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线的成功策反,如同在坚固的堡垒墙角凿开了一道细微的裂缝。虽然初期获得的信息琐碎,但谷正文凭借其老辣的特务直觉,将这些碎片与他手中已有的关于“张先生”(蔡孝乾)的大量监视报告——奢靡的消费记录、浮夸的社交表现、与“陈太太”等人的秘密接触、以及那次“险些暴露”中展现出的高超警觉性——进行交叉比对和深度分析后,一个愈发清晰、立体的目标形象,在他脑海中逐渐成形。
他没有急于下令抓捕,而是将自己关在办公室里,对着满墙的线索图和档案,进行了一次深入的“心理画像”推演。他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心理分析师,试图透过目标的种种行为表象,窥探其内在的性格弱点与行为逻辑。
“此人有几个显着特点,”谷正文对着心腹手下分析道,手指有节奏地敲击着桌面,“第一,聪明,且经验丰富。从他轻易摆脱跟踪、反侦察意识强、秘密接头方式老练来看,绝非等闲之辈,受过严格训练,很可能是共党资深特工。”
“第二,极度自负,甚至可以说是狂妄。”谷正文嘴角露出一丝冷笑,“他明知风声鹤唳,却依然我行我素,挥霍无度,招摇过市。这种行为,一方面可能是为了维持某种身份掩护,但另一方面,也暴露出他内心深处对自己能力的过度自信,认为可以玩弄对手于股掌之间。这种自负,往往是致命的弱点。”
“第三,贪图享受,意志存在薄弱环节。”他的目光锐利起来,“这是最关键的一点!他对物质生活的追求,远超一般潜伏人员。高档场所、美酒佳肴、女色……这些享乐,已经成为他生活中难以割舍的部分。这说明,他的革命意志并非坚不可摧,在巨大的压力和环境诱惑下,可能存在动摇的可能。这是他最大的软肋!”
“第四,存在侥幸心理。”谷正文继续剖析,“他一方面保持着高度的警觉(如那次成功脱身),但另一方面,又持续进行着高风险的活动(如奢靡消费、秘密接头)。这种矛盾行为,说明他内心深处存有侥幸,认为危险不会那么快降临,或者自己有能力化解。这种心理,会让他对逐渐收紧的包围网反应迟钝。”
综合以上分析,谷正文得出了结论:“这是一个聪明而危险、但又因自负和享乐而存在明显弱点的对手。对付他,不能硬攻,要巧取。我们不能给他雷霆一击,那样会逼他狗急跳墙,拼死反抗或毁掉所有证据。我们要采取‘温水煮青蛙’的策略。”
他站起身,下达了新的战术指令:“从即日起,调整监控策略:
第一,施加心理压力。在不直接惊动他的前提下,适度增加其生活环境中的‘异常感’。比如,增加其住所附近的可疑车辆停留时间,让其熟悉的公共场所出现更多陌生面孔,制造一种无形的、无处不在的监视感,消磨其神经,放大其焦虑。
第二,利用其享乐弱点。密切关注其消费场所和娱乐活动。在他常去的高档场所,安排我们的眼线,观察其言行,记录其接触人员。甚至可以考虑,在其资金可能出现紧张时,通过间接渠道,提供一些‘便利’,观察其反应,试探其底线。
第三,保持战略耐心。继续放长线,通过对其外围关系(如‘陈太太’、联络站)的严密监控,积累更多证据,等待其因压力增大或侥幸心理而犯下致命错误的那一刻。我们要让他自己一步步走进我们设好的陷阱!”
这道指令,标志着谷正文对蔡孝乾的追捕,进入了更高级别的心理博弈阶段。他不再满足于简单的跟踪监视,而是要针对目标的性格弱点,进行精准的精神施压和诱惑,意图从内部瓦解其防线。
这一策略的调整,虽然隐秘,但其带来的无形压力,如同不断升高的水位,开始悄然侵蚀着蔡孝乾本就并不坚固的心理堤坝。
处于“深度蛰伏”中的我们(吴石、聂曦),虽然无法直接获悉谷正文的心理画像和具体战术,但通过一些极其细微的迹象,依然感受到了这种策略变化带来的、更加令人窒息的压迫感。
几天后,王碧奎老师在一次极其谨慎的外出采买归来后,眉宇间带着一丝不安,对老师低声说:“虞薰,我感觉……外面好像有点不对劲。说不清楚,就是觉得……盯着我们这边的眼睛,好像比前几天……更‘沉’了。” 她用了“沉”这个字,来形容那种无声无息却无处不在的注视感。
几乎同时,我在一次不得已的公务外出途中,也隐约察觉到,寓所周边几条街道的“氛围”有些异常。一些看似普通的车辆停靠时间过长,几个闲散人员的目光似乎总在不经意地扫过我们的方向。这种监视,没有之前的咄咄逼人,却更像一张粘稠的蛛网,无声地笼罩下来。
“老师,”我回到书房,忧心忡忡地汇报,“敌人的监视方式好像变了。不再是简单的盯梢,更像是一种……全方位的‘笼罩’。他们在施加心理压力!”
老师吴石站在窗前,背影凝重。他沉默良久,缓缓道:“谷正文……果然厉害。他这是在攻心啊。他看准了猎物的弱点,开始用环境来慢慢煎熬猎物的神经了。” 他转过身,眼中充满了深深的忧虑,“这种无形的压力,对于心志坚定者,或许还能抵抗。但对于……心浮气躁、心存侥幸之人……” 他没有再说下去,但我们都明白他指的是谁——蔡孝乾。
“我们必须做最坏的准备了。”老师的声音低沉而决绝,“谷正文的耐心是有限的,他的‘温水’不会煮太久。一旦他认为火候到了,或者失去了耐心,就会立刻收网!那个时刻,可能随时会到来!”
“聂曦,最后检查一遍我们的应急方案。确保在任何情况下,我们都能在瞬间切断所有联系,销毁一切证据。”老师的目光如同磐石,“同时,为朱枫同志……祈祷吧。希望她能抢在这最后的风暴来临之前,找到那条生路。”
“是,老师。”我肃然领命,心中充满了悲壮之感。
谷正文的心理画像,如同一把精准的手术刀,剖开了猎物的要害。接下来的每一分每一秒,都将是意志与命运的残酷较量。风暴,已不再遥远,它那低沉的雷鸣,仿佛已在耳边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