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无忧宫。威廉一世的书房内,气氛格外庄重。
大夏帝国代表团提出的那份合作计划草案,此刻正摆在德皇威廉一世、首相奥托·冯·俾斯麦、总参谋长赫尔穆特·冯·毛奇元帅、外交国务秘书伯恩哈德·冯·比洛以及财政、工业部门的几位核心大臣面前。
这是一场决定德国远东战略走向的最高级别闭门会议。
“诸位,”年迈的威廉一世首先开口,手指敲击着那份计划书,“这份来自南太平洋的‘礼物’,真是……很吸引人啊,同时也令人倍感压力。冯·比洛,你先简要介绍一下情况。”
冯·比洛站起身,恭敬地汇报:“陛下,首相阁下,诸位大人。大夏人的需求几乎涵盖了我们所有的工业领域:钢铁、军工、化工、电力、航运。订单总额初步估算,超过三亿马克,这还不包括长期的原材料供应和金融合作。”
“政治上,他们寻求的是一种非正式的‘战略性协作’,旨在打破英国的外交孤立,而非直接将我们拖入军事同盟。”冯·比洛继续说道。”
“三亿马克!”财政大臣忍不住低呼一声,脸上露出兴奋的神色,“这能带动我们多少工厂全力运转?能创造多少就业和税收?陛下,这简直是上帝赐予我们打破英国贸易壁垒的良机啊!”
工业部门的代表也是激动道:“陛下,首相!克虏伯、西门子、巴斯夫……几乎所有相关企业都在密切关注这次合作!他们一致认为,这是德国工业前所未有的大机遇!不仅能获得巨额利润,更能将我们的技术标准输出到一个庞大市场之中!”
然而,俾斯麦一直沉默着,抽着他的烟斗,烟雾缭绕中,面色凝重。等众人稍微平静,他才缓缓开口:“机遇?确实是巨大的机遇。但风险呢?先生们,我们不能只看“马克”,而忽略了其它的东西。”
他站起身,走到巨大的世界地图前:“大夏帝国,一个由华人建立在澳洲的国家。二十年时间就统一了澳洲,击败了我们在那里的英国表亲,他们是富有侵略性的一个国家。而他们的皇帝同样野心勃勃。与他们进行如此深度绑定,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我们将彻底激怒伦敦!”俾斯麦加重了语气,“格莱斯顿和维多利亚女王会视为是一种背刺!我们在埃及、在东非、在全球的殖民地问题上,将面临英国更强烈的阻挠和报复!”
“我们确实需要在海外给英国制造麻烦,但是否需要亲自下场,与一个新兴国家进行如此深度的捆绑?这是否符合帝国的‘大陆政策’核心——专注于欧洲,避免过早卷入海外殖民地的直接冲突?”俾斯麦缓缓说道。
书房内一时间静了下来。俾斯麦的担忧是现实的。
这时,一直沉默的毛奇元帅开口了:“首相阁下的担忧很有道理。但是,从纯军事角度分析,一个强大的且与德国交好的大夏帝国出现在太平洋,本身就是对英国全球霸权体系最有效的牵制。”他拿起教鞭,指向地图。
“请看,英国皇家海军的力量是强大的,但并非无限的。他们必须同时维持本土舰队、地中海舰队、远东舰队、印度洋舰队等多支力量。如果大夏海军能够牢牢牵制住英国远东舰队甚至部分印度洋舰队的力量……”毛奇的教鞭又从欧洲划向远东,“那么,英国能投入到欧洲附近海域,用于威慑我国的海军力量就必然被削弱。这无形中增强了我国在欧洲的安全系数。”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而且,大夏提供的原材料,尤其是铁矿石和煤炭,对我国工业化和战争潜力是重要的补充。他们的订单,能极大促进我国军工产业的发展和技术迭代。风险固然存在,但战略收益,或许远超我们目前的想象。我们需要的是一个能在大洋上帮我们分担压力的伙伴,而不是一个永远需要我们去保护的婴儿。大夏,显然具备成为这样一个伙伴的潜力。”
冯·比洛适时补充:“首相阁下,大夏人非常聪明,他们提出的‘战略性协作’而非军事同盟,恰恰给了我们极大的回旋余地。我们无需为其安全做出明确承诺,但在经济、技术乃至外交声援上给予支持,就能获得巨大实惠,并实质性地削弱英国。这更像是一笔风险投资,而目前看来,成功的概率和回报率都极高。”
财政大臣再次强调:“陛下,抛开战略不谈,仅仅是经济上的收益,我们就无法拒绝。这将极大缓解国内的社会压力,推动技术革新,让帝国国力再上一个台阶。”
威廉一世仔细倾听着每一位重臣的意见,目光在地图上的德国和遥远的澳洲之间来回移动。他看到了俾斯麦的谨慎,也看到了毛奇描绘的战略蓝图,更看到了真金白银的诱惑。
良久,他做出了决断。
“首相的担忧是必要的警醒,我们必须时刻警惕英国的反应,并在合作中保持足够的灵活性,避免被拖入直接的对抗。”威廉一世首先肯定了俾斯麦,随即话锋一转,“但是,毛奇元帅和诸位大臣的分析也极具说服力。机遇稍纵即逝,德意志帝国不能因为畏惧英国的怒火而放弃如此有利于帝国发展的机会!”
