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冰清入京带来的短暂温馨,如同投入激流中的一朵浪花,迅速被新一轮更猛烈的风暴所淹没。
就在“黄河记忆”A轮融资协议即将正式签署的前夕,一场蓄谋已久、来势汹汹的媒体风暴,毫无征兆地席卷而来。
首先发难的是一家以挖掘“内幕”和“黑料”着称的八卦周刊《星闻天下》。其最新一期的封面用耸人听闻的标题刊登了长篇报道——《“黄河女儿”真面目:从村姑到名媛的惊天骗局,起底木冰媚与资本巨鳄的灰色交易!》
报道内容极尽歪曲捏造之能事,声称木冰媚出身低微,利用美色和心机攀附权贵,所谓的“黄河记忆”项目不过是其金主许木为她量身打造的“洗白”工具,实际运营混乱,数据造假,骗取国家文化产业基金。报道中还附了几张模糊的、她与许木同乘一车或出席活动的照片,刻意营造暧昧氛围。更恶毒的是,报道还影射她与许森、甚至其他商界名流关系不清不楚,将她描绘成一个周旋于多个男人之间的“高级捞女”。
这篇报道像一颗投入粪坑的巨石,瞬间激起了滔天的恶臭。网络上的键盘侠和仇富者如同嗅到血腥味的鲨鱼,蜂拥而至。各种不堪入目的辱骂、人身攻击和恶意揣测充斥着社交媒体和相关新闻的评论区。“木冰媚滚出文旅圈”、“彻查黄河记忆骗局”、“许木被心机女蒙蔽”等话题被恶意炒作,一度冲上热搜。
紧接着,几家原本对“黄河记忆”项目表示过兴趣的财经媒体,也突然转变口风,发表了措辞“客观”却暗藏机锋的评论文章,质疑项目的盈利模式、估值合理性以及木冰媚的个人管理能力,暗示其背后可能存在巨大的资本泡沫和利益输送。
更严峻的是,那家原本即将与华韵签署融资协议的国资背景文化产业基金,迫于巨大的舆论压力,临时通知木冰媚,要求暂缓签约,并对项目进行“更深入的尽职调查”。
一时间,木冰媚和她苦心经营的“黄河记忆”,被推到了风口浪尖,声誉跌至谷底,融资岌岌可危。
华韵文旅内部人心惶惶,之前被压下去的各种质疑声再次抬头。赵经理虽然不敢明着说什么,但眼神里的幸灾乐祸几乎掩饰不住。连一些原本支持木冰媚的员工,也开始动摇。
“木总,现在怎么办?要不要立刻召开新闻发布会澄清?或者发律师函告那家八卦周刊诽谤?”李锐焦急地询问道,他亲眼看着项目从无到有,倾注了无数心血,绝不甘心就这样被毁掉。
木冰媚站在办公室的落地窗前,看着楼下依旧车水马龙的城市,脸色苍白,但眼神却异常冷静,甚至带着一丝被激怒后的狠厉。
她很清楚,这绝不仅仅是几家媒体跟风炒作那么简单。背后必然有一只熟悉她和许木、并且能量巨大的黑手在操控。许森的可能性最大,但苏婉儿,或者“宏远建设”,甚至许氏内部其他看她不顺眼的人,都有可能参与其中。
常规的辟谣、律师函,在这种有组织、有预谋的舆论围剿面前,效果微乎其微,甚至可能越描越黑,陷入对方设定的议题里被动挨打。
必须破局!必须用更强大的声量,更正面、更无可辩驳的事实,彻底扭转舆论!
她猛地转过身,眼中闪烁着决绝的光芒:“不开发布会,也不发律师函。”
“那……”李锐和其他员工都愣住了。
“他们不是想搞臭‘黄河记忆’吗?”木冰媚的嘴角勾起一抹冰冷的弧度,“那我们就把它做得更大,更亮,亮到让所有污蔑和阴影都无所遁形!”
她快步走到白板前,拿起笔,用力地写下了四个大字:
“黄河文化国际艺术节”
“我们要办一个节!一个前所未有的、大型的、国际性的黄河文化盛会!”木冰媚的声音带着一种破釜沉舟的激情,“地点,就设在望河碛!时间,就在一个月后!”
