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目播出过半,指挥中心内的气氛已与开播时的凝重压抑判若两然。收视率曲线稳健地保持在高位,弹幕如瀑布般流淌,几乎要将画面淹没。但真正标志着节目影响力开始破圈、渗透到更广泛大众层面的信号,来自于另一块至关重要的屏幕——微博热搜榜的实时监控。
起初,热搜榜上出现的词条还在预料之中:
#邓潮打碎盘子#(热度飙升,迅速冲上前五)
#陈贺数学是体育老师教的#(紧随其后,引发全民玩梗)
#陆晗街头卖唱#(粉丝控评与路人惊叹齐飞)
这些核心名场面引发的讨论,是宣发团队预期内的胜利。然而,就在节目进行到后半段,播放到三人为了赚取路费,在K市大学城夜市摆摊,尤其是陆晗“靠脸砍价”的段落时,热搜榜上开始悄然涌现一些画风清奇、让团队都始料未及的“奇怪”词条。
第一个奇怪词条:#陆晗砍价好合理#
这个词条空降热搜榜末端,然后以惊人的速度向上攀爬。
点进去,热门微博并非来自娱乐大V,而是一个拥有几十万粉丝的美妆博主@买买提小姐,她发了一段陆晗在夜市帮学姐摊主卖发卡的剪辑片段,配文:
“救命!谁能告诉我为什么陆晗砍价这么有说服力?!他说的‘这个二十八可以吗’不是疑问句,是陈述句啊!那种又礼貌又不好意思还带着点期待的小眼神!这谁顶得住?!我宣布这就是新一代‘砍价天花板’,以后逛街好想带个陆晗同款表情包![视频链接]”
这条微博下面,评论彻底歪楼:
“哈哈哈哈姐妹你不是一个人!我看的时候疯狂代入,要是卖东西的小哥长这样,他说多少就是多少!”
“学术讨论:陆晗砍价法的核心要义在于‘以柔克刚’,用颜值和真诚瓦解对方的心理防线。”
“求问哪里可以get同款砍价技能?在线等,挺急的!”
“@xxx品牌,快找陆晗代言!就叫‘晗式砍价,真心实意’!”
一个顶流偶像,因为“砍价技能”上了热搜,而且讨论方向完全脱离了粉黑大战,变成了全民欢乐玩梗和奇怪的知识增加,这绝对是前所未有的奇观。
第二个奇怪词条:#邓潮严选#
这个词条的出现更令人匪夷所思。源头是节目中一个一闪而过的镜头:邓潮在海鲜市场打工时,非常认真地将小黄鱼按大小分拣到不同的筐里,表情严肃得像在搞科研。
某知名搞笑博主@沙雕图鉴 截取了这段画面,p上了“邓潮严选”、“品质保证”、“大小均匀,绝不参差”等字样,做成了一个表情包,配文:
“以后买海鲜认准‘邓潮严选’!虽然称重慢了点,但品质绝对有保障!瞧这严谨的态度,这挑剔的眼神,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狗头]”
这条微博瞬间引爆,网友们纷纷二次创作:
“邓潮严选,值得信赖!就是老板可能有点急。”
“申请邓潮老师来帮我挑水果!”
“懂了,这就去海鲜市场找一个表情最严肃的老板!”
邓潮影帝的“严谨”人设,以这种意想不到的方式被解构和重塑,变成了一个充满亲和力的全民笑点。
第三个奇怪词条:#陈贺无效叛变#
当节目播放到陈贺接受“无间道”任务,试图干扰邓潮和陆晗却屡屡失败、反而弄巧成拙的片段时,热搜榜上赫然出现了#陈贺无效叛变#。
热门微博是一个追剧博主的精辟总结:
“陈贺的‘叛变’是我看过最无效的叛变!每一个想使坏的眼神都写满了‘我是好人’,每一个阴谋诡计都写在脸上,就连逃跑的背影都透着一股‘快来抓我呀’的憨憨气息!这哪是卧底?这是节目组派去调节气氛的喜剧人吧?![笑哭]”
评论区充满了“怜爱”:
“贺哥:我只是个被迫营业的小可怜。”
“建议查查陈贺是不是邓潮陆晗派去的卧底?”
“《论猪队友是如何炼成的》”
“无效叛变笑死我了,陈贺贡献了本期最多笑点!”
陈贺的“叛徒”身份非但没有引来骂声,反而因其全程垮掉的操作,收获了大量的同情和欢乐,进一步巩固了他的“谐星”地位。
这些“奇怪”的热搜词条,像一簇簇意外的火花,在互联网上四处点燃。它们脱离了传统的娱乐八卦范式,不再是简单的“某某好帅”、“某某演技”,而是将明星拉下神坛,与普通人的日常生活(砍价、挑货、职场摸鱼)无缝连接,引发了更深层次、更广泛群体的共鸣和参与感。
指挥中心里,宣传团队看着这些自发产生、势头凶猛的热搜词条,从最初的错愕,变成了狂喜。
“破圈了!杜导!真的破圈了!”宣传负责人激动地指着屏幕,“这些词条证明,我们的节目已经不仅仅是粉丝在看,连美妆博主、搞笑博主、普通路人都在讨论!他们在用我们的梗创造新内容!”
杜仲基看着屏幕上那些匪夷所思又合情合理的词条,脸上露出了深邃的笑容。这正是他梦寐以求的效果——节目不再是一个封闭的娱乐产品,而是变成了一个社会文化现象的催化剂。它成功地让明星变成了普通人,又让普通人在明星的“普通”身上,看到了自己,并乐此不疲地参与其中。
《哈哈哈》的影响力,正通过这些看似“奇怪”的渠道,如同病毒一般,悄无声息地蔓延至互联网的每一个角落,为接下来的全面爆发,积蓄着更为恐怖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