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弃土屋内的空气仿佛凝固了。皮埃尔带来的消息与卡特中尉监听到的无线电信号,如同两条原本毫不相干的溪流,在此刻汇合,指向同一个令人振奋又充满警惕的可能性——加萨拉这个不起眼的小镇,确实隐藏着盟军的人,而且很可能是oSS的接应人员,只是出于某种原因,他们改变了原计划,或者这里本身就是一个备用的联络点。
“老神庙遗址……”林晓沉吟着,目光扫过屋内众人,“我们需要确认他们的身份。但不能贸然接触,万一这是德国人设下的另一个陷阱。”
科西嘉的背叛如同烙印,让他们对任何“巧合”都抱有本能的怀疑。
“我和皮埃尔先去摸清楚情况。” “老鼠”主动请缨,他身材瘦小,动作灵活,最适合这种侦察任务。
“不行,太危险。”林晓否决了,“对方是专业人士,如果是自己人,警惕性必然极高;如果是敌人,那就是自投罗网。我们需要一个更稳妥,也能展示我们诚意和实力的方式。”
他的目光落在了格雷厄姆少校和那位oSS的卡特中尉身上。“格雷厄姆少校,卡特中尉,由你们两位,携带我们约定的部分识别信号和我的亲笔信(用只有oSS高层才知晓的特定密码写成),先行前往接触。这既能表明我们的身份,也体现了我们的谨慎。”
他又看向张三、雷诺和自己:“我们三人,在外围提供掩护和支援。张三占据制高点,监控全局;雷诺和我负责近距离策应。一旦情况有变,我们能第一时间做出反应。”
最后,他看向皮埃尔和“老鼠”:“你们负责监视镇子其他出入口和可能的德军眼线,确保我们后路安全。”
一个谨慎而周密的接触计划迅速成型。这是“东方旅”残部、英国LRdG和美国oSS三方人员的第一次联合行动,尽管规模很小,却意义重大。
夜幕降临,尼罗河三角洲的湿气在空气中凝结成薄雾,为行动提供了天然的掩护。格雷厄姆和卡特中尉脱下显眼的军服,换上当地人的深色长袍,将武器隐藏其中,悄然向镇子另一端那座荒废已久、只剩下几根残破石柱和坍塌墙壁的老神庙遗址摸去。
林晓、雷诺和张三则如同幽灵般跟在后方,保持着安全距离。张三很快消失在神庙附近一座半塌的土屋屋顶,他的狙击步枪在夜色下泛着冷光。林晓和雷诺则借助残垣断壁和茂盛的杂草,潜行至距离神庙入口约五十米的一处洼地,既能观察前方动静,又能迅速支援或撤离。
皮埃尔和“老鼠”则如同真正的老鼠,悄无声息地融入了镇子的阴影之中,监视着几条可能的通道。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神庙遗址一片死寂,只有风吹过石缝的呜咽和远处尼罗河永恒的流淌声。气氛紧张得如同拉满的弓弦。
终于,格雷厄姆和卡特的身影出现在了神庙的入口处。他们没有立刻进入,而是按照约定,用手电筒发出了三短一长的光信号。
片刻的沉寂后,神庙深处,也回应了两次短暂的光闪——暗号对上了一半!(原定完整暗号需要三次交互)
格雷厄姆和卡特对视一眼,没有犹豫,果断地走入了神庙的阴影之中。
外围的林晓和雷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张三的狙击镜牢牢锁定着神庙入口,手指轻轻搭在扳机上。
几分钟后,就在林晓几乎要下令强攻时,格雷厄姆和卡特的身影再次出现,他们并非独自一人,身边还跟着两个同样穿着当地服饰,但身形挺拔、动作干练的白人男子。其中一人手里还拿着格雷厄姆带去的那封信。
接触成功了!
