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龙山的开荒工程,在李老栓粗犷却有效的指挥下,已接近尾声。轰鸣的机械声和村民们的号子声日渐稀疏,取而代之的,是大片被梳理得整齐平坦、在初夏阳光下静静呼吸的土地,等待着新生。山的肌理被重新塑造,曾经的荒芜被有序的田垄和规划中的区域所取代。
我并没有等到开荒完全结束才行动。就在大部分土地平整完毕的同时,我已经着手准备果树种植的前期工作。与顾青舟反复推敲,我们最终选定了几种适合本地气候、既有经济价值又具观赏性的果树苗——清脆爽口的蜜梨、酸甜可口的杨梅,以及一些本地特色的柿子树。树苗的订单已经下达,只待最后的土地细平整和定植穴挖掘完成,便可让这片崭新的山林,迎来它的第一批“常住居民”。
与此同时,山下五十亩基地迎来了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大丰收。尤其是被寄予厚望的“翡翠玉”黄瓜,进入了盛果期。藤蔓上挂满了翠绿莹润、大小均匀的果实,仿佛一条条精致的翡翠雕件,在阳光下闪耀着诱人的光泽。产量稳定,品质一如既往的出色。
如此喜人的丰收,自然要与一直支持我们的“星火菜友团”分享。一场众望所归的直播,在基地的黄瓜架旁热闹开场。
夕阳的余晖为田野披上金纱,镜头里是累累硕果和忙碌采摘的身影。我拿起一根刚刚摘下的“翡翠玉”,甚至不需要过多描述,只是轻轻一掰,那清脆的“咔嚓”声和瞬间迸发的清新瓜香,就通过麦克风清晰地传递了出去。
弹幕瞬间沸腾,如同烧开的水:
【来了来了!就是这个声音!魂牵梦萦的声音!】
【这颜值!这声音!我口水不争气地流下来了!】
【姐姐快上链接!我的钱包已经准备好了!】
【这次要是再抢不到,我真的会哭给大家看!】
直播间的气氛热烈而欢乐,充满了“自家园子丰收”的喜悦感。菜友们互相打趣,炫耀着之前抢到的战绩,也“威胁”着手慢的同伴。当购买链接开放,熟悉的“秒罄”场景再次上演,评论区立刻分化成“欢呼雀跃”的欧皇和“哀鸿遍野”的非酋,各种幽默的自嘲和善意的“攻击”刷满了屏幕,欢声笑语几乎要溢出屏幕。
【哈哈哈抢到了!今晚就做黄瓜宴!】
【@星火农园,强烈建议搞个预售制度吧!给手残党一条活路!】
【前面的,抢不到就是抢不到,什么制度都救不了(狗头)】
【我宣布,从今天起我的Id改名为‘星火黄瓜永远得不到的女人’!】
看着这热闹非凡的景象,我心中充盈着巨大的成就感。这份喜悦,不仅源于产品的畅销,更源于这种与消费者之间建立的、超越简单买卖的紧密连接和情感共鸣。
线上的热闹转化为了线下的繁忙。小姨指挥着包装和发货,忙得脚不沾地,但脸上始终带着笑。而更让她,也让全家乃至全村感到踏实和骄傲的是,我们郑重兑现了之前的承诺。
在财务流程规范后,我们为所有签订正式劳动合同的员工,包括“外婆秘藏”工坊的王婶、赵阿婆等几位老员工,以及基地的长期工,正式缴纳了社会保险(五险)。当我把那印有公章的缴费凭证复印件交到王婶手上时,这位勤劳了大半辈子的农村妇女,眼眶瞬间就红了,她粗糙的手指摩挲着那张纸,喃喃道:“好,真好……这辈子,心里总算踏实了。”
与此同时,“沈家坳星火农业合作社”也召开了第一次分红大会。虽然第一个季度盈利有限,分红金额不多,但当村长将一个个装着现金的红包发到每一户入社村民手中时,现场的气氛达到了高潮。那薄薄的信封,承载的却是沉甸甸的希望和信心。它无声地向所有人证明,合作社这条路走通了,利益共享不是一句空话。村民们脸上洋溢的笑容,比阳光还要灿烂。
而另一股清新的活力,则来自家里的几个小辈。沈月瑶、沈星瑶和招娣这三个小姑娘,不知不觉间也成了星火农园的“小小宣传员”。月瑶性格开朗,在学校里绘声绘色地讲述家里种出的“神奇黄瓜”和外婆做的“绝世酱菜”;星瑶则用她灵动的画笔,将农园的景象画成可爱的图画分享给同学;招娣年纪最小,但说起“我大姑姑的菜园”时,那小脸上的自豪感藏都藏不住。
童言无忌,却最是真诚。她们的热情推介,竟然真的带来了几笔意想不到的“家庭采摘”订单。周末的时候,有几家城里的朋友,带着孩子,循着孩子们描述的路线,找到了沈家坳,希望能亲自下地采摘,体验田园乐趣。
虽然目前数量不多,但这几笔订单却像一道灵光,让我看到了亲子采摘体验的巨大潜力。这不仅仅是销售产品,更是提供一种生活方式,一种情感体验。我立刻让顾青舟在规划青龙山果树种植时,特意划出一小片区域,作为未来的“亲子采摘园”,并让小圆开始在社群中有意识地引导和收集大家对田园体验的兴趣。
经过数月的摸索与实践,星火农园的线上运营模式也逐步走向成熟。小程序不再是单一的销售平台,而是融合了产品展示、品牌故事(如外公种瓜、外婆制酱的故事)、科普知识(顾青舟提供的种植技术浅析)、社群互动(菜友晒单、美食分享)以及预售、抽奖等多功能的综合性阵地。小圆运营的“星火菜友团”社群黏性极高,成为了我们最宝贵的用户资产和口碑发源地。
线上与线下,如同星火农园稳健前行的双翼。线上聚集人气,塑造品牌,精准销售;线下扎实生产,保障品质,深化体验。二者相互促进,形成了良性的循环。
站在青龙山新开辟的土地上,俯瞰着山下丰收的基地、飘香的工坊和充满活力的村庄,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空气中混合着新翻泥土的芬芳、瓜果的清香和草木生长的气息。
开荒仍在继续,但未来已清晰可见;丰收的喜悦盈满枝头,也充盈在每个人的心间;对员工的保障、对村民的分红,让这份事业有了更坚实的根基和更温暖的意义;而孩子们无意中带来的灵感,则为我们打开了另一扇充满可能性的窗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