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战舰的升空,巴别塔计划也即将迎来最后的工程
长达5km的战舰内,有一个巨大的空间,而在这些平台之上,此刻正放置着一些巨大的线缆卷轴,这些碳纳米管线缆正是轨道塔的关键组成部分,每一条线缆都长达4万km,因此,战舰一次升空只能携带五条
引擎的轰鸣震颤着甲板,5公里长的巨舰在极短的时间内就到达了同步轨道上,舰体表面的散热鳍片在恒星光芒下泛着冷冽的金属光泽。这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工程舰,它现在的使命只有一个——完成巴别塔计划。
在战舰中央的巨型货舱内,工程师们正进行最后的检查,没有到达宇宙空间时的失重感,这是重力发生器开始工作了,穿戴着辅助动力甲的工作人员和工程师严阵以待
“碳纳米管线缆,编号btL-1,状态确认。”
舱室内的机械臂缓缓展开,将直径超过梁200米的线缆卷轴固定在发射平台上。这条线缆长达4万公里,足以从地球表面延伸到静止轨道之外,其抗拉强度达到102?N——理论上,它能吊起一整座大陆。
“这是第一条”首席工程师Stc盯着全息投影中的数据流,他的机械声音低沉,“只要它安装完成,轨道塔就算是迈出第一步了”
巴别塔,蓝星人类历史上最疯狂的工程。
它不是一座塔,而是一条太空电梯,一条从地表直达同步轨道的“天梯”。但和传统的太空电梯不同,巴别塔并非依靠单一缆绳支撑,而是由无数条碳纳米管线缆编织而成的立体网络,每一条线缆都像蜘蛛丝般坚韧,却又比钢铁更稳固。
它的顶端,将是一座漂浮在静止轨道上的巨型平台,后期也要通过战舰将它运输上去进行拼装。
一旦建成,这座轨道塔将成为人类进入太空的终极通道,运输成本将降低至传统火箭的千分之一。
但今天,它的意义不止于此。
舰桥上,林江透过舷窗注视着蓝星的弧线。
“确认轨道参数,准备投放。”
“投放程序启动,倒计时30秒。”
战舰的腹部缓缓打开,巨大的线缆卷轴被机械臂推出舱外。在无重力的环境下,它像一条沉睡的金属巨蟒,等待着被唤醒。
“10秒。”
线缆的末端连接着一枚特制的锚定器,它将在抵达预定位置后自动展开,嵌入轨道塔的基座。
“5秒。”
“投放!”
卷轴被释放,在微型推进器的引导下,朝着蓝星的方向缓缓延伸,这不单单是一个微型助推器,更是一个连接器,是连接巴别塔工程地底下深处的锚点
4万公里,听起来只是一个数字。
但当这条线缆真正展开时,它的重量足以压垮任何传统材料。碳纳米管的结构让它能够承受难以置信的拉力,但即便如此,工程师们仍然屏住呼吸,盯着监控屏幕上的应力数据。
“线缆张力稳定。”
“轨道锚定器锁定成功。”
舰桥内一片寂静,随后爆发出一阵压抑的欢呼。
林江闭上眼睛,长舒一口气。
三年半。
三年半的计算,庞大的建造,无数的失败与修正。
而现在,人类终于拥有了一条通往星辰的“天梯”。
地面上的工作人员看着缓缓垂下的碳纳米管缆绳,最前端的是一个小型的助推器,在预案之中目前一切都是在正常范畴内,地基顶端的连接器正在准备接收助推器尖端的卡扣。
空中的助推器以将近第一宇宙的速度从天而降,他的速度在逐渐减缓
“遥测正常,btL1出现在目视范围”
“已接入激光引导!”
巴别塔周围的几个大型天文观测台正在做着汇报,这些天文台是为巴别塔工程专门建造的
观测人员看着从天而降的火球,手中的特制望远镜正观察着这个火球的一举一动,助推器的尖端在于大气层摩擦,但它并没有因此而过度烧蚀
“汇报最新情况!”林江坐回了舰长位,他的神经链接系统正在控制着舰船的每一个仰角,以确保在这个过程中不会出现任何差错
“地面天文台已接收引导,激光制导已完成”叶平看着面前的全息数据面板汇报着
“卷轴释放速度正常”
“btL1卷轴第一轴承温度632c,在可控范围!”Stc以及几个工程师通过摄像头远程汇报
“第二轴承温度720摄氏度,正常!”
