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安元年就该修订盐政。”
“首务当依人口增调盐引,以供需平衡。”
“而今市面除私盐外,更有劣盐混杂。”
“日久天长,百姓只认私盐劣盐,官盐何以立足?”
贾玚声调陡然沉郁。
此乃后世所谓劣币逐良币,终致市廛崩坏之象。
“玚哥儿。”
“可有良策解此困局?”
林如海再难安坐,目光灼灼望向贾玚。
林如海深知眼前这十六岁的少年,无论哪一方面都远胜于自己。
或许林如海束手无策的事,贾玚却能迎刃而解。
“短期内。”
“全国盐政难以撼动,除非彻底 ** 重来。”
“但两淮盐政可作文章,为姑父铺就晋升之路。”
贾玚目光锐利,缓缓道:“姑父的凭票取盐之法,可扩为票盐制度。”
“除淮商外,天下商贾皆可至盐运衙门购盐票,行销四方。”
“淮盐上乘,徽商、江右帮必趋之若鹜。”
“晋商、闽商、粤商亦不例外。”
“聚拢众商,票盐体系自成。”
“更可增发盐引,为朝廷国库注入源源银两。”
“这些商帮自有官场人脉,定会鼎力相助姑父。”
“此为一箭双雕。”
林如海眼中精光闪动,难掩激动。
他看出此计拉拢一方,压制一方,格局宏大,由两淮辐射天下。
“玚哥儿。”林如海声音微颤,“此事施行不易,如何让朝堂接纳?”
“朝廷与陛下求之不得。”贾玚不假思索道,“九边军耗、内政开支早已掏空国库。”
“若增产官盐,按现价定策,岁入至少三千万两。”
“他们岂会拒绝?”
话毕,堂内似有讥诮之意浮动。
林黛玉双眸晶亮,满是钦慕。
“我亦曾思及引外商购淮盐。”林如海苦笑,“然彼等皆有顾虑,踌躇不前。”
贾玚瞥了林如海一眼。
两淮素来是江南士族的禁脔,金陵权贵盘踞。
商贾皆精明,谁敢贸然入局,虎口夺食?
除非让他们看见风险尽消,利市十倍,更需各商帮暂结同盟,共抗江南势力。
如此,不待相邀,自会争相贩盐。
“姑父当跳出商贾之圈,着眼庙堂。”
“各商帮背后皆有官员撑持,如何令彼等剑指江南?”
首要之事便是瓦解金陵六部势力,利用两淮与江南官场的空缺引他们入局。
闽商与江右帮在朝中根基不浅,唯独粤商缺乏朝堂靠山。
若姑父能发动人脉推举粤系官员,再亲自联络江右与闽系官员。
同时以煤铁交易淮盐为条件拉拢晋商秦商,何愁大事不成?
张廷玉、魏东亭、周培公这些太上皇旧臣把持朝政多年,早有人想取而代之。
只要姑父振臂一呼,那些观望的官员势力定会响应。
再者玉儿在京中无依无靠,有姑父坐镇自然更好。
林黛玉闻言立即望向父亲:爹爹。
林如海苦笑道:玚哥儿的心意我明白,但我这个位置岂是说走就能走的?终究要看陛下心意。
贾玚朗声笑道:陛下?就凭他?
既然姑父愿意入京,余下之事交给我来办。
开国一脉会用金陵六部的位置换姑父进京,至少也要为姑父谋个一品实缺。
见林如海仍有疑虑,贾玚继续道:开国一脉现有国公一位、侯爵四位、伯爵四位,朝中谁能抗衡?纵是文官推举,没有我们首肯也休想通过。
那就有劳玚哥儿了。林如海终于点头。
贾玚又道:姑父不必客气。只是两淮盐务还需尽快处置,另外可有什么得力的旧属官员?不分品阶都可举荐。
他原想调林如海去经略滇南,但见其身体状况只得作罢。两淮的功劳不能浪费,须另觅人选掌管西南事务。
合用之人?林如海露出疑惑神色。
贾玚接着说道:“我这次南下,不单单是为了处置一些人。”
“那把尚方宝剑本是要对付西南军州的官员,恰好被江淮、江南的官员撞上了。”
“如今朝廷的疆域和影响力,远不及前明时期。”
“太上皇曾自比明太宗朱棣,对西南的三宣六慰势在必得。”
“不过,我此行不仅要收复三宣六慰,更要将其纳入国土。”
“需要一批有胆识、能做实事的官员去治理地方。”
林如海闻言,略显诧异:“茜香国?”
贾玚点头道:“西南军州与茜香国往来密切。”
“茜香国占据了三宣六慰,疆域广阔,绵延三千里。”
“百姓超过两千万,气候温暖,许多地方能种三季稻。”
“如今茜香国已是天南第一强国,还在不断扩张。”
“东吁、阿拉干、金边、暹罗等国已无力抗衡。”
林如海震惊不已。
在他记忆中,茜香国不过是西南小国。
如今竟能与后金比肩,实在骇人。
他猛然想到朝廷近来裁撤军州节度使的旨意。
西南十州若与茜香国勾结,南安郡王岂不危矣?
