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传秘方?我怎么不知道?”于天明一脸茫然。
于天娇和邱霜叶一人抱着于天赐的一条腿,撒娇地喊道:“大哥(天赐哥)教教我们好不好嘛。”
“咳咳。”于天赐清清嗓子,看见邱林晚端着一盘可乐饼过来,瞬间化身林黛玉。
“姐姐我好累呀~夸夸人家好不好嘛~”
一众人起了一片鸡皮疙瘩。
“好好,你做的很好。”
“姐姐也辛苦了,来,人家来喂你吃好不好。”于天赐说完卷了一片烤鸭喂给邱林晚。
邱林晚吃了下去,掏出一块钱:“服务的不错,下次还点你。”
“咦~姐姐你真好~人家爱你呦~”于天赐说完比了个比心的动作:“揪咪。”
一众人不禁打了个寒颤,抖了抖身上的鸡皮疙瘩。
“行了,你别逗弟弟妹妹了再把他们教坏了。”邱林晚说完将可乐饼分给几人。
几个孩子一人拿了一个,邱凤好奇地看着可乐饼:“这是什么?”
“就是土豆饼加肉和洋葱混在一起炸出来的。”邱林晚解释道:“是从高卢传到小樱花那里的,我之前在小樱花那边学的,小姑你也尝尝。”
“从国外传过来的,那得尝尝。”邱凤拿起一个可乐饼尝了起来。
品尝过后,邱凤自言自语:“总感觉缺了点什么。”
思索片刻,邱凤灵机一动,走进厨房鼓捣一阵,熬出一点酱料,刷在了可乐饼上面。
于天赐拿了一块刷上酱料的可乐饼,咸香爽口还带有微微的辣味,瞬间胃口大开,两口就消灭了一个可乐饼。
“邱姑姑,你这酱料可真好吃,可千万别泄漏给别人。”
“这就是我随手做的,有什么可隐瞒的?”
“姑姑,你就听小赐哥的,我们是不会害你的。”
二人吃一口就知道光凭借这酱料,以后做炸串或者做老式拌辣串绝对能大赚特赚。
邱凤眨着大眼睛:“好,我知道了,谁也不告诉。”
随着长辈们下班,于天赐加快了片烤鸭的速度,切了些黄瓜条和葱丝,邱林晚将鸭架下锅回炸,撒上了调料,又炸了些可乐饼,刷上酱料,剩下的酱料全部用来拌豆腐皮。
而邱凤则简单地炒了两个菜,众人返回,开始大快朵颐。
饭后,沈瑞初躺在摇椅上哼着歌:“老大,真没想到你还有这手艺。”
“这有啥,晚晚做鸡更是一绝。”
邱林晚听出于天赐的暗语,狠狠地在他的后腰处掐了一把。
于天赐揉了揉后腰小声说道:“嘿嘿,一点都不疼。”
“不疼,不疼可能有内伤。”
这时,邱霜叶和于天娇一唱一合地走过来。
“今天的可乐饼真好吃,霜叶我好羡慕你有这么一个好姐姐。”
“烤鸭也不错,天赐哥的手艺也不错。”
“嗯嗯,大哥做的烤鸭确实好吃。”于天娇拍拍肚子:“今天我吃了五卷,霜叶你吃几卷?”
“什么几卷?”
“就这一张薄饼,卷上五片鸭子。”
“这是规矩。”
“再配上酱跟葱,卷好了,这叫一卷。”
“嗯。”
“是吃饭的行家,您吃了几卷?我吃了五卷。”
“哎。”
“这是两行家,俩美食家。”
“对了。”
“您吃了多少?三只。”
“嚯~”
“这是个饭桶。”
于天赐右眼皮跳了跳:好家伙,还搁这说上相声了。
只见沈瑞初问向二人:“这些都是谁教你们的?”
二人齐齐指向正要悄悄逃走的于天赐。
“娘这个……我跟她俩开玩笑呢。”
“哦,开玩笑是吧。”沈瑞初走过去一把薅起于天赐的耳朵。
“娘,疼疼疼。”
“不疼我干嘛揪你耳朵。”
“娘,刚吃完饭不适合做激烈运动。”
“不用你关心,我可以慢慢打你。”
于天赐:……坑哥呀!!!
祥和的日子,在于天赐的挨揍之中结束。
两小只知道自己犯错,对于天赐一阵嘘寒问暖。
而然却被于天赐一手一只将二人带到孤儿院交给肖苒:“院长奶奶,我瞧着这俩小屁孩有学医的天赋,还要麻烦院长奶奶带她们入门,学习学习医学知识。”
看着两小只一脸生无可恋,邱林晚捂嘴偷笑。
此刻刚下班的沈瑞初在大院里找不到于天娇和邱霜叶,于天明探出脑袋:“大哥他带着她们出去了,说是送去孤儿院。”
沈瑞初:……
回来的于天赐莫名其妙地又挨了一顿揍。
于天赐:……
弟弟妹妹都是债呀!!!
日子过得极为平静,于天赐还在琢磨给于天明报个什么兴趣班时,养殖基地再次开业。
吸取了上次的教训,这一次做足了准备,选取的工人几乎都是退伍的军人。
于天赐二人被再次拉进养殖基地担任顾问,为了养殖基地更好的发展,依旧给二人二成的利润。
“姜爷爷,我们之前不是都已经把利润换成五千块钱了吗?”
“经过讨论,那五千算是你们出国的奖励,不说找回那些流落海外的文物,单凭那份饲料发酵技术的文件,奖励你们拿得心安理得。”
“奖励?我们不是都在博物馆拿了幅画了吗?”
“那叫什么奖励,我都打听过了,你们不拿走一幅五块都打包卖给了文物商店。”
于天赐,邱林晚:六六六。
二人走进养殖中心,见到整齐划一的设备,不由得看直了眼。
“看得出来大领导们的决心。”
“是你们那些照片的作用,我们发展的本来就晚,如果还在用那些老旧的生产设备和方式,早晚会被时代抛弃。”
“嗯,放心吧姜爷爷,未来我们一定会后来居上的。”
一年的时间,乔巧管理的养鸡场经过一年的科学饲养,三十只鸡变成了七百多只,于天赐安排将所有的鸡雏带回养殖基地。
另一边,邱林晚从空间里取出了一百多只肉鸡。
二人这一年里除了给黑市送货外,几乎所有的时间都泡在了养殖基地。
养殖基地有专业的孵化箱,在保证了出生率的同时,还减轻了母鸡的工作量。
一年的时间里,蛋鸡成功繁殖到两万只左右,养殖基地终于成功将蛋鸡推广到京城的各个大队。
而肉鸡也达到了两千多只。
于天赐将这一年的成果和未来一年的计划直接汇报给姜兴国,传到大领导的耳朵后,大领导激动地拍着桌子:“好,好。”
随着京城各个大队都开始养殖蛋鸡,京城鸡蛋价格逐渐下跌,家家户户都吃的起鸡蛋,一批鸡蛋甚至运送到了外省。
又经过一年的奋斗,蛋鸡逐步推广到了全国,现如今家家户户几乎都可以随便吃鸡蛋。
而肉鸡数量达到了六万多只,正式开始推广,逐渐使鸡肉的价格一降再降,有了吃肉自由的曙光。
于天赐二人在养殖基地里兢兢业业地工作两年,也获得了三万多的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