“辅助滑动轴承温度320度,正常!”
“冷却剂96%”
“润滑剂72%,正在补充!”
“激光引导锁定!”
地面总工程师之一钱中猛地拍下全息键盘,防护面罩上反射着数十道交叉的红色光束。他面前的巨型屏幕上,那颗从天而降的正以每秒3公里的速度突破平流层,尾部拖曳出长达二十公里的等离子尾迹。
“温度告警!”监测员突然大吼,“锚定器前端突破2000c!”
钱中的手指在虚拟界面上疾点,调出纳米涂层的实时烧蚀数据“冷却剂喷射系统启动!准备迎接冲击载荷!”
地下三百米处的超导线圈开始嗡鸣,为地表接收平台供能的聚变反应堆亮度骤增。直径两公里的陶钢基座上,三十六组液压缓冲器同时进入战备状态。
“轴承温度突破安全阈值!”叶平的嗓音在通讯频道里发紧,“btL-1第七段出现轻微形变!”
林江的神经链接线缆在扶手面板上绷直,战舰的辅助推进器立刻喷出幽蓝火焰。透过悬窗,他能看到那条贯穿天地的银色蛛丝正在大气湍流中微微震颤,像一张被拉满的巨弓。
“Stc!”林江的太阳穴在些青筋暴起,“重新计算末端轨迹!”
机械圣徒的金属颅骨闪过数据洪流“预测误差0.03弧秒,建议启用备用制导阵列”
当助推器距离地面还有八十公里时,意外发生了。
“湍流扰动!”地面观测站的尖叫刺破通讯频道,“赤道急流比预测强17%!”
全息投影上,代表线缆的蓝色光带突然扭曲成蛇形。钱中看着应力数据疯狂跳红——4万公里长的碳纳米管正在将高空乱流的能量层层传递,如同抽打天地的巨鞭,“己增强螺旋补偿结构,1.7km\/h!”林江的面前看着报告上来的数据做出了决定
地面上“启动电磁稳定场!”钱中砸碎防护罩下的紧急按钮,“现在!立刻!”
地底传来闷雷般的轰鸣,巴别塔基座周围升起十二座高能能量塔,狂暴的电弧在塔尖交织成网。与此同时,舰腹的矢量推进器全功率喷射,硬生生将线缆拉回预定轨道。
在距离地面532米的空中,助推器的烈焰突然熄灭。
它开始以自由落体姿态下坠
“准备接触——”
“三、二、一!”
伴随着令所有人牙齿发酸的金属呻吟声,助推器底部的十二个卡榫精准咬合基座插槽。纳米级的自修复螺纹开始旋转,每条螺纹都闪耀着量子隧穿效应的幽光。
“初级锁定完成!”
“开始张力测试!”
地面剧烈震动起来,接收平台周边的土地隆起又塌陷。线缆正在以300吨的初始拉力绷直,这个数值将在未来72小时内逐步提升至设计载荷。
林江松开神经链接线时,发现自己的制服后背已经湿透。舰桥地板上积着几滩水渍,那是工程师们无意识滴落的冷汗。
地面传来的画面里,钱中正跪在基座边缘,手掌按在尚有余温的合金表面上。他面前的全息投影显示着两行小字
锚定完成
误差值:0.0004%
Stc的机械眼扫过舰桥里东倒西歪的人,突然播放了一段古老的音频——那是二十世纪阿波罗登月时,休斯顿控制中心的欢呼声。
但此刻没有欢呼。
只有沉重的呼吸,和某人压抑的抽泣。
舰船同一批次的5根碳纳米纤维管缆绳也依次由相同的方式进行连接,好在后续的操作中并没有出现过多的问题,一切仿佛犹如帝皇保佑一般就这么如此顺利的进行了下去
工程在继续,直播也在继续,所有人都以为这是人类战舰的首航,没想到他们也将见证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一幕,巴别塔工程的建设最后的收尾
维尓突然有些后悔了,早知道他就不应该在家待那么久,在战舰上,林江可是给他留了通讯员的位置的(就目前而言,整个蓝星上就只有林江一行人有熟练操纵宇宙战舰的经验,因此这几人也是首选,但人类终究要迈出下一步,这不光是对其他人的锻炼,也是开创先例的一步)
看着直播画面中,碳纳米管缆绳一根一根的放下,连接器将一根又一根的线缆给连接,同步轨道的宇宙虚空中,战舰内部预先携带的辅助锚定模块将这些缆绳给分开,以防止他们被缠绕在一起
与此同时一同展开的也有升起的虚空盾,这些护盾能够抵御那些宇宙垃圾的干扰,以保证轨道塔现主体结构的安全
……
战舰再一次升空了,这一次,将是巴别塔工程计划的最后一根碳纳米纤维缆线
无论是在站内还是在地面上的工作人员都没有任何紧张的心情了,连接工程进行了将近一个星期,btL370即将并入。
有了前面300多条的线缆铺设经验,所有人都早已见怪不怪了,但Stc还是一如既往的汇报着现在的进度
“即将锚定成功!”
