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清晨,阿杰的手机被一连串闹钟吵醒时,窗外的天刚蒙蒙亮。他睁开眼,盯着天花板上的裂痕,脑子里还残留着昨晚对着镜子练习 “标准微笑” 的疲惫 —— 唇角上扬 30 度,眼神保持温和,不能太用力,也不能太松弛,这是经纪公司给他的 “微笑准则”。
手机屏幕上,星途文化的经纪人张鹏已经发来五条消息,第一条是当天的行程表:上午十点,社交媒体直播 “治愈系绘画分享”;下午两点,线下品牌活动站台;晚上七点,短视频平台拍摄 “深夜治愈语录”;睡前还要提交三条社交动态文案,需经公司审核后发布。剩下的四条消息,全是直播和活动的 “人设细则”,从穿着搭配到说话语气,甚至连回答粉丝问题的模板都一一列明。
“直播时穿浅灰色卫衣搭配卡其色休闲裤,保持坐姿端正,左手轻搭画板,右手握笔,营造‘专注创作’的氛围;粉丝问‘最近累不累’,统一回答‘看到大家的支持就有动力啦’,语气要温柔,带轻微的笑意;提到绘画灵感,要关联‘生活里的小温暖’,比如喂流浪猫、帮同学解围等,强化治愈人设。” 阿杰念着细则,手指无意识地收紧,指甲深深掐进掌心 —— 这些看似温馨的细节,每一条都像一根无形的线,将他牢牢操控。
上午九点半,经纪公司派来的造型团队准时抵达阿杰的宿舍。化妆师拿着粉底刷,小心翼翼地在他脸上涂抹,遮住熬夜留下的黑眼圈;造型师则反复调整他的卫衣领口,确保每一根线头都整齐服帖。“阿杰老师,等会儿直播时记得别做太大的动作,衣服容易皱,影响镜头效果。” 造型师一边整理衣服,一边叮嘱,语气里带着不容置疑的严肃。
十点整,直播准时开始。阿杰坐在镜头前,按照剧本设定,先对着镜头露出 “标准微笑”,然后轻声说:“大家好呀,今天想跟大家分享一幅关于‘陪伴’的画。” 他拿起画笔,在画纸上慢慢勾勒,脑子里却不断回放着经纪人的叮嘱 ——“画画速度要慢,展现耐心;偶尔抬头看镜头,眼神要温柔,带点忧郁感;每十分钟说一句治愈语录,比如‘慢慢来,生活总会给你惊喜’。”
直播过程中,有粉丝留言:“阿杰老师,你今天看起来有点累,是不是没休息好?” 阿杰刚想如实回答 “昨晚练习到很晚”,耳边突然传来经纪人的提示音:“按模板回答,别提累。” 他硬生生把话咽回去,重新扬起 “标准微笑”,说:“看到大家的留言就不觉得累啦,能和你们一起画画,很开心。”
这句话说完,他明显感觉到心里一阵空虚。曾经,画画是他最放松的时刻,笔尖在纸上滑动的触感能让他忘记所有烦恼;可现在,画画变成了 “表演”,每一个动作、每一句话都要遵循剧本,连表达真实感受的权利都没有。他看着镜头里自己的脸,眼神温和,嘴角带笑,却觉得无比陌生 —— 这不是他,只是一个按照 “治愈系男神” 人设打造的木偶。
下午的品牌活动更是让他身心俱疲。活动现场,聚光灯紧紧追着他,记者的提问像连珠炮一样袭来:“阿杰先生,你觉得这款产品最符合你‘治愈系’气质的地方是什么?”“请问你接下来有跨界拍戏的计划吗?”“你怎么看待现在年轻人对你的模仿热潮?”
每一个问题,他都要按照提前准备好的答案回答,不能有任何偏差。当记者问起 “模仿热潮” 时,他本想说出 “希望大家做自己”,却在经纪人的眼神示意下,改成了 “谢谢大家的喜欢,希望我的存在能给大家带来温暖”。说完这句话,他感觉到台下有几道目光带着失望,心里像被针扎了一下,却只能继续维持着 “标准微笑”。
活动结束后,他刚想找个地方休息,就被经纪人拉到后台,对着镜头拍摄 “深夜治愈语录”。“灯光再暗一点,营造忧郁氛围。” 导演指挥着,“阿杰老师,你靠在窗边,眼神看向远方,轻声说‘生活难免有遗憾,但总有不期而遇的温暖’。”
阿杰按照要求站在窗边,看着窗外的夜色,突然觉得无比疲惫。他重复了三遍,导演才满意地说 “过了”—— 第一遍 “忧郁感不够”,第二遍 “语气太生硬”,第三遍终于达到了他们想要的 “效果”。可只有他自己知道,那份 “忧郁” 不是演出来的,而是连日被操控、被表演的真实疲惫。
晚上回到宿舍,阿杰瘫倒在床上,连脱衣服的力气都没有。手机里,经纪人又发来明天的行程表和人设细则,还有三条需要审核的社交动态文案。他看着那些文字,突然觉得一阵恶心,起身冲到卫生间,对着镜子干呕起来。
镜子里的他,脸色苍白,眼底布满红血丝,曾经因为画画而充满光芒的眼睛,现在只剩下疲惫和空洞。他想起以前那个能在画室里待一整天、因为画好一幅画而开心得跳起来的自己,再看看现在这个按照剧本表演、被人设束缚的木偶,眼泪终于忍不住流了下来。
他拿起手机,给陈序发了一条消息:“序子,我好像真的撑不下去了。我每天都在表演,都在扮演别人,我快忘了自己本来是什么样子了。”
发送成功后,他把手机扔到一边,蜷缩在床上,像一只受伤的小动物。窗外的夜色越来越浓,宿舍里一片寂静,只有他压抑的哭声,在空荡的房间里回荡。他知道,明天太阳升起后,他又要走上那个 “提线木偶的舞台”,继续按照别人的剧本表演,继续做那个不真实的 “治愈系男神”,却不知道这样的日子,什么时候才能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