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九章 灾后余波牵人心,小院温情酿新篇
清晨的阳光刚爬过窗台,林羽就被手机铃声吵醒了。他摸过手机一看,是赵立国打来的,赶紧按下接听键,声音还带着刚睡醒的沙哑:“老赵,怎么样了?”
电话那头传来一阵嘈杂的电流声,夹杂着赵立国疲惫的嗓音:“林总,大溪村的搜救基本结束了,我爸妈没事,就是受了点惊吓。村里伤亡不算重,多亏了咱们的无人机,第一时间送来了药品和信号基站,不然真不敢想……”他说着,声音忽然哽咽起来,“就是好多老乡的房子没了,粮食也被泥石流埋了,这往后的日子……”
林羽心里揪了一下,握着手机的手紧了紧:“别担心,房子塌了可以再建,粮食没了咱们调。我已经让楚岚带着乡村振兴事业部的人过去了,他们有经验,会帮着规划重建,还会联系农业专家,看看怎么补种庄稼,尽量把损失补回来。”
“楚岚?她来了?”赵立国的声音明显亮了些,“那可太好了!楚专家在澜清搞过试点,老乡们都信她。林总,您真是……啥也不说了,我赵立国这条命,以后就是林氏的!”
“说这些干啥。”林羽笑了笑,“你们安全比啥都强。对了,无人机还够用吗?要不要再调一批过去?”
“够用够用,”赵立国连忙说,“国家救援队也到了,带来了大型设备,无人机主要负责巡逻和送些轻便物资。就是……有几架运输机在昨天的暴雨里磕坏了机翼,得修修。”
“小事,”林羽说,“我让技术部派工程师过去,争取三天内修好。实在不行就换新的,救灾要紧,别省着。”
挂了电话,林羽发现苏婉清已经醒了,正靠在床头看着他,眼里带着关切:“赵总他们没事吧?”
“没事,就是老乡们损失不小。”林羽把手机放在床头柜上,伸手揽过她的肩膀,“我让楚岚过去了,她处理这些事有一套,应该能帮上忙。”
苏婉清轻轻点头,手指在他手背上画着圈:“无人机真是立了大功,昨天看新闻,好多媒体都在夸呢,说这是‘科技救灾’的典范。”
“那是当然,”门口忽然传来林晓的声音,她穿着粉色的睡衣,头发乱糟糟的,手里还抱着个抱枕,“也不看看是谁家的无人机!我昨天跟剧组的朋友视频,他们都羡慕坏了,说咱们林氏太牛了,以后拍戏都想跟咱们合作,就用‘翼龙-民生’当道具!”
林羽被她逗笑了:“刚睡醒就说胡话,赶紧洗漱去,王阿姨把早饭做好了。”
“知道啦!”林晓做了个鬼脸,转身又想起什么,回头冲苏婉清眨眨眼,“婉清姐,今天我让厨房炖了燕窝,给你补补,争取让安安长得白白胖胖的!”
苏婉清无奈地摇摇头:“这丫头,一天到晚没个正形。”
早饭桌上,王阿姨端上一大碗燕窝羹,还特意摆了两朵用胡萝卜雕的小花,看着精致又暖心。林晓抢先舀了一勺,吹了吹递到苏婉清嘴边:“婉清姐,尝尝,甜不甜?”
“你自己吃吧,烫着呢。”苏婉清笑着躲开,“对了,林羽,昨天看新闻说,灾区好多孩子没地方上学,咱们能不能捐点物资建个临时学校?”
“我正想说这事,”林羽放下筷子,“南宫婉已经在协调了,打算用集装箱改造成临时教室,既结实又快,里面桌椅、黑板、投影仪都配齐,争取下周就能投入使用。还联系了教育部门,看看能不能派些老师过去,别耽误了孩子们上课。”
“集装箱教室?”林晓眼睛一亮,“是不是跟电影里一样,能拼在一起的那种?我能不能设计一下?我在国外拍过校园戏,知道孩子们喜欢什么样的颜色!”
