得肉眼可见。蓝白色的光带里,无数水滴正载着四国语言的 “水” 字穿梭:中文的 “水”、印地语的 “????”、乌尔都语的 “????”、尼泊尔语的 “????”,在光带中央碰撞成颗透明的水珠,水珠破裂后,洒下的雨滴在雪地上长出四色的花 —— 中国的格桑花、印度的莲花、巴基斯坦的素馨花、尼泊尔的杜鹃花。
五、欧亚非的请柬
当第一缕阳光照在能量桥上时,护江 App 的善念值突破 15.4 亿。张叙舟的玉佩突然弹出张全息地图,冈仁波齐的位置闪烁着金色的光,与非洲乞力马扎罗山、南美的安第斯山脉连成条弧线。苏星潼的银簪在地图上滑动,显示出这些山脉的地脉能量都包含相同的 “洲际协同基因”,而恒河源的晶体,正是激活这组基因的钥匙。
“下一站是尼罗河源。” 李小鱼的影像在数据流中挥手,她身后的屏幕上,非洲水塔的地脉节点正在闪烁,“青铜神雀的跨洲功能已经激活,它能帮我们找到更多像这样的晶体。” 她的声音刚落,神雀突然发出声清越的鸣叫,衔起片能量桥的光带,化作道赤光射向非洲的方向。
科考队撤离时,张叙舟把搪瓷杯留在了界碑旁。杯壁的锈迹在雪地上绘出幅微型地脉图,恒河与印度河在图中蜿蜒流淌,最终汇入片象征印度洋的蓝色水渍。他望着逐渐缩小的能量桥,突然明白 1500 年的护江人早已懂得:江河从不是国界的分割线,而是把不同土地缝在一起的丝线。
越野车驶过界碑时,张叙舟回头望了眼冈仁波齐。主峰的涡旋已彻底消散,露出皑皑的雪峰,雪峰的影子投在能量桥上,像座横跨四国的巨大天平,天平的两端,恒河与印度河正载着相同的晨光,缓缓流向远方。护江力的光晕在阳光下泛着柔和的金芒,他知道,这场洲际协同不是终点,而是地球地脉发出的请柬,邀请所有江河,共赴场跨越山海的约定。
搪瓷杯里剩下的半杯水,在颠簸中晃出杯口,落地的瞬间化作道细小的溪流,顺着界碑的基座流向两国的土地 —— 就像所有的水,终会以自己的方式,回到该去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