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清,你过了。”一道空灵且幽缈,似跨越无数维度与时空阻隔,传了开来。
太上老子眉头微皱,眼神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复杂情绪,既有对女娲干涉的些许不悦,又有对她立场的理解与权衡:
“女娲圣人,吾立人教,亦为助人族于洪荒之中寻得长久存续之道,并无他意思,且此乃顺应天道之举,娘娘何出此言?”
而天空只是一片静默。
“立人教无从阻汝,教化人族无人碍汝。但汝有多大功,就获取多少果。这是人族之规则。”
虚影又淡然道,“不要用汝之恶意来揣测天道,打着顺应天道之名,行自私之利。今,汝立教否?”
太上老子眉头紧皱,内心虽有不甘与愤懑,但成圣之机稍纵即逝。
长叹一声,双手缓缓挥动,原本悬浮于人族气运之上,散发着强大威压的太极图渐渐收敛光芒,不再强行凌驾气运之上,转而化作一道清光融入人族气运长河之中。
天空中虚影慢慢消散,仿佛是一团被清风逐渐吹散的迷雾。
虚空中,那些追踪的神念刚触及虚影消散的余韵,便如遇到无形屏障,尽数消融。
......
而此时的李念却躲在虚无洞天之中。
虽然不老洞天也有屏蔽天机之能,但他心里还是觉得虚无洞天更保险。
现在心里暗爽不已,想那太上老子向来高深莫测,威严无比,平日里在这洪荒之中谁敢轻易忤逆?
三清的名头可是摆在那里,可如今却也有这般吃瘪的时候。
“三清又如何?圣人机缘在前,便想踩着人族气运登顶不成?真当这洪荒天地,是你们三清说了算?”
“不过——”李念指尖一顿,脸上的笑意淡了几分,眼底多了层思索,
“太上吃了这亏,绝不会善罢甘休。三清本是一体,元始、通天怕是也快知晓此事了。看来这洪荒,又要热闹起来了。”
至于那道神秘虚影,那就让他们自己去猜测和寻找了。
不过人族或许会迎来多事之秋。
纵然如此,他亦对自己借助崆峒印之力阻止太上老子,也毫不后悔。
洪荒小势已在他的撬动下,生出了些许改变。
此刻的太上老子,端坐在首阳山太清宫里。
面上平静无波,既没有即将成圣的喜悦,也无被阻止的沮丧,好似一切都未曾发生过。
他指尖轻捻,一缕道韵在袖间无声流转,化作半枚残缺的玉简。
玉简上,‘人教’二字似隐似现,边缘却凝着一丝极淡的金芒——那是崆峒印碰撞时留下的印记。
太清宫外,首阳山的云依旧舒卷,风依旧拂过崖柏,可殿内的道韵却比往日沉了三分。
“人族……崆峒印……”太上老子眼帘微抬,目光似穿透了宫墙,落在洪荒大地的气运长河上。
那长河中,太极图的清光与崆峒印的金芒仍在暗中角力,只是不再如当日般锋芒毕露,转而化作两股潜流,在人族气运深处蜿蜒。
“变数,亦是道数。”一声轻叹消散在香烟缭绕中,太上老子重新阖目,指尖的玉简渐渐融入掌心。
首阳山的风穿过殿门,卷起几片落叶,却吹不散那弥漫在空气中的、更深沉的布局之意。
有些博弈,从来不在一时的胜负里。
太上老子在太极图融入人道气运长河以后,一股人族气运如奔腾的洪流汹涌而至,以排山倒海之势迅速将太上老子笼罩,与周身道韵相契。
这光芒起初如带太极纹路的灵丝,丝丝缕缕地缠绕在太上老子身躯之上,继而愈发浓郁厚重,似实质化的彩雾,将他的身影紧紧裹在其中。
他只觉一股雄浑且充满生机的力量与人族无数岁月沉淀的愿力、信念一同涌入自己的灵识与道体,仿佛瞬间与整个人族建立了一种无比紧密的联系,同时,自身的气息也与这股人族气运相互交融。
突然,身体深处的鸿蒙紫气剧烈颤动起来,仿若被惊扰的太古凶兽。
其原本蛰伏于太上老子的紫府丹田,与他的本源功相互交融,维持着一种微妙的平衡,此刻,却像是卤水点豆腐般化作了丝丝缕缕柔和的紫雾。
这些紫雾如同灵动的精灵,在太上老子体内沿着经脉缓缓游走,所经之处,竟似留下一道道玄奥的紫痕,道则流转其间,仿佛是在镌刻着某种古老而深邃的记忆。
它们不再是之前那般巍然不动,而是逐渐与太上老子自身的法力、道韵相互渗透、交融,就像涓涓细流汇入江河湖海。
每一丝紫雾的融入都让太上老子对天地大道的感悟更深一层,他的气息也在这一过程中经历了一场脱胎换骨。
同时,借着人族气运,周身道韵弥漫,仿若与天地间某种至深的法则产生着共鸣,灵台之中,诸般感悟纷沓而至,如繁星闪烁,又似灵泉涌流。