“你呀,”林羽点了点她的额头,“别瞎掺和,专业的事让专业的人来做。不过你要是想帮忙,可以捐点绘本和玩具,孩子们肯定喜欢。”
“没问题!”林晓拍着胸脯,“我下午就联系玩具公司,让他们送最新款的益智玩具,还要带声光效果的那种!”
正说着,林羽的手机又响了,是南宫婉发来的视频请求。接通后,屏幕上出现了她和楚岚的脸,两人都穿着冲锋衣,背景里是一片搭建中的临时安置点,不少蓝色的救灾帐篷整齐地排列着,远处还有工人在焊接集装箱。
“林总,婉清姐,晓晓也在啊。”南宫婉笑着打招呼,脸上沾了点灰尘,却难掩眼里的精神头,“给你们看看,这是咱们的临时教室区,已经焊好三个集装箱了,师傅说再刷层漆就能用。”
镜头转向旁边的空地,三个银灰色的集装箱并排放在一起,工人正拿着刷子往上面涂蓝色的油漆,旁边堆着一堆崭新的课桌椅,包装还没拆。楚岚指着那些桌椅说:“这些都是从附近的家具厂调的,环保材料,没味道,孩子们用着放心。”
“楚专家,辛苦你们了。”苏婉清轻声说,“注意安全,别太累了。”
“放心吧婉清姐,”楚岚笑了笑,“我们轮班倒,保证休息。对了,林总,农业专家也到了,刚才去查看了被淹的农田,说可以补种一季速生蔬菜,咱们准备采购一批种子,让老乡们尽快种上,争取秋天能有收成。”
“好,钱不够跟司徒说,让她优先拨款。”林羽说,“还有,安置点的食堂建得怎么样了?老乡们吃得惯吗?”
“食堂建好了,”南宫婉对着镜头比了个“oK”的手势,“咱们从集团旗下的餐饮公司调了几个厨师过来,每天换着花样做,今天中午炖排骨,晚上包饺子,保证老乡们吃得饱、吃得好。”
林晓凑到屏幕前:“南宫姐,孩子们呢?我让朋友送了好多玩具和绘本,估计明天就到了。”
“太好了晓晓!”南宫婉眼睛一亮,“孩子们昨天还念叨着没玩具玩呢,你这可真是雪中送炭。等玩具到了,我拍视频给你看他们高兴的样子!”
挂了视频,林晓立刻拿起手机开始打电话,一会儿让助理联系玩具厂,一会儿又叮嘱快递一定要走空运,恨不得那些玩具下一秒就飞到灾区孩子手里。苏婉清看着她风风火火的样子,忍不住对林羽说:“其实晓晓心挺细的,就是有时候性子急了点。”
“随她吧,”林羽笑着说,“有这份心就好。”
上午十点多,林母从外面回来,手里拎着个大袋子,里面装着好多件崭新的棉衣。“这是我跟你王婶、李婶她们一起挑的,都是加绒的,给灾区的孩子穿正好。”她把棉衣一件件拿出来,在沙发上摆得整整齐齐,“你看这件小熊猫的,多可爱,肯定有小姑娘喜欢。”
“妈,您想得真周到。”林羽走过去,拿起一件蓝色的小熊棉衣,手感厚实又柔软,“我让快递下午就寄过去,跟晓晓的玩具一起到。”
“哎,好。”林母又想起什么,“对了,刚才村头的老张说,他儿子在市里开服装厂,愿意捐一千件冲锋衣,问咱们要不要?”
