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站的冷光落在空白草稿纸上,陈序的指尖悬着钢笔,墨水滴在纸面上晕开一小团黑点,像一颗正在扩散的诱惑种子。他盯着那团黑点,脑海里却不受控制地浮现出 “普罗米修斯” 实验室里的全息投影 —— 统一场论公式里那处刺眼的空白、基因链上红色的标记、常温超导金属块的淡蓝光晕,这些本该属于 “遥不可及的学术巅峰” 的符号,此刻却像伸出的触手,紧紧攥住了他心底最隐秘的渴望。
他曾是别人口中的 “做题家”。高中时能为解一道奥数题熬到凌晨三点,大学时泡在图书馆里演算物理题,连导师都说他 “对答案有近乎偏执的执着”。那时的渴望很纯粹:解开一道题,弄懂一个公式,获得的是智力突破的快感,是对 “规律” 的敬畏。可现在,海伦娜把 “终极答案” 摆在他面前,不需要漫长的演算、无数次的失败,只需要他写下几行字 —— 这种诱惑,像毒品一样钻进他的血管,让他指尖发麻。
钢笔尖无意识地在草稿纸上划过,竟断断续续写出了统一场论公式的前半部分。那些曾经只在教科书里见过的符号,此刻顺着笔尖流淌出来,带着一种陌生的熟悉感。陈序的呼吸渐渐急促,他想起高中时解出最后一道奥数题的瞬间:窗外的晨光刚好照在草稿纸上,公式的最后一步像突然亮起的灯,那种 “豁然开朗” 的狂喜,是他这辈子最清晰的快乐记忆。而现在,海伦娜说,他能拥有比那强烈百倍的快乐 —— 填补人类知识的空白,成为 “第一个触达真理的人”。
“就看一眼……” 他低声自语,手伸向鼠标,屏幕上还残留着下午查阅的 “全球能源情报流” 界面,可他此刻想点开的,是机构内部的物理数据库。指尖刚碰到鼠标,胸口口袋里的林溪照片突然硌了他一下 —— 那是早上整理东西时,他特意放在贴身位置的,照片边缘被体温焐得发烫。
陈序的手猛地顿住。草稿纸上的公式突然变得刺眼,像在嘲笑他的动摇。他想起照片里林溪苍白的脸,想起她走三步就扶着墙喘气的模样;想起瑞拉尼亚边境的泥地里,抱死婴的母亲蜷缩的身影;想起穿校服的男孩抱着湿透的《诗歌集》,在铁丝网外排队的样子 —— 这些不是 “可以忽略的干扰项”,是他必须守护的 “现实答案”。如果他为了那道物理公式、那段基因密码、那块金属的结构,打开了潘多拉的盒子,这些人会不会成为新的 “牺牲品”?
工作站的监控摄像头缓慢转动,红光扫过草稿纸上的公式,像一道冰冷的提醒。陈序突然清醒过来 —— 海伦娜说得没错,他不需要懂物理、懂基因,他的能力能 “创造现实”,可这种 “创造” 的代价,是他无法承受的。就像当初写《王冠的重量》,他以为是在创造 “和平希望”,最终却酿成难民潮的悲剧;现在如果写了 “终极答案”,谁知道会引发怎样的灾难?是基因歧视的狂欢,还是资源垄断的战争?
他用力抹掉草稿纸上的公式,钢笔尖划破纸面,留下几道狰狞的划痕,像在切断心底的诱惑。可刚抹完,脑海里又跳出基因编辑的临床案例 —— 那个皮肤透明的婴儿,眼底没有光泽的样子,和林溪发病时的虚弱重叠在一起。如果真的能写出 “脱靶效应修正密码”,是不是能让林溪彻底摆脱靶向药?是不是能让更多患病的孩子不用再承受痛苦?
这种念头一冒出来,就像野草一样疯长。他打开抽屉,翻出之前偷偷保留的医学书籍,里面夹着林溪的病历复印件,医生在末尾写着 “长期预后不佳,可能出现呼吸衰竭”。陈序的手指抚过那行字,心脏像被重锤砸中。理智告诉他 “不能冒险”,可情感却在尖叫 “为了林溪试试”—— 他站在一道看不见的悬崖边,往前一步是知识的深渊诱惑,往后一步是现实的责任坚守,而脚下的土,正在一点点松动。
“叮” 的一声,解密器在口袋里震动了一下 —— 是叶晴的潜伏者发来的加密消息:“林溪那边接应准备就绪,霍兰德的人似乎在排查康复中心周边,需确认是否提前转移。” 这条消息像一盆冷水,浇在他发烫的心上。他想起海伦娜的警告:“‘普罗米修斯’的监控覆盖地堡每个角落”,如果他此刻被诱惑冲昏头脑,不仅救不了林溪,还会把 “天平” 的人也拖进危险。
陈序关掉医学书籍,将病历复印件放回抽屉深处,然后拿起抹布,仔细擦去草稿纸上的墨迹,连一点痕迹都没留下。他深吸一口气,点开 “叙事匹配模型” 的界面,假装在修改 “锂矿合作叙事”,可目光却忍不住瞟向屏幕角落 —— 那里藏着机构物理数据库的入口,像一只眼睛,无声地诱惑着他。
窗外的虚拟街景切换成了深夜的暴雨,雨点砸在玻璃上,发出密集的声响,像在为他的挣扎伴奏。陈序看着窗外模糊的雨景,突然想起高中时解不出题的夜晚,父亲对他说:“真正的‘答案’,不是解开一道题,而是知道什么时候该停手。” 那时他不懂,现在终于明白 —— 有些答案,宁愿永远解不开,也不能用无数人的苦难去换。
他摸出胸口的林溪照片,贴在额头上,照片的温度透过皮肤传到心里,像一道理智的光。草稿纸上的划痕还在,提醒着他刚才的动摇;屏幕上的 “潘多拉选项” 还在脑海里盘旋,诱惑着他坠落。可他知道,自己不能再退了 —— 身后是林溪的安全,是难民的希望,是人性的底线。他必须站在这道 “理智的悬崖” 边,死死抓住责任的绳索,哪怕诱惑的风再大,也不能迈出那危险的一步。
工作站的监控摄像头红光闪烁,记录下他 “专注修改叙事” 的身影,却看不到他眼底的挣扎与坚定。距离海伦娜给的 48 小时,还剩 36 小时;距离林溪的接应时间,还剩 12 小时。陈序握紧钢笔,在 “叙事匹配模型” 的界面上敲下一行字:“所有诱惑的答案,都藏着灾难的伏笔。” 这是写给自己的提醒,也是写给那道 “理智的悬崖” 的宣战书 —— 他不会坠落,不会妥协,会带着这份挣扎,在知识与责任的夹缝里,劈开一条属于自己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