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的扩散” 监测报告还在 “天平” 总部会议室内传阅,空气里却已弥漫着激烈的争执。行动部门的陆峰将报告拍在桌上,红色的指节因愤怒而泛白:“200 万隐性成瘾者!再等下去,整个社会的核心职业群体都会被拖垮!必须立刻启动全域清剿,哪怕动用所有突击小队,也要把赵无妄的供应链连根拔起!”
“全域清剿?你忘了上次货轮拦截后引发的仿品危机?” 情报部门的周明立刻反驳,他调出非洲某地下工厂的卫星图,“赵无妄现在的供应链分散在 17 个国家的 43 个隐蔽据点,有的藏在战乱地区,有的伪装成合法食品加工厂,全域清剿只会打草惊蛇,让他更快转移核心资源。”
会议桌两侧的争论不断升级,支持 “激进清剿” 与 “保守观察” 的两派各执一词,唯独叶晴始终沉默地坐在主位,指尖在虚拟操控台上反复勾勒着赵无妄的供应链图谱 —— 从东南亚的原料生产基地,到欧洲的核心分销节点,再到美洲的暗网交易平台,每一个节点都用红色标记,像一张布满毒刺的网。
“都安静。” 叶晴突然开口,会议室内瞬间陷入寂静。她抬手将一份标有 “绝密” 的方案投射在墙面,标题 “精准干预计划” 几个字在灯光下格外醒目,“我有一个新提议 —— 不搞全面清剿,也不被动观察,而是用‘故事干预’的方式,对赵无妄的供应链和核心节点进行定点清除。”
“故事干预?” 陆峰皱起眉头,“这是什么意思?我们不是小说家,没时间编故事!”
“是利用陈序的‘共振源’属性。” 叶晴调出陈序之前的精神引导实验数据,“之前的实验证明,他不仅能唤醒成瘾者的情感,还能通过精神信号,在特定人群的意识中植入‘符合逻辑的意外故事’。比如,让地下工厂的工人相信‘设备老化会引发爆炸’,让分销节点的负责人觉得‘继续交易会被警方盯上’,用这种方式让他们主动放弃合作,从内部瓦解赵无妄的供应链。”
会议室内一片哗然。战略部门的负责人率先提出质疑:“意识植入?这风险太大了!万一植入的‘故事’失控,引发大规模恐慌怎么办?而且,这种方式是否符合‘天平’的行动准则?我们是守护者,不是操控者!”
“准则?当 200 万隐性成瘾者正在被摧毁,当医护人员因成瘾出现诊疗失误,当学生们的大脑发育受到影响,我们没有时间纠结准则!” 叶晴的声音陡然提高,她调出一份急诊科的实时视频 —— 画面里,一位护士因戒断反应手抖,差点打翻患者的输液瓶,“全域清剿会引发混乱,保守观察会错失时机,‘精准干预’是目前唯一能平衡风险与效果的选择。”
她走到墙面的供应链图谱前,指着东南亚某原料基地:“第一个目标就是这里。这个基地伪装成橡胶加工厂,实际在生产‘无忧乡’的核心原料。我们可以让陈序通过精神信号,向工厂负责人植入‘原料泄漏会导致周边村庄中毒’的‘故事’,再配合当地环保组织的‘匿名举报’,让他相信继续生产会引发严重的社会事件,主动关停工厂。”
“还有欧洲的核心分销节点。” 叶晴指向巴黎某私人会所的标记,“这个会所的老板是赵无妄在欧洲的‘总代’,我们可以向他植入‘警方已经掌握交易证据,即将展开突袭’的‘故事’,同时让卧底在会所内散布‘有人被抓’的谣言,迫使他销毁库存,切断分销渠道。”
方案细节一点点展开,会议室内的质疑声渐渐减弱。周明看着图谱上被标记的节点,犹豫着开口:“这个计划确实比全域清剿更隐蔽,但陈序的精神负荷能承受吗?同时向多个目标植入‘故事’,很可能引发精神反噬,甚至让他自己陷入‘故事’与现实的混淆。”
“这是最大的风险,也是唯一的突破口。” 叶晴的目光转向会议室外 —— 陈序正在实验室里为新一轮精神引导做准备,透过玻璃,能看到他专注调试设备的身影,“我已经和陈序沟通过,他愿意尝试。他说,比起看着更多人成瘾,这点风险不算什么。”
陆峰沉默了片刻,拿起方案反复翻阅:“计划的成功率有多少?我们没有任何先例,万一某个节点没有按预期‘失控’,反而打草惊蛇,怎么办?”