随着巨大的锚定器将推进器加入,嵌合,地面上再一次响起了微微的震荡,厚重的陶钢地面微微的发出了一声低吟
联合国总部的所有人看着这一根缆线接入成功,顿时间,全场响起了激烈的掌声
“人类再一次创造了奇迹!”英德里克不由得感慨
“这只是第一步”陈宇看着全息影像中的画面,他缓缓的放下了手中的茶杯
……
就当所有人都沉浸在喜悦中,在一个不知名的角落,或者说在整个星球上那些隐蔽的角落深处……
一个非洲小男孩正在一棵高大的面包树下玩耍,与他一同的还有其他的几个孩子,没错,他们放学了,他们背着书包走在回家的路上,时不时的看向他们身旁那些高大的面包树,期待着这些树上的掉下一些果实
“看嘛,我就说这里有面包果,你们就是不信”一个小男孩举着手中从地上捡起来的干瘪瘪的果实,洋洋得意的说着
“这不遍地都是嘛”另一个小孩儿有些不满,他踢了踢地面上的果实,这些果实并没有人收集了,因为现在的人都能吃饱饭了,自然也就没有人在意去吃这种难啃的东西
然而就在这时候,一个正在地面上找蚂蚁的小孩,突然发现了一个令他们感到困惑的东西
“你们快来看!这些蚂蚁……”这个小男孩用手中的木棍指着地面上的一圈……不应该说是遍地的——蚂蚁
这是一群大头蚁,是一种在非洲常见的蚂蚁,然而此刻这些蚂蚁正摆着一些怪异的姿势,他们在拼凑出某种图案!
“这会不会是——老师在自然课上讲的死亡漩涡”一个小孩儿用他手中的木棍挑拨了一下这圈排列行为奇怪的蚂蚁
“看着不像,更像是某种符号”
另外一个学识比较高一点的小孩儿指出了不同寻常的地方,“你们看!这是一些箭头!还有这个圆圈”
“所以这是什么?”
“不知道”在场的5名小孩没有一人知道是到底是什么东西,然而他们殊不知的是这群蚂蚁摆列出来的图案正是混沌八芒星!
一名小孩儿拿出了他手中的相机,对着这些蚂蚁拍了一些照片,他想着将这些照片拿回去给他们的老师看,兴许他们学历更加渊博的老师应该能看出这是些什么东西
……
第二天这些孩子就将手中的照片交给了他们的老师,对于这些孩子们求知的渴望,老师也是欣然的接过了照片,当老师看到照片的第一眼,他大惊失色!
这是一名来自欧洲的外教,前来资助这些非洲的孩童,他自然而然的也阅读过有关于战锤的大量书籍,他自然知道八芒星代表着什么,是混沌!
他不敢有丝毫耽搁,立马就将这一消息汇报给了最近的地区行政部,地区行政部收到了这一条来自这名教师的紧急消息,立马开始分析起来,率先接收到的是信息接收终端的AI系统,它敏锐的捕捉到了这一不同寻常的信息,在排除作假的可能后,他立马将这一消息汇报给了联合政府最高指挥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