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舟计划”如同一颗被深埋入肥沃土壤的种子,在林氏集团最隐秘的层面悄然吸收着养分,积蓄着破土而出的力量。而在地表之上,一切依旧风平浪静,仿佛什么都没有发生。
欧阳倩展现了其作为集团大管家惊人的协调和执行能力。在她的统筹下,数条看不见的战线同时悄然铺开:
法律战线:一支由全球顶尖国际法、海洋法专家组成的“学术咨询团”被秘密组建。这些泰斗级人物,通过分布在不同大洲的中间人联系,以极高的“咨询费”为代价,开始以假设性案例的形式,深入研究“私人获得无主群岛权益”所涉及的一切法律漏洞、历史判例以及可能面临的挑战和应对策略。大量的法律意见书和风险评估报告,通过加密渠道,雪片般汇入“方舟”项目组的数据库。
技术战线:几家与林氏集团有深度合作的国内顶级海洋工程央企和设计研究院,突然接到了来自“林氏前沿科技探索部”(一个刚刚成立、权限极高的神秘部门)的巨额合作邀约,项目代号“蓬莱”,内容是论证在远海恶劣环境下建设“可持续能源研究与生态观测平台”的技术可行性。虽然对方要求绝对保密且技术指标高得有些离谱,但丰厚的预算和挑战世界级难题的诱惑,还是让这些国字号队伍迅速投入了精干力量,开始进行前期研究和方案设计。大型绞吸式挖泥船“天鲲号”的档期被以“国际合作项目”为由,提前一年秘密预订。
资金战线:司徒安琪领导的财务团队,如同最高明的魔术师,开始在全球多个离岸金融中心和林氏庞大的产业体系内,进行着一系列复杂而隐蔽的资金调配。巨额的资金被分散、整合、再分散,通过层层嵌套的投资公司和基金产品,悄然流向几个指定的账户,准备随时响应纽约拍卖会的召唤。整个过程如静水深流,没有引起任何金融市场的异常波动。
情报战线:东方玥麾下的对外扩张部,调动了一切商业情报网络,开始秘密调查可能对“星罗礁”感兴趣的潜在竞争对手。是同样雄心勃勃的科技巨头?是寻求避世之所的隐富家族?还是某些具有特殊背景的主权基金?任何风吹草动都被记录在案,并制定了相应的竞价干扰或劝退策略。
所有这些行动,都在“绝对保密”的铁律下进行。知情者被控制在最小的核心圈内,彼此之间甚至不知对方的存在,只与欧阳倩单线联系。林氏集团这艘巨轮,绝大部分船员依旧按照原有航线正常工作,浑然不觉脚下深处正在进行的惊人改造。
而这一切的源头,林羽,却在林家沟子过着仿佛真正退休老干部般的闲适生活。
他每日睡到自然醒,听着鸡鸣鸟叫起床。晨起跟着村里一位练太极拳的老先生比划几下,虽然招式不甚标准,却也乐在其中。早餐必是母亲亲手做的,有时是清粥小菜,有时是面条馄饨,他总能吃得津津有味。
上午,他通常会花一两个小时处理欧阳倩加密发送来的、关于“方舟计划”核心进展的简报。他看得很快,批示更是言简意赅:“可”、“按此执行”、“预算追加”、“注意某国可能的法律倾向问题”、“技术方案需再优化,抗台风等级提至最高”。每一个简单的批示背后,都可能意味着数亿资金的流动或一项重大决策的落地。
处理完这些,他便合上电脑,仿佛只是处理了几封寻常邮件。然后或是搬把竹椅坐在院里看书,那本《梦溪笔谈》都快被他翻烂了;或是溜达到小姨的食品工坊,看看新出的酱菜品种,顺手“顺”走刚烤好的红薯干;再不然,就扛着锄头跟父亲去自家菜地里,有一下没一下地除草松土,虽然常被父亲嫌弃帮倒忙。
午后,他雷打不动要午睡片刻。醒来后,泡上一壶浓茶,有时会叫上林晓和苏婉清,三人一起在院里的石桌上下棋、打牌,或者只是漫无边际地聊天。他看着林晓似乎渐渐从阴影中走出,恢复了往日的活泼,和苏婉清斗嘴打闹,心中便觉得宽慰些许。
晚餐总是很热闹,一家人围坐在一起,说着家长里短。林羽大多时候只是笑着听,偶尔插几句话。他会注意到母亲眼角的皱纹,父亲鬓边的白发,心中会泛起一丝柔软的酸楚,提醒着自己无论在外如何叱咤风云,这里才是他最终的根。
夜幕降临,他有时会独自一人走到村口的小山坡上,望着远处县城的零星灯火和更远处深邃的夜空。没有人知道,这个看似在享受田园牧歌的男人,脑海中正在构思着如何在大平洋中心建造一座前所未有的海上都市,正在权衡着数百亿资金的投向,正在谋划着如何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国际风波。
巨大的野心与极致的宁静,在这小小的山村上空,以一种奇异的方式共存着。
progress 的“方舟”,正在距离林家沟子万里之遥的暗处,紧锣密鼓地锻造着龙骨。而它的船长,却正在这片生他养他的土地上,汲取着最朴素的力量,用最平静的姿态,掩饰着最惊世的波澜。山雨欲来风满楼,而楼中之人,正闲庭信步,静待风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