“成功率无法量化,但我们没有更好的选择。” 叶晴的语气里带着一丝疲惫,却透着不容置疑的坚定,“我们可以先从两个小节点开始试点,比如东南亚的原料基地和南美某分销点,根据试点结果调整方案。如果成功,就能以最小的代价瓦解赵无妄的供应链;如果失败,也能及时止损,避免引发更大的危机。”
会议室内陷入长时间的沉默,每个人都在权衡计划的风险与收益。最终,战略部门的负责人率先点头:“我支持试点。目前的情况,坐以待毙比冒险更可怕。”
随着更多人表示支持,“精准干预计划” 正式通过。散会后,叶晴独自留在会议室,看着墙面的供应链图谱,指尖轻轻划过陈序的名字 —— 她知道,这个计划将把陈序推向更危险的境地,但为了阻止 “沉默的扩散”,为了拯救那些被成瘾吞噬的人,她别无选择。
实验室里,陈序刚完成对一位学生成瘾者的精神引导。叶晴走进来,将 “精准干预计划” 放在他面前:“试点节点的资料已经整理好了,东南亚的原料基地负责人有严重的‘社会责任感焦虑’,巴黎会所老板极度‘恐惧牢狱之灾’,这些都是你植入‘故事’的突破口。”
陈序拿起资料,指尖在 “社会责任感焦虑” 几个字上停顿 —— 他想起苏蔓的绝望,想起急诊科里疲惫的医护人员,想起那些偷偷藏着 “无忧乡” 的学生。这些 “故事” 不是凭空编造,而是抓住了目标人群的心理弱点,用他们自己的恐惧,阻止他们继续为虎作伥。
“我需要三天时间准备。” 陈序抬起头,眼神里没有犹豫,“我要先熟悉每个目标的背景、性格,确保植入的‘故事’足够真实,不会被他们察觉异常。同时,我需要实验室调整精神防护装置,减少反噬的风险。”
“我已经安排好了。” 叶晴点了点头,“试点行动定在三天后,卧底和外围团队会配合你的‘故事’展开行动。记住,无论遇到什么情况,安全第一。如果感觉精神负荷过大,立刻停止,我们可以再想其他办法。”
陈序看着叶晴,突然想起第一次见面时,她严肃地告诉他 “你的能力既是希望,也是危险”。现在,他要将这份 “危险” 转化为拯救的力量,用一个个 “故事”,一点点瓦解赵无妄的商业帝国,阻止这场 “沉默的危机” 继续扩散。
实验室的灯光渐渐暗了下来,陈序坐在操控台前,开始研究试点节点的资料。东南亚原料基地负责人的慈善捐赠记录、巴黎会所老板的前科档案、当地的社会环境、舆论倾向…… 每一个细节都可能成为 “故事” 的一部分,都可能决定计划的成败。
窗外的夜色越来越浓,陈序的目光却越来越坚定。他知道,“精准干预计划” 只是开始,后面还有更多的节点需要 “清除”,还有更多的成瘾者需要拯救。但他已经做好了准备,哪怕要承受精神反噬的痛苦,哪怕要游走在 “现实” 与 “故事” 的边缘,他也要坚持下去,用自己的能力,终结这场由他引发的灾难。
叶晴站在实验室外,看着陈序专注的身影,心里默默祈祷。她不知道这个激进的计划能否成功,但她知道,他们已经迈出了最关键的一步。这场与赵无妄的较量,与 “概念产物” 的战斗,终将在他们的努力下,迎来转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