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一眨眼就到了元旦,邱林晚负责带队处理化石,而于天赐熬了好几个通宵,终于将铭牌和照片都制作完成。
所幸集团的工作不多,于天赐白天一人就能处理。
水族馆三楼彻底竣工,于天赐带队将处理好的化石搬到楼上。
众人听于天赐的指挥,将整块的化石铺在三楼提前准备好的坑里,上面封上钢化玻璃。
至于那些碎片化化石,被镶嵌进墙里,同样用钢化玻璃封上。
而另一侧,于天赐用古生物复原模型做隔断,展示柜清一色用黄花梨木,并搭配铭牌介绍,让游客可以一条路从古生代参观到新生代。
“天赐,你们这都是在哪弄来的?”邱贵问道:“这东西不便宜吧。”
“还好,主要是处理起来麻烦。”
都是空间出品,成本为零,不过邱林晚带着一群人处理一个月才整理出这么点。
闲聊几句,于天赐接到沈瑞仁的电话,自己订购的设备和车运来了,让他过来取货。
于天赐挂掉电话后,通知吴广云和芮蕊。
于天赐又叫来运货车,载着自己去取货。
等于天赐抵达约定好的地点后,看见吴广云正带着人整理生产线。
“小吴童鞋,你这动作够快的呀。”
“离得近,就这点好处。”
“你那厂子收拾的怎么样了?”
“其实也没怎么收拾,就是重新刷一遍墙,损坏的玻璃重新安一遍。”
(╯︵╰)吴广云吐槽道:“绿墙围都变得坑坑洼洼,我都不知道工人之前是怎么做到的。”
“那是公家的东西,又不是自家的东西,损坏起来当然不心疼了。”
e=(′o`)吴广云叹口气:“哎~购买工厂花了二十万,收拾工厂估计还要花二十多万,感觉还不如自己重新建一座。”
“老弟,你要这么想,你自己重新建一座工厂要花多少钱,我收购的那工厂虽然便宜,但并没有配套的宿舍,我们还要给工人一个月三元的租房补贴,这样一来,我们一年就要支出近四万的费用。”
吴广云心里盘算一下,自己之前也考察过那家工厂,位置有些偏,还没有宿舍楼,地方虽然大,但并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说得也是,按照一般市价来说,我也算是捡到了便宜。”
“对了,你这工人打算怎么办?”于天赐话题一转。
“能怎么办,去劳务市场找呗,好在今年大环境不好,南下打工的人纷纷赶回来。
之后再把每一个步骤分开来做。”吴广云说出自己的打算。
“好在目前资金充足,生产方面问题不大,只是销售方面……”
“这个就没办法了,销路方面只能靠你自己。”
吴广云捏了捏眉心,顿感压力山大:“嗯,我知道了,我还是自己想想办法吧。”
“努力吧,毕竟是自己选择的道路。”
二人闲聊了几句,吴广云便带着设备返回工厂。
而于天赐则在这里指挥搬运设备。
各种设备被搬运上货车后,芮蕊赶到。
就这样,芮蕊开着自己的敞篷车带头,领着货车返回纺织厂。
而于天赐开着一辆粉色的甲壳虫车,沈瑞仁开着熊大河的拉达返回集团。
到达集团后,于天赐将车钥匙交给熊大河后便和沈瑞仁闲聊起来。
“水族馆进度如何?”沈瑞仁问道,毕竟也有沈瑞仁的参与。
“一切顺利,大约春节前就能竣工,要不我带舅舅您先去看看。”
于天赐提议道,也好让沈瑞仁放心。
“也行,我跟你去开开眼。”沈瑞仁琢磨一下,便跟于天赐一同去水族馆。
沈瑞仁看着水族馆恢弘大气的装修,不禁感叹:“你这得花多少钱?”
“整个建筑的预算三千万。”于天赐爽快地答道:“主要花费在过滤系统和亚克力板上。”
“这么大的场地,需要的生物肯定不少吧,用不用我帮你联系联系?港城的渔业还是挺发达的,能打捞上不少稀有鱼类。”
“舅舅,不用这么麻烦,生物什么的我们都准备好了。”
(*^.^*)于天赐笑嘻嘻地说:“都是相当稀有的物种,花了我们整整五千万左右。”
钢筋,都是在那里毛熊薅过来的,还剩下一点,正好可以盖个宿舍楼。
水电,以后都是组织负责。
至于生物,更是从空间里直接薅,完全免费,于天赐只是大概算了一下。
可以说,于天赐算是以低到恐怖的价格建造的这家水族馆。
“怎么会这么多?”沈瑞仁不懂价格,但还是觉得贵的离谱。
“这都比整个水族馆的造价都要高了。”
“没办法,这就是市价,生物越稀有越贵,我们购买的稀有生物还不少。”
于天赐摊摊手说道:“其实也是水族馆的造价低,最主要的钢筋都是我们从毛熊国那里薅过来的,相当于零成本,要不整栋建筑的造价也得超过五千万。”
“这样呀。”沈瑞仁这才明白了过来。
不知不觉,二人来到了三楼化石区,更加让沈瑞仁大吃一惊,虽然只有一小部分,但能想象到如果排满,该是多么震撼的场景。
二人简单地逛完,沈瑞仁十分满意,随口问道。
等于天赐送走沈瑞仁,又接到柯福得电话。
柯福挑了不少人,让于天赐过去面试。
于天赐挂掉电话后,便拿起自己提前准备好的测试题前往。
来到约定好的地点后,于天赐当场打印一堆测试题,分发给众人。
柯福找来的都是大学生,而且八十年代的大学教的也都是干货,基础知识相当牢固。
于天赐飞快的扫过众人的试卷,十分满意。
接下来就是面试,由于人数太多,于天赐只能将这些人分成两份。
一份现在面试,另一份明天面试。
每人大约谈了十几分钟,于天赐对每人都十分满意,而且每人都表示愿意在水族馆里工作。
人才不嫌多,于天赐索性全部收下来,约定好大年初七上班,如果不出意外,五一开业转正。
所有人都兴奋地签好合同。
第二日,亦是如此,两天下来,于天赐便招到五十多名员工。
“小于,怎么样,我给你挑选的人,是不是都很优秀。”
“岂止是优秀,这简直是打着灯笼都难找。”于天赐惊喜道:“话说老爷子,你这些人都是怎么找到的?”
“你也知道,我们这专业毕业想找一个适合自己的职业实在是不太容易,运气差一点的不是去冷门衙门做冷板凳,就是去乡村当兽医。
我跟他们导师说,问问他们谁有兴趣,我就把有兴趣的都给你介绍了过来。”
“原来如此,那还真是麻烦师公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