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透过紫宸殿的雕花窗棂,将御案上的奏章染成暖金色。祁星黎身着绣着鸾鸟纹样的朝服,端坐在女皇下首的太女之位上,手中握着朱笔,目光专注地扫过奏疏上的字迹。
今日朝堂议事的重点是南方涝灾的赈灾事宜。户部尚书捧着账册,声音略带急促:“启禀陛下、太女殿下,南方三州连日暴雨,河堤溃决,百姓流离失所,现需调拨粮草二十万石、银钱五十万两前往赈灾。只是国库近日因西北边防军备开支,已略显紧张,恐难一次性凑齐所需物资。”
女皇眉头微蹙,指尖轻轻敲击着御座扶手,目光转向祁星黎:“星黎,你可有应对之策?”
祁星黎放下朱笔,起身行礼道:“母皇,儿臣以为,赈灾之事刻不容缓,粮草与银钱缺一不可。国库虽紧,但并非无计可施。其一,可从各地粮仓调拨储备粮,优先供应重灾区域;其二,可号召京中王公贵族、富商巨贾捐资助灾,凡捐款数额达一定标准者,可由朝廷授予荣誉头衔,以示嘉奖;其三,儿臣近日有一想法,或可开辟新的财源,补充国库,为赈灾及边防提供长期支持。”
朝堂上众人闻言,纷纷侧目。工部尚书好奇问道:“太女殿下所说的新财源,不知是何良策?”
祁星黎微微一笑,从容答道:“回尚书大人,儿臣发现如今京城百姓对日常用度的需求日益多样,尤其是女子所用的胭脂水粉、首饰配饰,以及孩童喜爱的玩具摆件,市场需求旺盛却缺乏统一规范的供给渠道。儿臣计划联合京中信誉良好的商户,成立‘锦绣坊’,统一设计、生产各类日用品,兼顾品质与美观,同时推出定制服务,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此外,还可开设‘新奇阁’,引入一些外地乃至西域的特色商品,吸引百姓消费。如此一来,既能增加税收,充实国库,又能规范市场,为百姓提供便利。”
众人听后,议论纷纷。有人觉得此计可行,也有人担忧市场难以把控。女皇沉吟片刻,点头道:“星黎此计颇有新意,且贴合民生。此事便交由你负责,所需人力、物力,可从各部抽调,务必尽快落实。”
“儿臣遵旨!”祁星黎恭敬领命,心中暗自盘算着后续的规划。她深知,在这个女尊世界,女子掌握着主要的经济权力,抓住女性消费群体,便是抓住了市场的关键。而她从现代带来的营销理念,或许能让“锦绣坊”和“新奇阁”迅速打开局面。
退朝后,祁星黎回到太女府,刚踏入前庭,就看到陆玉景正指挥着下人搬运一批木料。见她回来,陆玉景连忙上前,眼中带着几分笑意:“殿下回来了,今日朝堂议事还顺利吗?”
“还算顺利,母皇将开辟新财源的事交给我负责了。”祁星黎笑着说道,目光扫过那些木料,“这些是用来做什么的?”
“殿下不是说要成立‘锦绣坊’和‘新奇阁’吗?我想着先将府中闲置的几间铺面修缮一番,作为店铺的落脚点。”陆玉景解释道,“这些木料都是上好的楠木,质地坚硬,用来打造货架和柜台再合适不过。”
祁星黎心中一暖,没想到陆玉景竟如此细心,早已将她的话记在心里。她走上前,轻轻拍了拍陆玉景的肩膀:“辛苦你了,想得如此周全。”
“能为殿下分忧,是臣的荣幸。”陆玉景眼中闪过一丝温柔,随即又道,“对了,肖简臣去联系京中的商户了,付乐云在书房帮殿下整理商户名单和各类商品的资料,易彦旻则去城外的作坊考察生产情况了,苏知衍……”
“苏知衍呢?”祁星黎好奇地问道,自从上次生辰宴后,苏知衍似乎总是刻意与她保持着距离,除了处理府中安全事务,很少主动出现在她面前。
陆玉景犹豫了一下,说道:“苏知衍去巡查‘锦绣坊’和‘新奇阁’的选址周边环境了,他担心有不法之徒在附近闹事,影响店铺后续的经营。”
祁星黎点了点头,心中有些复杂。她知道苏知衍因身份差距和女皇的嘱托而克制着。或许,她该找个机会与苏知衍好好谈谈。
正想着,付乐云捧着一叠厚厚的册子从书房走了出来,看到祁星黎,眼中一亮:“殿下,您回来了。这是臣整理好的商户名单和商品资料,您看看是否满意。”
祁星黎接过册子,翻开一看,只见上面详细记录了京中各大商户的名称、经营范围、信誉等级,以及各类商品的产地、价格、销量等信息,条理清晰,一目了然。她忍不住赞叹道:“乐云,你做得真好,这些资料对我来说太重要了。”
付乐云微微一笑,眼中带着几分羞涩:“能帮到殿下就好。臣还根据这些资料,分析了目前市场上最受欢迎的商品类型,发现女子用的刺绣手帕、香薰香囊,以及孩童玩的木质傀儡,销量都非常可观。‘锦绣坊’初期可以重点生产这些商品。”
“你说得很有道理。”祁星黎赞同道,“我们还可以在这些商品的设计上多下功夫,融入一些新颖的元素。比如在刺绣手帕上绣上时下流行的诗词,在香薰香囊中加入不同味道的香料,满足不同人的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