想到南安郡王若兵败,西南局势将难以收拾,林如海面色骤变。
此刻他才明白,为何秦国公贾玚亲自护送林黛玉南下,还带了重兵。
黛玉或许只是顺带,真正的目的是驰援西南,收拾残局。
“西南形势如此严峻,玚哥儿,你……”林如海话到嘴边又止住。
贾玚淡然一笑:“乱局之后方能重整乾坤。”
“四大郡王虽属开国一脉,实则各行其是。”
“南安郡王若倒,我便可名正言顺在西南布局。”
“那可是块宝地,能养活大乾亿万百姓的沃土。”
三宣六慰地处热带与亚热带,物产丰饶。
水土丰沛,林木繁茂,尤宜耕作与造船。
该地区矿产资源富饶,蕴藏石油、天然气及钨、锡、铅、银、镍、锑、金、铁、铬、玉石等多种矿藏。
无论当下或将来,这片区域乃至整个中南半岛对炎黄子孙而言,都具有不可替代的战略价值。
在此布局势力的另一关键因素,是便于向天竺进军,同时监控葡萄牙与大不列颠的动向。
1498年,葡萄牙航海家**科·达·伽马**登陆天竺海岸,其势力逐渐蔓延至东西海岸。
1615年,大不列颠在天竺建立贸易据点,开始与莫卧儿帝国通商。
需知大不列颠才是最具威胁的西方势力,其殖民重心集中于孟加拉地区。
孟加拉与茜香国接壤,掌控此地即可实时获取大不列颠的情报。
作为穿越者,贾玚亦想从垂暮的莫卧儿帝国身上分一杯羹。
“嘶——”
听闻贾玚的谋划,林如海不禁倒吸凉气。
这十六岁少年展露的野心与谋略令人心惊——他竟欲借西南动荡及南安郡王府倾覆之机,掌控这片土地与数千万民众。
若再整合天南、辽东、辽南之力,便有了问鼎天下的资本。
难怪贾玚谈及雍熙帝时面露讥讽,更敢向部属直言争雄之志……
“唉!”
林如海暗叹一声,道:“我倒知晓一人。”
“原任临安知府,现为处州知府,为官清廉勤勉,行事果决。”
“???”
贾玚面露困惑。
临安知府与处州知府虽同属四品,却有云泥之别。
临安曾为南宋都城,凭借运河贸易与优质丝绸、粮食,稳居闽浙行省之首富,闽浙巡抚衙门亦设于此。
而处州地处浙西南,山峦叠嶂,民生凋敝。
此人显遭贬谪。
“说来此人之贬,与贾家有关,正是赦兄所为。”
林如海瞥向贾玚,神色无奈。
“嗯?”
贾玚眉头更紧。
林如海续道:“他任临安知府时严查丝绸交易。”
“因而开罪甄家。甄家虽富甲一方,却朝中无人,只得求助贾府。”
“赦兄一纸文书递至吏部,便将其调任处州知府,六载未得升迁。”
“呵呵。”
贾玚嘴角泛起一丝讥讽:“2.9倒是会来事。”
“贾家这群蠢货被人当刀使还不自知。”
他心知肚明,此事必是荣国府贾赦所为,除了这个蠢货,没人会这般行事。
此刻,贾玚暗自思忖,须尽快与甄家划清界限。
至少不能让金陵十二房与甄家沆瀣一气,继续玷污贾家声誉。
“唉!”
贾玚轻叹。
这恼人的宗族牵绊!
林如海洞若观火,看出贾玚的忧虑。
劝道:“玚哥儿,不必徒增烦恼。”
“世间之事,并非皆能如愿。贾家看似花团锦簇,实则危机四伏。”
“当真无人察觉?不过是装聋作哑罢了。”
“姑父。”
“处州知府姓甚名谁?”
贾玚直截了当问道。
林如海脱口而出:“李卫。”
闻言,贾玚眉梢微挑,眼中闪过一丝兴味。
若他所料不差,此人应是雍正朝那位名臣。
史载李卫于康熙五十六年捐官入仕,历经三朝,深得雍正器重,官至直隶总督。
为官清正,体恤民情,深受百姓爱戴。
未料在红楼世界中,他竟早早入仕,还遭人打压。
“对了。”
“还有一人曾任临安知府,因开罪江南士族被贬至汀州。”
“名叫田文镜。”
林如海又补充道。
贾玚听罢,不禁莞尔。
田文镜亦是雍正朝能臣,以监生入仕。
这二人倒是一对难兄难弟,同被贬至闽浙最贫瘠的州府。
“来人。”
“传令吏部。”
“调李卫、田文镜为三军都督府参军,速赴两广。”
贾玚毫不迟疑地下令道。
都督府参军也是正四品官职,属于平级调动。
遵命。
一名亲卫立即领命,快步离开府邸。
贾玚转向林如海:姑父,眼下最要紧的还是盐政之事。
请您坐镇江宁巡抚衙门,处理盐政及江宁行省政务。
晋商、徽商、江右帮、粤商、闽商、鄂商那边,我有熟人可以引荐到扬州。
届时姑父只需完善票盐制度,增加淮盐产量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