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1894年2月8日。
地点:夏威夷王国,檀香山
距离那场“王室行动”已过去近三个月。夏威夷群岛表面的秩序已然恢复。
利留卡拉尼女王重登宝座,但明眼人都看得出,夏威夷的真正主宰,已然易手。
檀香山王宫内,女王虽然感念大夏的帮助,但看着宫内新增的、由大夏“友情提供”的华人侍女和侍卫(实为安全处耳目),以及港口那几艘大夏战舰,心中难免萦绕着一丝不安与无奈。她知道,自己的王国再也回不到从前了。
与此同时,万里之外的神都皇宫,洪天佑正与心腹重臣们谋划着更深远的布局。
“陛下,”内政尚书马国胜呈上一份报告,“夏威夷局势已基本稳定,但想要它成为大夏不可分割的话,就要从文化、经济、军事、人口等各个方面入手才行啊!”
“爱卿所言极是。”洪天佑颔首,目光坚定,“直接吞并,吃相太难看,容易招列强的口实。朕要的,是让它心甘情愿,求着并入大夏!说说看,如今夏威夷人口几何?”
新任统计局(内政部下属机构)局长黄安石立刻回禀道:“陛下,根据最新统计数据(截止1893年12月),夏威夷群岛总人口约为9万余人。其构成如下:
夏威夷原住民:约4万人。
亚洲移民(以日本裔为主):约2.5万人(主要作为甘蔗种植园契约劳工)。
白人(主要为美、英裔):约6000人(包括商人、种植园主、传教士,此次政变后部分被清算或逃离,影响力大减)。
华人:约2000人(多为早期劳工和小商人)。
其他混血及少数族裔:约1.7万人。”
“华人仅两千?”洪天佑眉头微皱,“太少了!”
“陛下明鉴!”外交部长唐绍仪接口,“故当前首要之务,便是大规模、有组织地向夏威夷移民!提高华人比例,占据话语权!”
洪天佑听后,想了想,于是立即下令道:
“内政部、财政部听令!”洪天佑下令,“即刻制定《鼓励移民夏威夷条例》!”
“设立‘夏威夷拓殖基金’,首期投入500万龙元!”
“鼓励大夏本土及清国沿海百姓,特别是无地农民、手工业者,携家带口移民夏威夷!”
“优惠政策:
1. 每户授田50亩(甘蔗园或稻田)或提供檀香山市区店铺一间(低息贷款购买)。
2. 提供安家费50龙元,前三年免税。
3. 免费乘坐帝国航运公司的移民船。
4. 承诺移民及其子女享有与帝国本土公民几乎同等的权利(选举地方议会议员、担任公职等)。”
“目标:1-2年内使华人人口占比从目前的不足3%,提升至40%以上!”
二、 经济命脉全面掌控
“商务部、工部、‘大夏皇家银行’跟进!”
“全面收购或控股夏威夷的蔗糖种植园、菠萝种植园(新兴产业)、檀香木贸易! 帝国资本要以绝对优势掌控其出口命脉。”
“投资兴建现代化糖厂、罐头厂、港口设施! 所有标准与帝国接轨。”
“‘大夏皇家银行’夏威夷分行要成为群岛金融中枢,发行龙元,逐步取代当地货币。”
“掌控所有内陆交通(铁路、公路)和岛际航运。”
三、 文化教育无声洗礼
“学部、文化部负责!”
“在夏威夷各岛大规模兴办‘大同学校’,以汉语为第一教学语言,夏威夷语和英语为辅。 教材与帝国同步,强调历史渊源(波利尼西亚人可能起源于华南等学说)与中华文化优越性。”
“提供优厚奖学金,吸引夏威夷原住民和混血精英子弟赴神都大学留学。”
“资助报纸、戏曲社团,全方位传播汉文化。”
四、 政治架构潜移默化
“外交部、安全处。”
“帮助利留卡拉尼女王‘改革’政府架构,大量引入‘有才能的华人专家’(帝国派遣的官员)进入政府各部门担任‘顾问’或实职。”
“推动修改选举法,逐步将选举权与被选举权与财产、教育程度挂钩。”
“扶持亲夏的夏威夷贵族和华人领袖进入议会,形成强大的亲夏政治力量。”
洪天佑最后总结道:“待得1年、2年之后,夏威夷街头巷尾皆闻汉语,田间地头多为华农,市肆交易皆用龙元,孩童皆以身为大夏文化圈一员为荣,政府要职多为华裔或亲夏人士。届时,即便利留卡拉尼女王仍在位,夏威夷与帝国行省何异?”
“待到时机彻底成熟,便可由夏威夷议会‘自发’发起,举行全民公投,决定是否加入大夏帝国,成为帝国的一个海外自治领或特别行政区。”
“至于女王及其王室,”洪天佑顿了顿,“帝国可册封其为世袭罔替的‘夏威夷公爵’,赐予优厚待遇和崇高荣誉,保其体面,让其安享富贵。”
“陛下圣明!此乃万世之基!”群臣拜服。这一套组合拳下来,夏威夷从内到外,都将彻底融入大夏,再无分离可能。
诏令即出,大夏各部门再次开动。
一艘艘满载的移民船,从大夏、清国的港口启航,驶向夏威夷群岛。
大夏的资本、商品、文化,开始一波波地冲刷、充斥着夏威夷的每一个角落。
利留卡拉尼女王或许感知到了这潜移默化的变化,但她无力阻止,甚至在某些方面还需要依赖大夏的支持来稳定统治。
夏威夷,这个太平洋的战略要地,已注定成为大夏帝国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