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腊月,青石镇被一场初雪覆盖,银装素裹,宛如童话世界。林家大宅的庭院里,红灯笼高高挂起,年味渐浓。在经历了文化品牌打造、克服传承挑战等一系列努力后,家族文化传承工作迎来了丰收的时刻。这天,父亲特意召集全家人和传统技艺保护小组的成员,在家族博物馆前举行了一场小型的成果总结会,同时规划未来的传承蓝图。
祖父穿着崭新的深蓝色棉袄,精神矍铄地站在博物馆门口,看着眼前这座青砖黛瓦的建筑,眼里满是欣慰。“想当年,我只是希望能把打铁手艺传下去,没想到现在建成了这么气派的博物馆,还把咱们林家的文化发扬光大了。”祖父的声音带着一丝哽咽,却充满了自豪。曾祖也感慨道:“是啊,这几年的变化太大了,咱们的努力没有白费。”
家族博物馆的建成开放,是文化传承最显着的成果之一。经过两年多的筹备和建设,博物馆于今年年初正式对外开放,分为“家族溯源”“技艺传承”“时代变迁”“家训精神”四个展厅。馆内收藏了高祖使用过的老铁锤、祖父抗战时的通讯员背包、曾祖耕种的农具,还有这些年家族文化传承过程中的照片、视频资料和文创产品。开馆以来,吸引了众多游客和文化爱好者前来参观,累计接待访客超过一万人次。县文化局还把这里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育基地”,不少学校组织学生来这里开展研学活动。
“大家快来看,这是咱们博物馆的访客留言本。”苏晚拿着一本厚厚的留言本跑过来,翻开给大家看。上面写满了游客的留言:“林家文化太感人了,‘勤、诚、善’的家训值得我们学习”“传统技艺的创新让人眼前一亮,希望这样的文化能一直传承下去”“带孩子来这里参观,让他了解了老一辈的艰辛,学会了珍惜现在的生活”……每一条留言都充满了对林家文化的认可和赞美,看得大家心里暖洋洋的。
传统技艺的保护与创新,同样成果丰硕。在祖父的带领下,传统技艺保护小组的成员们不仅完整记录了打铁技艺的流程,还开发出了一系列融合现代设计的文创产品。从最初的钥匙扣、书签,到后来的铁艺台灯、装饰画,文创产品的种类越来越丰富,销量也逐年攀升。去年,林家的铁艺文创产品还在省文创设计大赛中获得了二等奖,让更多人知道了青石镇的林家打铁技艺。更让人欣慰的是,越来越多的年轻成员加入到技艺传承中来,除了家族内部的小辈,还有3名外镇的年轻人特意来拜师学艺,祖父都悉心教导,毫无保留。
林文博作为年轻一代的代表,向大家展示了最新的文创设计方案:“我们打算和当地的民宿合作,推出铁艺主题的家居用品,比如铁艺挂钩、置物架等,既能实用,又能传播咱们的技艺文化。”祖父看着设计图,连连点头:“好想法,要把传统技艺和现代生活结合起来,才能让更多人喜欢。”
家族文化的影响力也在不断扩大。除了“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常态化开展,我们还与周边的乡镇、企业合作,举办了多场文化交流活动。去年秋天,我们在县城举办了“林家文化展”,展示了家族的历史故事、传统技艺和文创产品,吸引了上万人参观。当地的电视台、报纸多次对林家的文化传承事迹进行报道,甚至有省级媒体专程来采访,称林家为“乡村文化传承的典范”。越来越多的人通过各种渠道了解林家、认可林家,“勤、诚、善”的家训也成为了许多人做人做事的准则。
成果总结过后,大家围坐在博物馆的“家训墙”前,开始展望未来,制定长期的文化传承计划。父亲拿出提前准备好的计划书,逐条向大家介绍:“未来五年,咱们的传承工作主要分三个方面:一是完善博物馆建设,二是深化技艺创新与人才培养,三是扩大文化传播范围。”