“要!当然要!”林羽连忙说,“让老张跟楚岚联系,直接送到安置点,正好救灾人员能穿。”
一整天,林家的院子里都忙忙碌碌的。林晓打了几十个电话,把能联系到的资源都动员了起来,连她代言的化妆品品牌都捐了一批护肤品,说是给灾区的女同胞用。苏婉清则坐在桌边,安安静静地给孩子们写贺卡,每张卡片上都画着简单的笑脸,写着“加油”“要开心呀”之类的话。
林羽看着她们,忽然觉得心里满满的。以前总觉得做企业就是赚钱,现在才明白,能有能力帮到别人,能看到那些因为自己的努力而绽开的笑脸,才是最踏实的幸福。
傍晚的时候,赵立国又打来电话,说楚岚带着农业专家去田里指导播种了,老乡们干劲十足,都说等庄稼长出来了,第一时间给林氏送新鲜的蔬菜。还说临时学校的第一堂课已经开了,孩子们坐在蓝色的集装箱教室里,拿着南宫婉带去的新课本,笑得特别甜。
“林总,有个事我得跟您说,”赵立国的声音忽然变得郑重,“今天下午,国家应急管理部的领导来了,握着我的手说,这次林氏的无人机和应急响应速度,给全国的企业立了个榜样,还说以后要跟咱们深化合作,把‘翼龙-民生’推广到全国的灾害多发区去。”
林羽心里一动,这意味着林氏的无人机项目不仅在救灾中发挥了作用,还得到了国家层面的认可,未来的发展空间不可限量。但他没说这些,只是笑着说:“这是好事,说明咱们做的事有价值。你跟兄弟们说,别骄傲,继续加油,把灾后重建做好,让老乡们早点过上好日子。”
挂了电话,夕阳正好透过窗户照进来,把屋里的一切都染成了温暖的金色。苏婉清放下手里的贺卡,伸了个懒腰:“今天写了五十张,手都酸了。”
“歇歇吧,”林羽走过去,轻轻揉着她的肩膀,“剩下的明天再写。”
林晓从外面跑进来,脸上红扑扑的:“我刚跟南宫姐视频完,她说玩具和棉衣都收到了,孩子们抱着玩具不肯撒手,还有个小姑娘穿着妈挑的小熊猫棉衣,转着圈给大家看呢!”
“那就好。”林母笑得合不拢嘴,“孩子们高兴,比啥都强。”
王阿姨端着晚饭进来,笑着说:“快吃饭吧,今天做了你们爱吃的糖醋鱼,还有林晓念叨了好几天的拔丝地瓜。”
饭桌上,大家聊着灾区的事,说着那些感人的瞬间——有老乡主动帮救援队抬设备,有孩子把自己的糖果分给无人机操作员,还有志愿者们连夜搭建帐篷时唱的山歌……那些原本沉重的话题,因为这些细碎的温暖,变得不再那么难过。
晚饭后,林羽坐在院子里的藤椅上,看着苏婉清和林晓在灯下继续写贺卡,两人头挨着头,小声说着什么,偶尔传来一阵轻笑。林母则在旁边缝着什么,手里拿着块蓝色的布料,像是在做小书包。
夜风吹过,带来阵阵凉意,远处的稻田里传来青蛙的叫声,此起彼伏的,像是在为这个平静的夜晚伴奏。林羽看着眼前的一切,忽然觉得,所谓的岁月静好,或许就是这样——有牵挂的人,有能做的事,有彼此陪伴的温暖,哪怕远方有风雨,心里也始终亮着一盏灯。
他拿出手机,给南宫婉发了条信息:【辛苦大家了,注意休息,明天又是新的一天。】
很快,南宫婉回了信息,只有一个笑脸的表情,后面跟着一句:【放心,我们都在。】
林羽看着那行字,嘴角忍不住微微上扬。是啊,他们都在,为了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为了那些尚未实现的承诺,为了那些在风雨中依然挺直的脊梁。这大概就是林氏存在的意义,不只是为了赚钱,更是为了在需要的时候,能伸出一双温暖的手,能撑起一片晴朗的天。
月光慢慢爬过院墙,落在苏婉清和林晓的发梢上,也落在林母手中的布料上,一切都安静而美好。林羽知道,灾后的重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他不慌,因为他知道,身边有这么多温暖而有力的人,他们会一起,把那些破碎的地方,一点点拼凑成更坚实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