格雷厄姆打了个代表“安全”的手势。林晓和雷诺这才从隐蔽处现身,快步走了过去。张三的枪口微微偏离,但依旧保持着高度警戒。
“林晓少校?”为首的那个oSS特工(后来知道他的名字是霍华德)打量着林晓,眼中带着审视和一丝难以掩饰的惊讶,显然林晓的年轻和东方面孔与他想象中的“东方旅”指挥官形象有所出入,“我是oSS驻开罗情报站的霍华德少校。你们的信……和你们的出现,都让我们很意外。”
“计划赶不上变化,霍华德少校。”林晓平静地回应,与他握了握手,“我们经历了一些……波折。”
双方人员迅速退入神庙相对完整的一间侧室。霍华德确认了林晓的身份和信件的真实性后,紧绷的神情才稍稍放松。
“我们原本的接应点在亚历山大港,”霍华德解释道,“但一周前,我们收到内部预警,那个点可能已经暴露。我们被迫紧急撤离,转移到这个早期设定的备用联络点。我们一直在尝试用备用频率呼叫,但信号很差。没想到,你们竟然能找到这里。”
他看了一眼林晓身后那些虽然疲惫却眼神锐利的队员,尤其是如同影子般沉默的张三,眼中闪过一丝赞赏:“看来,你们这一路,很不简单。”
“长话短说,霍华德少校。”林晓切入正题,“我们需要尽快前往远东。这里的通道还安全吗?”
霍华德的脸色变得凝重起来:“情况有些复杂。原本计划让你们搭乘的英国运输船,因为地中海战事吃紧,航线变得极其危险,而且时间无法保证。我们正在筹划另一条路线,通过陆路穿越西奈半岛,进入巴勒斯坦托管地,再从那里寻找机会乘船东进。但是……”
他顿了顿,压低声音:“我们收到情报,德军似乎也在西奈半岛靠近运河区的地带,加强了活动。他们可能在那里有一个秘密的补给点或者侦察站,目的不明。如果这个据点不清除,你们的陆路行程将充满变数,甚至可能一头撞进敌人的埋伏。”
联合侦察的目标,瞬间清晰起来。
“我们需要弄清楚那个德军据点的具体情况。”林晓立刻意识到了问题的关键,“位置、兵力、装备、活动规律。”
“这正是我们目前缺乏的。”霍华德坦言,“我们的人手有限,而且大部分是情报人员,不擅长这种敌后军事侦察。”
林晓、格雷厄姆和霍华德三人对视一眼,都明白了彼此的意思。
“这次,我们来。”林晓斩钉截铁地说道,“‘东方旅’负责侦察。你们提供具体坐标和已知情报支援。”
“LRdG可以提供向导和沙漠行进支持。”格雷厄姆补充道。
“oSS负责情报分析和后续行动计划制定。”霍华德最后拍板。
一个由中美英三方人员临时组成的联合侦察小组,就在这尼罗河畔的破败神庙里,迅速成立。
目标:德军位于西奈半岛北部的疑似秘密据点,代号——“兀鹰之巢”。
行动方案:由林晓亲自带队,成员包括张三(狙击\/侦察)、雷诺(突击\/近战)、皮埃尔(潜行\/技术)以及两名熟悉西奈地形的LRdG士兵。霍华德派遣一名oSS通讯专家随行,负责与后方保持联络。格雷厄姆和剩余人员留守加萨拉,负责接应和支援。
没有时间休整,联合侦察行动在夜幕的掩护下即刻展开。林晓小队携带轻武器、充足的弹药、水和两天口粮,在LRdG向导的带领下,悄无声息地离开加萨拉,乘上一艘早已准备好的、没有任何标识的小船,渡过尼罗河,向着对岸那片更加荒凉、充满未知的西奈半岛驶去。
河面上雾气弥漫,小船如同利剑般划破黑暗。林晓站在船头,望着前方被夜色笼罩的彼岸,心中清楚,这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侦察任务,更是他们这支重新集结的队伍,在东方战场边缘的第一次真正亮相。他们必须成功,不仅是为了打通东进的道路,更是为了向盟军证明,“东方旅”这把利刃,虽经磨难,锋芒依旧。而那个代号“兀鹰之巢”的德军据点,将成为检验他们成色的第一块试金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