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六下午三点,祁阳准时出现在“蓝山咖啡馆”。
这家咖啡馆隐匿于一条种满法国梧桐的旧式街道深处,闹中取静。门脸是那种不仔细看很容易错过的低调,仅有一块小小的、刻着店名的黄铜牌匾标志着它的存在。
推开沉重的实木门,内里却别有洞天。
深色的木质装修营造出沉稳的基调。柔软的爵士乐如同背景呼吸般流淌。空气中弥漫着现磨咖啡豆特有的醇厚香气,与一丝淡淡的雪松木调香薰味道交织。
灯光被精心调校过,既不显昏暗,又足够营造出私密的氛围。
侍者显然受过专业训练,举止得体。听到“周林先生预订”后,并未多问,只是微微躬身,便礼貌地将祁阳引至二楼一个更为安静、名为“墨池”的独立包间。
包间内,周林、吴浩宇、郑斌已经到了,此外还有两位祁阳没见过的年轻男女。
见祁阳进来,周林率先起身,脸上挂着恰到好处的热情笑容:“祁阳,很准时啊,快请坐。”
他自然地扮演着引荐人的角色,“来,给你介绍一下,这位是姜悦,目前在国内顶尖的天投资本实习,主看tmt方向;这位是徐明,自己搞了个量化策略工作室,在程序化交易方面是行家里手。姜悦,徐明,这就是我跟你们提过的祁阳,财大金融系的高材生,模拟投资比赛里的黑马。”
姜悦一身剪裁合体的浅灰色西装套裙,妆容精致却不显浓艳。眼神锐利而专注,透露出与年龄不符的干练。她微笑着向祁阳点头致意,笑容标准而职业。
徐明则穿着灰色的科技感t恤和休闲裤,戴着一副黑框眼镜,头发有些随意,看起来更像是个沉浸在自己世界里的技术极客。他只是简单抬了抬手,说了声“你好”,目光在祁阳身上短暂停留,带着审视的意味。
“周哥过奖了,各位前辈好,叫我祁阳就行。”祁阳礼貌地回应,不卑不亢,在周林示意的空位坐下,位置正好在周林和姜悦之间。
沙龙的气氛比祁阳想象中要轻松许多,更像是一场高质量的朋友间思想碰撞。
没有固定的议程,大家围坐在舒适的皮质沙发里,面前放着各自的饮品。
起初话题自然围绕着近期的市场热点展开——通胀预期的博弈、产业政策的微妙转向、某巨头公司的财报解读。
姜悦和徐明显然是此中老手,对各类宏观数据和行业动态信手拈来,分析起来逻辑严密,观点鲜明。
吴浩宇和郑斌则偶尔插话,补充一些实体层面的见闻或圈内流传的消息。
周林则娴熟地扮演着穿针引线和掌控节奏的角色,适时抛出关键问题,引导话题深入,并在讨论陷入细节时巧妙总结,将话题拉回主线。
祁阳多数时间在专注地倾听,像一个海绵,吸收着这些远超课堂和网络信息的、更为贴近市场真实脉搏的观点和逻辑链条。
他注意到他们使用的某些分析框架和关注的先行指标,是教科书上不曾强调的。
偶尔被周林或姜悦直接问及看法时,他才谨慎地发表意见,措辞稳妥。既结合了扎实的课堂理论基础,又隐隐夹杂着一些源自系统带来的、尚显模糊但方向感极强的直觉。
他提出的观点虽不追求语出惊人,但逻辑层次清晰,偶尔切入的角度颇为新颖。尤其在谈到市场群体非理性行为对定价的短期扭曲,以及市场微观结构对流动性的影响时,隐隐展现出超越普通大一新生的、对市场复杂性的洞察力。
这引得原本只是保持礼貌倾听的姜悦和徐明都多看了他几眼,眼神中少了几分最初的审视,多了些探究的意味。
“祁阳学弟,”姜悦优雅地抿了一口手中的拿铁,唇角微扬,露出一抹带着些许赞赏的笑意,“理论基础很扎实啊,而且对市场行为的理解,不像一般大一新生停留在概念层面,有点意思。”
“姜姐谬赞了,”祁阳微微欠身,态度谦逊,“只是平时喜欢瞎琢磨,看的杂书比较多,还有很多需要向前辈们学习的地方。”
话题在周林的引导下,渐渐从宏观市场的高空俯瞰,转向更具体、更具颗粒度的投资机会探讨。
吴浩宇提到了一个他朋友深度参与的早期生物科技项目,团队背景亮眼,技术有突破潜力,目前正在寻求天使轮融资。他分享了项目的一些核心优势和潜在风险。
就在这时,周林看似随意地,将话题引向了祁阳他们正在进行的模拟盘。
“对了,祁阳,”周林身体微微后靠,手指轻点着沙发扶手,语气轻松得像是在聊家常,“听说你们那个‘量化奇点’团队,最近在模拟盘里动静不小啊。上周那波黑天鹅冲击,很多老手都栽了跟头,你们不仅全身而退,还反向抓住了一个不小的机会?收益率很亮眼。”
祁阳心中微动,知道这才是周林邀请自己前来、并介绍给这个小圈子的核心目的之一——他需要更直观地评估自己的“成色”。
他面色不变,用早已准备好的说辞应对,语气平和:“主要是运气比较好。当时团队判断,某些受事件冲击严重的领域,可能会催生对替代路径的紧急需求,就在相关板块里小范围筛选,小赌了一把,侥幸押对了方向。”
他刻意模糊了“星源科技”的具体名字,并将功劳归于团队协作和运气成分,没有丝毫居功自傲的表现。
周林笑了笑,深邃的目光在祁阳脸上停留了一瞬,没有选择深究细节,仿佛只是确认了某个信息。