他站起身,语气变得坚决:“风险可控,利益巨大!与大夏帝国的合作,必须推进!但要注意方式方法。俾斯麦首相,请你亲自把控谈判的最终尺度,确保所有协议条款都最大限度地保护帝国的利益和安全,留有足够的后路。我们要的是实质性的好处,而非虚名。”
“是,陛下!”俾斯麦微微躬身。他虽然谨慎,但更是务实的政治家。在皇帝做出决断如此明确的情况下,他的任务就是从技术上完善它,将风险降至最低。
……
有了德皇的最终拍板,后续的谈判进程大大加快。俾斯麦亲自审阅了关键条款,确保协议措辞严谨,避免授人以柄。
一周后,在柏林首相府,举行了盛大的合作协议签署仪式。尽管为了避免过度刺激英国,仪式相对低调,未邀请过多媒体,但到场的人物无一不是重量级。
大夏帝国商务尚书林振邦侯爵、工部尚书徐建寅侯爵与德意志帝国外交国务秘书冯·比洛,分别代表两国政府,在一系列合作协议上签下了名字。这些协议包括:
1. 《德夏经济与工业合作总协定》:框架性文件,确立最惠国待遇和共同发展原则。
2. 《关于钢铁联合体与技术转让的专项协议》(与克虏伯公司签署)。
3. 《军事工业与技术合作谅解备忘录》。
4. 《化工设备与技术引进协议》(与巴斯夫等公司签署)。
5. 《电力通讯系统建设合作协议》(与西门子公司签署)。
6. 《航运与金融合作备忘录》(涉及货轮订购、资金结算、原材料长期供应合同)。
签字结束后,双方代表举杯相庆。林振邦微笑着对冯·比洛说:“比洛先生,这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大夏帝国与德意志帝国的友谊,必将如莱茵河与大夏的天鹅河一样,源远流长。”
冯·比洛同样报以微笑:“侯爵阁下,德意志帝国期待与一个强大的大夏帝国共同迎接未来的挑战与机遇。为了合作与繁荣!”
“为了合作与繁荣!”
消息很快通过外交渠道传回神都。洪武帝看着电报,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他知道,帝国终于在欧洲撬动了一块最关键的一环。
来自德国的技术、设备和相对友好的外交姿态,将极大增强帝国对抗英国封锁的底气,加速帝国的工业化进程。
而柏林方面,俾斯麦则拿着签署好的协议文本,对心腹低声嘱咐:“立刻将副本送往伦敦我们的使馆,‘适当’地向英国朋友‘透露’一部分非核心内容。要让英国人知道,如果他们继续对我们施压,那么,他们在远东的麻烦,只会越来越大。”
一场围绕大夏帝国的全球外交博弈,因为德夏合作的达成,进入了新的阶段。
大英帝国面临的,不再只是一个新兴的挑战者,而是一个正在逐渐成形的,意图挑战其霸权的潜在联合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