办公室里一片寂静,所有人都被这个大胆到近乎疯狂的想法震住了。一个月?筹备一个国际性的艺术节?这怎么可能?!
“木总,这……时间太紧了!资金、场地、嘉宾、宣传……这根本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赵经理第一个跳出来反对。
“没有什么不可能!”木冰媚斩钉截铁地打断他,“资金,我来解决!场地,望河碛现成的黄河滩涂和村落就是最好的舞台!嘉宾,我去请!宣传,我们要联动官方媒体,打造一场弘扬黄河文化、助力乡村振兴的正能量盛会!”
她的思路清晰而迅猛:
“艺术节主题就定为‘黄河的脉搏’。设立三大板块: ‘非遗活态展演’——将黄河号子、古法造船、巧娘刺绣等全部搬上舞台和开放式工坊; ‘当代艺术对话’——邀请国内外知名艺术家,以黄河为主题进行创作和展览; ‘文旅融合发展论坛’——邀请政府官员、专家学者、行业领袖,共同探讨文化赋能乡村的路径。”
“我们要让所有人亲眼看到、亲耳听到、亲身感受到,‘黄河记忆’不是骗局,而是活着的、蓬勃跳动着的文化心脏!我们要用这场盛会,堵住所有人的嘴!”
她看向李锐:“李锐,你立刻带队回望河碛,全力负责场地规划和本地协调,发动所有村民参与进来!”
她又看向其他员工:“你们分头行动,联系所有合作过的媒体、KoL,启动预热宣传,重点突出艺术节的文化价值和社会意义,对冲负面舆论!”
“另外,立刻起草一份详细的方案和预算,我要去见一个人。”
木冰媚知道,单靠华韵和她自己,绝无可能在一个月内完成如此庞大的项目。她需要借助更强大的力量——许木的力量,以及……国家的力量。
她带着方案,直接找到了许木。
许木看着那份充满魄力和野心的方案,以及木冰媚眼中那不容置疑的坚定,沉默了许久。舆论风暴他早已知晓,但他想看看,这个女人会如何应对。
“你需要什么?”他最终开口,语气平静。
“需要您的支持,更需要官方的背书。”木冰媚直视着他,“我希望许氏集团能作为艺术节的主办方之一,并借助您的影响力,促成文化与旅游部、h省政府成为联合主办单位。只有这样,艺术节才能获得最高级别的关注度和公信力,才能彻底扭转舆论。”
这是一个极其大胆的请求,等于将许氏集团也直接拉入了这场舆论战的中心。
许木凝视着她,看到了她破釜沉舟的勇气,也看到了她背后那份对“黄河记忆”近乎偏执的守护。他忽然发现,这个女人在绝境中爆发出的能量,一次次地超出他的预期。
“可以。”他没有多做犹豫,直接应下,“艾伦,配合木小姐,调动一切必要资源。联系文化与旅游部的王副部长和h省的刘省长,就说我许木,请他们共同为黄河文化振兴,出一份力。”
许木的果断和支持,如同给木冰媚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在许氏强大的资源推动下,事情进展得出乎意料的顺利。文化与旅游部、h省政府很快回应,同意作为联合主办单位。官方媒体的目光立刻被吸引过来,开始对艺术节进行正面报道预热。
木冰媚几乎不眠不休,奔波于北京和望河碛之间,协调各方,落实细节。她的拼命和执着,感染了身边的每一个人。华韵的员工们抛开了疑虑,全力投入;望河碛的村民们更是群情激昂,将艺术节视为改变命运的重大机遇。
负面舆论依然存在,但在官方定调和“黄河文化国际艺术节”这个更具冲击力的正能量事件面前,开始显得苍白无力。
一场围绕木冰媚和“黄河记忆”的媒体大战,随着艺术节筹备工作的全面启动,进入了新的阶段。
木冰媚没有选择防守,而是选择了最强势的反击。
她要借这场东风,不仅洗净污名,更要将“黄河记忆”推向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
第34章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