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矩的种子,在“高记”这片日益丰饶的土地上,开始艰难地生根发芽。随着核心业务流程的初步梳理和职责的逐步明晰,那种因混乱和内耗带来的无力感,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缓解。马明远不必再像救火队长般四处扑救,能够将更多精力投入到生产体系的优化和供应链的长期建设中;栓子也渐渐发现,当班组长们开始真正承担起管理职责后,他确实能从繁琐的日常协调中抽身,更专注于研究工艺改进和解决技术难题。
然而,高辉并未因此有丝毫松懈。他清楚地知道,解决了眼前的运营瓶颈,只是让企业站稳了脚跟。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停滞就意味着落后。行稳致远,不仅需要扎实的内功,更需要前瞻的眼光和持续创新的勇气。他的“远虑”,开始投向更深远的方向。
第一个方向,是供应链的深度优化和抗风险能力建设。虽然马明远初步建立的供应商分级管理和安全库存机制缓解了燃眉之急,但高辉认为这还远远不够。他将马明远和采购部经理叫到办公室,摊开了一张中国地图。
“我们的原料,不能总是被动地依赖市场和几个主要产区。”高辉的手指在地图上几个核心的香料产区划过,“价格波动、气候异常、甚至是人为的囤积居奇,都可能让我们陷入被动。我们必须把供应链的主动权,更多地掌握在自己手里。”
他提出了两个构想:第一,与核心产区的优质种植基地或合作社,探索更深入的合作模式,比如签订长期的“订单农业”协议,约定种植品种、品质标准和保底收购价,甚至可以提供技术指导,从源头保障原料的品质和稳定性。第二,开始调研和尝试建立“战略原料储备库”,对花椒、辣椒等价格波动大、供应风险高的核心原料,在价格低位时进行战略性储备,以平抑成本波动。
“这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而且短期内可能看不到直接效益。”采购部经理面露难色。
“目光要放长远。”高辉语气坚定,“这不仅仅是成本问题,更是战略安全问题。我们现在有能力,就必须未雨绸缪。马厂长,你牵头做个详细的可行性分析和实施方案,预算可以单独做。”
马明远领命,他知道,这将是供应链管理的一次重要升级。
第二个方向,是产品的持续创新与研发体系的完善。小龙虾调料的成功,证明了研发投入的价值。但高辉不满足于此。他再次召集了研发小组,包括栓子、马明远和林薇。
“小龙虾调料只是一个开始。”高辉开门见山,“我们不能等到一个产品的热度过去,再去想下一个。研发必须常态化、体系化,要能持续不断地为市场输送新的‘弹药’。”
他要求研发小组,不能仅仅停留在根据市场热点进行被动跟进的“项目制”研发,要开始建立基于市场趋势研判和技术储备的“产品路线图”。
“我们需要有‘研发一代,储备一代,推广一代’的梯队思路。”高辉阐述着他的构想,“林薇,你这边要持续加强对消费趋势、竞品动态的监测和分析,不仅仅是调味品,甚至可以关注整个食品饮料行业的创新方向,给我们提供更前沿的市场洞察。”
林薇点头:“明白,我会扩大信息搜集的范围和深度,定期输出趋势报告。”
“马厂长,栓子,”高辉看向技术和生产的核心,“你们需要将研发过程中的知识沉淀下来,建立我们自己的‘风味数据库’和‘工艺技术库’。每一次成功的配方、失败的尝试、工艺参数的调整,都要记录、分析、归类。这将成为我们未来研发最重要的基础。同时,要开始关注一些基础性的研究,比如不同香辛料的风味物质构成、相互作用原理,甚至可以考虑与高校或科研机构合作,引入更前沿的食品科学技术。”
栓子听得有些云里雾里,“风味数据库”、“基础研究”这些词汇对他而言有些陌生,但他明白高辉的意思是让他们把经验变成更系统、更能传承的东西。他瓮声瓮气地保证:“辉哥,你放心,该记的,该试的,我们一定弄好!”
马明远则看到了其中对管理规范性的要求:“高总,我建议为研发项目建立更规范的管理流程,从立项、预算、实验、中试到量产转化,明确每个阶段的评审标准和输出物,确保研发资源的有效利用和成果的顺利转化。”
“可以,你拟定一个草案。”高辉同意,随即提出了一个更具体的构想,“另外,我考虑,我们可以启动一个‘健康化’的研发方向。现在消费者对低盐、低脂、零添加的需求越来越强烈。我们能不能在保持风味的前提下,开发一个‘轻食系列’或者‘清洁标签’系列的产品?这可能是我们下一个差异化的突破口。”
这个提议让林薇眼前一亮:“这个方向很好!符合消费升级的大趋势,也能进一步提升我们的品牌形象。”
研发小组的方向和目标,被提升到了一个更系统、更具战略性的高度。
高辉的“远虑”并未止步于此。他甚至开始思考更宏大的命题——企业的社会责任与可持续发展。在一次管理层会议上,他提出了关于环保投入和能源管理的议题。
“我们的新厂虽然符合环保标准,但能耗和废弃物处理还有优化空间。随着规模扩大,这方面的责任会越来越大。马厂长,可以调研一下更节能的设备、废水处理回用的技术,哪怕前期投入大一些,从长远看,既是降低成本,也是履行社会责任。”
马明远将这些都记下,纳入他日益庞大的“待优化清单”。
看着高辉不断提出新的、更具挑战性的目标,林薇在感到压力的同时,也深深为丈夫的远见和魄力所折服。她明白,高辉正在努力为“高记”铺设一条不仅宽阔,而且能够抵御风浪、通向更远未来的跑道。
夜晚,高辉站在办公室的落地窗前,城市的灯火在脚下蔓延。他知道,前方的路依然充满未知,竞争只会更加激烈,管理会越来越复杂。但此刻,他心中充满了力量。因为他不再只是被动地应对问题,而是开始主动地规划未来,为“高记”这艘航船,寻找更广阔的航线和更强劲的持续动力。
远虑,方能解近忧。唯有看得够远,才能走得够稳。