他话锋顺势一转,抛出了一个更实际,也更具分量的提议:“模拟盘毕竟是虚拟的,筹码没有重量,心态完全不同。有没有想过,找个合适的时机,小规模地尝试一下实盘操作?哪怕是几万块钱,感受一下真实市场的脉搏。”
这话一出,包间里似乎安静了那么一瞬。
连一直在摆弄手机似乎心不在焉的徐明也抬起了头。姜悦则放下咖啡杯,目光再次聚焦在祁阳身上,带着更浓的探究意味。
他们都明白,这是周林在试探祁阳的真实实力、决策胆量,以及最重要的——他是否已经做好了从“模拟”跃升到“实盘”的心理准备。这其中的压力、风险与决策逻辑,与模拟盘有着天壤之别。
祁阳能感觉到瞬间凝聚在自己身上的目光。
他没有立刻拒绝以示怯懦,也没有盲目热血地满口答应。他略作沉吟,像是在认真思考这个提议的可行性,然后才用一种符合他年龄的、却又超出年龄的沉稳语调谨慎地回答:
“周哥,实盘的吸引力确实很大,是检验策略和心态的终极考场。但也正因如此,我觉得需要更充分的准备、更完善的策略以及更严格的风控体系。目前我自认还处于学习和积累的阶段,无论是知识储备还是心态磨练,可能都需要再等等,寻找一个更稳妥的切入点。”
这个回答既明确表达了对实盘的兴趣和未来的参与意向,又充分显示了不符合年龄的审慎与沉稳,以及对风险的本能敬畏。
周林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赞赏,他喜欢这种有潜力但又懂得克制的年轻人。“谨慎是好事,尤其在资本市场,活下来比短期暴利更重要。没关系,这只是个提议。什么时候你觉得时机成熟了,或者发现了什么特别有意思的机会,可以随时找我聊聊。不瞒你说,我们几个偶尔也会凑点小资金,围绕一些看好的主题或者技术趋势,做一些小范围的投资尝试,就当是玩票,风险绝对可控,重在验证想法和流程。”
沙龙又持续了半个多小时,话题转向了一些前沿的行业趋势和新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可能性,比如AI辅助投研的现状与局限,区块链技术在特定结算场景下的潜力等。
祁阳依然以倾听和学习为主,但偶尔的提问也能切中要害。
散场时,周林亲自将祁阳送到包间门口,拍了拍他的肩膀,语气亲切:“今天聊得很愉快,你的很多想法都很有启发性。以后我们这类小范围的交流活动会不定期举行,欢迎常来。”
“谢谢周哥的邀请和各位前辈的分享,今天确实受益匪浅。”祁阳真诚地道谢,与众人道别。
离开咖啡馆,傍晚的风带着一丝凉意,吹散了室内暖融的咖啡香气。
祁阳没有立刻打车,而是选择沿着梧桐树影斑驳的街道慢慢走着。
脑海中反复回味着刚才沙龙的每一个细节。周林他们的圈子层次确实不低,无论是信息渠道的广度、认知的深度,还是实际操作中可能接触到的资源,都远超普通学生甚至一般金融机构的初级员工。
这次沙龙,与其说是一场纯粹的“投资探讨”,不如说是一次周林对他个人能力、性格以及未来合作意向的近距离观察与试探。
周林最后关于“实盘”和“小资金尝试”的提议,像一颗充满生命力的种子,悄然落在了祁阳心田的沃土之中。
模拟盘的成功,初步验证了系统辅助在信息分析和趋势判断上的有效性与巨大价值。但真正的财富增长和系统经验的快速积累,终究要落到真金白银的实盘操作上。
系统的升级需要巨额消费带来的经验值,而实盘盈利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强大加速器。
只是,迈出第一步的时机、方式,以及初始资金的安全边际,都需要精心设计和考量,绝不能盲目。
他想起脑海中那个幽蓝的系统界面,以及刚刚解锁、尚未使用的“产业洞察”功能。或许,下次功能刷新后,可以尝试将其与今天沙龙中提到的某些行业方向或技术趋势结合起来,寻找一个风险收益比更优、逻辑更清晰的切入点,作为未来可能实盘操作的备选标的。
回到宿舍,只有李哲在书桌前安静地看着一本厚厚的《货币金融学》。赵刚估计又去球场挥洒汗水了,孙伟则不见踪影,大概率是去参加什么社团活动或者约会了。
“回来了?那个投资沙龙怎么样?都是些什么人?”李哲听到动静,抬起头,扶了扶眼镜问道,语气中带着几分好奇。
“还行,氛围挺轻松的,接触了些学长学姐,听他们分享了些市场观点和新思路,开阔了眼界。”祁阳简单应道,没有过多透露周林等人的具体信息和谈话细节。这既是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也是一种下意识的保护。
他放下东西,打开自己的笔记本电脑,熟练地登录模拟交易平台。
“量化奇点”团队的账户净值曲线依旧在高位平稳徘徊,显示出团队在新策略框架下的有效运作。
团队微信群里,有苏婉晴刚刚发出的关于下周潜在调仓方向的初步设想和需要讨论的要点,张宸和刘悦已经开始了热烈的讨论。
祁阳深吸一口气,将注意力从下午的沙龙抽离,迅速投入到团队接下来的策略部署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