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城第二十六日的清晨,新城墙下的脚手架已搭到两丈半高 —— 淡青的草帘裹着松木架,像给城墙缠了圈绿带,石肤族的汉子们踩着架板,正往墙顶递最后一批规整青石。石壮站在架板最上层,玄铁石锤敲在青石缝上,“笃笃” 声里满是节奏:“再加把劲!今天正午前,准能把墙砌到三丈!”
墙下的空地上,云瑶正提着灵草汁陶壶,指尖灵气丝顺着墙根往上爬 —— 每块新砌的青石刚落位,她的灵气就会嵌进石缝,淡青微光闪过,青石便与墙体牢牢咬合。“三丈高的墙,灵气得缠三层才稳!” 她对着墙顶喊,石勇立马把一块刚劈好的 “压顶石” 递上去,“这石够沉,压在墙顶,刮风都晃不了!”
此前石肤族按 “两班轮岗” 赶工,白天十人劈石砌墙,晚上五人挑灯处理石缝,再加上匠作坊新补的两把凿石斧,青石供应始终跟上进度 —— 短短五天,城墙就从两丈蹿到三丈,墙身青灰规整,石缝里的灵气护层在晨光里泛着细闪,比旧据点的土墙结实百倍。
“墙够高了,该装箭垛了!” 老铁匠扛着玄铁条过来,手里攥着画好的箭垛图纸,“箭垛高五尺、宽三尺,间距一丈,凹口朝外侧,既能藏箭手,又能瞄准射击,边缘用玄铁包边,防魔兵砍砸!”
各族立马分工:人族的阿明带着工匠,把脚手架往墙体外侧延伸,搭出 “箭垛作业台”,还在台板上铺了蕨叶族编的防滑草帘,防止踩滑;石肤族的石力领着三人,用凿石斧把墙顶外侧的青石凿出规整凹口,每凿完一处,就递给老铁匠镶玄铁条;兔山的箭手们则拿着木尺,逐段量间距,确保箭垛排列均匀,“一丈一个正好,箭手蹲在里面,能覆盖外围三丈射程!”
云瑶也没闲着 —— 她的灵气丝顺着玄铁条游走,把铁条与青石嵌合处的缝隙填实,“玄铁加灵气,魔兵的断矛戳过来,也戳不裂箭垛!” 蕨蓝带着女子们,还在每个箭垛内侧编了 “箭囊架”,用韧草缠成网格状,方便箭手放淬灵箭,“不用总背着箭囊,取箭更快!”
孩子们的身影也在脚手架下穿梭 —— 阿牛拎着小竹篮,给墙顶递玄铁铆钉;丫丫抱着灵草兔,帮着捡掉落的细碎石子,还时不时仰头喊:“壮伯,小心点!别摔着!” 石壮在墙顶笑着应:“放心!俺们石肤族踩架板,比走平地还稳!”
正午时分,第一排箭垛终于装好 —— 三丈高的城墙上,青灰箭垛整齐排列,玄铁包边泛着冷光,凹口正好能容一个箭手蹲姿射击,内侧的草编箭囊架透着生机。兔山第一个爬进箭垛试射:他蹲在凹口后,搭弓对准远处的树干,淬灵箭 “嗖” 地射出,精准钉在树干中心,而他的身子完全藏在箭垛后,从外侧根本看不见。
“好!这箭垛能藏能射!” 兔山从箭垛里探出头,举着弓喊,“以后魔兵来攻,俺们的箭手能趴在里面射,不用怕被魔兵的矛戳着!” 李猛也爬上城墙,伸手摸了摸箭垛的玄铁边,又推了推墙体:“三丈高的墙,加上这箭垛,魔族想爬上来难,想冲进来更难!以后守城,咱们占尽上风!”
傍晚时分,城墙上的三十六个箭垛全加装完毕 —— 夕阳把城墙染成暖金,箭垛的影子在墙下拉得很长,像一排守护的屏障。石肤族的汉子们从脚手架上下来,虽满脸汗水,却都咧嘴笑:“这墙够高,这垛够结实,以后魔族再来,俺们就站在上面扔青石、射箭,保准打跑它们!”
云瑶最后检查了一遍灵气护层,指尖划过箭垛与墙体的衔接处:“灵气能在石缝里留五天,以后每天来补一次,保证墙和箭垛一直结实。” 老铁匠则在每个箭垛的玄铁边上敲了敲,确认没松动:“这玄铁够硬,就算魔将的刀砍过来,也只能留个印子!”
李猛站在城墙顶端,望着远处的灵田(稻苗已抽穗泛金)、粮库(灯火亮着)、匠作坊(锤声还隐约传来),声音洪亮地对围过来的人喊:“三丈高墙立起来了,箭垛也装好了!这不仅是道墙,更是咱们的‘安心墙’—— 以后建城更踏实,住进来更安稳,再强的魔族,也跨不过这道墙!”
“跨不过!” 众人齐声应和,声音震得箭垛上的草帘轻轻晃。阿牛拉着丫丫的手,趴在箭垛凹口往外望:“等住进来,俺要天天来这看灵田,看稻子熟!” 丫丫抱着灵草兔,点头道:“俺还要帮兔山叔叔递箭,一起守城墙!”
夜色降临时,城墙顶端亮起了马灯 —— 兔耳族的箭手们开始在箭垛间值守,手里的淬灵箭搭在弓上;石肤族留了两人,在墙下巡逻;云瑶则在城墙外侧加了层淡青灵气护罩,微光绕着墙身转,像给这三丈高墙又加了层隐形铠甲。
所有人都知道,这三丈高墙与三十六座箭垛,不仅是新城的防御屏障,更是他们 “住新城、过安稳日子” 的希望基石 —— 有了这道墙,建城的脚步能更快,抗魔的底气能更足,他们期盼的家园,已越来越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