善尸、恶尸和自我尸原本相对独立,此刻竟似受到了某种强大的牵引,有着那么一丝相互靠近,融合。
突然,一股后继无力的感觉涌上心头。
太上老子的双手下意识的向前伸去,却又无力的垂落,心急如焚的思索着对策。
忽然,承继的开天功能仿若实质的金色洪流,又似自鸿蒙深处奔腾而来,源源不断地涌向三尸。
刚有停滞融合趋势的三尸,在这股开天功德的灌注下,骤然迸发出璀璨金芒,道韵交织间迅速融合在一起。
刹那间,紫气东来三万里,天花乱坠,地涌金莲。一股强大的圣威席卷整个洪荒。
顿时,整个洪荒,准圣以下的所有生灵,身躯皆不受控制,纷纷都纷纷向着太上老子的方向匍匐朝拜。
随着太上老子成圣,此刻当称太清圣人,只觉灵智澄澈通明,往昔种种皆在一念之间洞悉天道。
霎时,他便明悟了那股曾令自己在突破关键时欲罢不能、功亏一篑的异样之感,竟是有人在人族之中悄然施为,大兴教化之事,分去了人族浩瀚气运。
自己金丹大道的教化之功,也不过分润一成气运罢了。
太清圣人心中不禁泛起一丝愠怒与惊愕,此等人物竟能于无声无息间有此布局。
当即神念横扫洪荒,然而,令他诧异的是,天地间竟无丝毫此人的踪迹与气息,仿若此人从未在这洪荒世界存在过,可那确凿的气运变化又分明昭示着此人绝非凡响。
太清圣人眉头紧锁,伫立在九霄云端,陷入深深的沉思,直到身边传来玄都的恭贺之声才醒转过来。
......
昆仑山上。
“吾,玉清,本为盘古元神所化,今欲教天下众生,顺应天命,阐释天机。今立下一教,名曰阐。
以盘古幡镇压气运,天道鉴之,阐教立。”
又是紫气东来三万里,天花乱坠,地涌金莲。玉清也随之成圣,旋即宣告:“吾名玉清,今日成就圣位,号元始!”
而此时的金鳌岛上,云气缭绕,仙鹤齐鸣,一派仙家胜境。
碧游宫内,一道身影端坐于九龙沉香辇上,周身混沌气流隐现,双眸开阖间似有星辰生灭。
他正是盘古元神所化的另一尊大能,见昆仑山上紫气贯虹、圣威昭然,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弧度。
“顺应天命,阐释天机?”他缓缓起身,袍袖拂过,殿外万千弟子仿佛感应到了什么,齐齐望向碧游宫方向。
“天地大道,岂是一端可概?众生根器各异,缘法不同,何必强拘一格?”
言罢,他抬手一挥,诛仙四剑悬浮于空,剑气冲霄,与昆仑山上的紫气遥相对峙。
刹那间,金鳌岛上方同样有万道霞光涌现,异香弥漫,更有无数玄奥符文自虚空降下,融入岛中每一寸土地。
“吾,上清,亦承盘古元神,当为众生开一线生机,任其自悟自证。”他声如洪钟,传遍三界:
“今立一教,名曰截,取截教万物、普度众生之意。以诛仙阵图镇压气运,天道鉴之,截教立!”
话音落,上清周身神光暴涨,与元始同期证得圣位,他目光扫过诸天,朗声道:“吾名上清,今日成圣,号通天!”
昆仑与金鳌,两圣并立,阐截二道,自此分野,注定将在洪荒大地上掀起无尽波澜。
......
洪荒,一日三圣,传为千古佳话。
三清,盘古元神所化,跟脚无双,更承盘古功法残卷《九转玄功》之基,在六圣中独显峥嵘。
然其证道之路,既非盘古那般以力开天、肉身成圣,亦未循鸿钧紫霄宫中所授三尸证道之法,终以功德立教,成就混元。
盖因三尸证道,须以同根同源之物为载体,斩断执念。洪荒宝物虽多,奈何其执念与大道显化相连——元始之‘秩序’、通天之‘包容’、老子之‘无为’,皆是道之一面,岂能轻斩?
但在洪荒,最接近斩三尸就是太上老子。其所执‘无为’,看似是道的‘一面’,实则是道的‘本源态’——混沌未分前的‘一’。
鸿钧道祖紫霄宫中时曾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太上的‘无为”恰是对‘一’的体证,这种本源属性使其具备‘分化’的先天优势。
三尸证道的核心是‘剥离执念’,而执念的本质是‘道的具象化偏差’。
太上的‘无为’本就趋近‘去具象化’,其执念远较元始(执着‘秩序’的显化)、通天(执着‘包容’的边界)更淡。
所以太上老子斩的‘善尸’、‘恶尸’,本质是将‘无为’中潜藏的‘有为’可能性剥离——前者是‘无为而治’的正面显化,后者是‘无为’被扰动时的负面投射,二者仍未脱离‘一’的统摄,属于‘道体自洽的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