涤纶合成纤维在军用服装和装备领域的应用测试,由总后勤部牵头迅速展开。张彬提供了几种提升纤维强度和增加阻燃性能的改性方案后,便将具体研发工作交由相关的化工和纺织单位跟进。他并未过多沉浸于这项“意外”的军工应用,一个更为直接和关键的国防需求,已经通过更高层级,摆在了他的面前。
来自陆军装备部和几个主要军区的一线部队代表,联名提交了一份详尽的报告,直指当前部队列装的主要制式步枪存在的问题:型号繁杂,不同部队甚至不同兵种使用的枪械口径不一、零件互不通用;后勤保障压力巨大,需要储备多种型号的弹药和备件;新兵训练周期长,需要熟悉不同枪械的操作特性。他们迫切希望,能有一种更统一、更可靠、更便于培训和后勤的新型枪族,来提升整体步兵的作战效能。
张彬在第七研究所的保密会议室里,会见了部队代表、主管轻武器研发的枪械总工程师,以及几位从一线兵工厂请来的、满手老茧经验丰富的老师傅。桌上摊开着现有几种主要步枪的分解图纸和部分实物。
部队代表言辞恳切,甚至带着一丝急切:“张工,咱们的战士是好样的,但手里的家伙事有时候真让人头疼。要是能在保证火力的情况下,让大家用的枪更统一,训练、补给都能省下大力气!”
枪械总工则从技术角度补充:“目前我们尝试过对现有型号进行小修小补,但总是顾此失彼,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张彬没有立刻去看那些图纸,他沉默片刻,目光扫过在场众人,缓缓开口:“我们需要的,不是某一支性能极致优秀的‘完美’步枪,而是一个能够适应不同作战需求、共享核心资源、最大化后勤和训练效率的武器系统。”
他走到黑板前,用粉笔写下了三个字:枪族化。
“我的建议是,停止对现有型号的零散改进。我们应立足于未来十年、二十年的步兵作战需求,设计一个全新的、模块化的枪族。”张彬的声音清晰而肯定,“其核心在于两点:统一的中间威力弹药,以及高度通用的核心机匣结构。”
他详细阐释了这一理念:“选定一种性能均衡、后坐力可控、能满足中近距离有效杀伤的弹药作为整个枪族的标准弹。基于同一种弹药和相似的核心自动原理、击发机构,我们可以衍生出几种主要型号:标准的自动步枪,作为步兵的基本武器;使用加长或重枪管、配两脚架和更大容量弹匣\/弹链的班用机枪,提供持续压制火力;以及缩短枪管和护木的短突击步枪,供装甲兵、炮兵、后勤人员等空间受限的兵种使用。”
部队代表的眼睛亮了起来,他立刻意识到这种设计对简化后勤和训练的巨大价值——士兵只需要熟悉一种基本操作,后勤只需要储备一种主要弹药和大部分通用零件。
“但是,”兵工厂的老师傅提出了现实问题,“要实现这种通用性,对核心零件的材料、加工精度和耐久性要求非常高。特别是连续射击下的枪管寿命和机匣强度……”
“这正是关键。”张彬点头,他随即提供了解决方案的方向,“我这里有新型枪管钢材的热处理工艺要点,通过特定的淬火和回火曲线控制,可以在保证韧性的前提下,显着提升表面硬度和耐烧蚀性能。同时,对于机匣等关键结构件,可以采用一种新的冷锻成型工艺结合局部强化处理,来应对高频率的冲击。”
他没有给出具体的枪械设计图纸,而是提供了一份人机工程学设计指南,强调了抵肩舒适性、自然握持角度、重心平衡、以及操作部件(如快慢机、弹匣扣)的位置和力度需要符合人体本能反应,以提升射击精度和操作速度。
“具体的枪型设计、样枪试制、以及最终的测试定型,”张彬看向枪械总工和部队代表,“由你们兵器工业部门和部队试用单位共同完成。我的团队可以提供材料工艺支持和人机工程评估。”
任务明确后,一场围绕新枪族的攻坚战在绝对保密的状态下打响。兵工厂的老师傅们根据新工艺要求调整热处理炉的参数,小心翼翼地锻造着第一批新钢号的枪管毛坯;弹药装配工们在新的标准下,开始试生产统一规格的中间威力步枪弹;枪械设计师们则在人机工程指南的框架下,绘制着几种衍生型号的图纸,努力平衡着性能、重量与通用性。
数月后,第一批样枪在戒备森严的靶场进行初步测试。部队训练教官和选拔出的优秀射手担任测试员。自动步枪点射清脆,短突击步枪在狭小空间内转向灵活,班用机枪提供了稳定的压制火力。统一的操作方式让换手不同型号的测试员都感到得心应手。
然而,在极限工况下的连续射击测试中,负责记录数据的靶场测试员发现,无论是自动步枪还是班用机枪,在经过数个弹链(或大量弹匣)的连续高速射击后,枪管温度上升极快,虽然新材料工艺显着提升了耐烧蚀性,但测试后对枪管内壁的测量数据显示,其磨损速率仍然高于设计预期,尤其是在枪管靠近枪口的关键导程部位。这意味着,在持续的高强度作战环境下,枪管的寿命可能成为制约战斗力的一个潜在短板。
枪械总工拿着初步的测试报告找到张彬,眉头微锁:“张工,新理念和基本设计方向非常成功,部队反馈极好。但枪管寿命,尤其是在全自动模式下的极限寿命,距离我们的理想目标还有差距。需要更强韧、更耐高温的材料,或者……更巧妙的冷却或结构设计。”
张彬接过报告,看着上面关于枪管磨损的数据,目光沉静。他知道,这又触及了当前材料科学的边界。
“签到。”
【叮!签到成功!恭喜宿主获得:高氮无镍奥氏体不锈钢冶炼工艺(适用于高应力耐腐蚀部件),新型枪管镀层技术(铬钼钒复合镀层)原理及设备要求。】
系统的回应再次精准命中需求。新的不锈钢工艺能提供更好的基体强度与韧性,而复合镀层技术则能直接应对枪管内壁的高温磨损与烧蚀。
“问题明确了,解决方案也有了方向。”张彬将签到获得的技术资料要点记录下来,递给枪械总工,“接下来,我们就在这根枪管上,再做一次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