在完善博物馆建设方面,父亲计划对博物馆进行二期扩建,增加“互动体验区”和“青少年研学室”。“互动体验区可以设置虚拟打铁、农事模拟等项目,让游客更直观地感受传统技艺;青少年研学室则可以为学生提供系统的文化学习和实践课程,从小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父亲解释道。同时,我们还打算建立数字化博物馆,将馆内的展品和故事上传到网上,让更多无法亲临现场的人也能了解林家文化。
深化技艺创新与人才培养是传承工作的核心。祖父提议开设“传统技艺培训班”,面向社会招生,不仅教授打铁技艺,还会讲解家族文化和家训精神。“要让更多人了解这门技艺,才能让它真正活起来、传下去。”祖父说。我们还计划与高校的美术学院、设计学院合作,邀请专业的设计师来指导文创产品开发,让传统技艺与现代设计碰撞出更多火花。对于有潜力的年轻传承人,我们会提供资金和资源支持,鼓励他们创新创业,将传统技艺转化为可持续发展的产业。
扩大文化传播范围则需要多渠道发力。苏晚提议利用新媒体平台,打造林家文化Ip,通过短视频、直播、公众号等形式,定期分享家族故事、技艺展示、文创产品等内容。“现在短视频很火,咱们可以拍一些祖父打铁、年轻成员学手艺的日常,肯定能吸引不少粉丝。”苏晚说。同时,我们还打算举办“林家文化节”,邀请周边的非遗传承人、文化学者、企业家等共同参与,打造一个具有影响力的文化品牌活动,让林家文化走出青石镇,走向更广阔的舞台。
讨论过程中,大家踊跃发言,提出了许多宝贵的建议。曾祖希望能收集更多周边村庄的传统故事和老物件,丰富博物馆的展品;林思远则天真地说:“我要把咱们家的故事编成漫画,让更多小朋友喜欢。”大家听了都笑了起来,纷纷称赞思远的想法好。
为了确保计划的顺利实施,我们成立了“家族文化传承委员会”,由祖父担任名誉会长,父亲担任会长,负责统筹各项工作;下设博物馆管理部、技艺传承部、文化传播部三个部门,分别由陈明、林文博、张婷担任部长,明确了各部门的职责和分工。同时,我们还修订了家族文化传承基金的管理办法,加大对传承计划的资金支持力度,确保每一项工作都能落到实处。
春节期间,家族的亲朋好友欢聚一堂,父亲向大家介绍了文化传承的成果和未来的计划。远在广州的林福安老人特意带着家人回来过年,听了父亲的介绍后,激动地说:“咱们林家的文化传承做得这么好,我们这些在外的游子也感到骄傲。以后我们也要尽自己的力量,在广州宣传林家文化,让更多人知道咱们的家训精神。”其他分支的亲戚也纷纷表示,要积极参与到文化传承中来,为家族的发展贡献力量。
大年初一的早晨,全家人来到家族博物馆,向祖先的画像鞠躬行礼。祖父站在画像前,庄严地说:“列祖列宗,我们没有辜负你们的期望,把林家的文化传承下来了,而且会越来越好。我们一定会坚守‘勤、诚、善’的家训,让林家文化代代相传,永不磨灭。”大家齐声附和:“一定会的!”声音洪亮而坚定,回荡在博物馆的大厅里。
站在博物馆的窗前,看着庭院里嬉戏打闹的孩子们,我心中充满了希望。林思远正带着几个小伙伴参观博物馆,给他们讲解展品背后的故事,那认真的模样,像极了当年的祖父。我知道,家族文化的种子已经在年轻一代的心中生根发芽,未来,他们会接过传承的接力棒,继续书写林家文化的精彩篇章。
文化传承是一条漫长而艰辛的道路,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坚守与努力。但我们相信,在“勤、诚、善”家训的指引下,在全家人的共同努力下,林家的文化一定能在新时代的浪潮中焕发出更加蓬勃的生机。未来,我们不仅要让林家文化代代相传,还要带动更多的人关注和传承传统文化,为乡村文化振兴、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复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而那些沉淀在岁月中的家族故事、传统技艺和家训精神,也将如同夜空中最亮的星,永远指引着我们前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